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热带气旋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和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利用西北太平洋编号台风资料对1949~2003年55 a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不管是频数还是生成位置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根据热带气旋频数的年代际变化,把研究的55 a分成低频时期(LFP)和高频时期(HFP)分别加以考察.结果发现:热带气旋生成的高低频时期海气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HFP的海温、对流、涡散度和切变条件都有利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而LFP则明显存在物理量场的相反异常.这表示HFP的海气环境相比LFP更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说明了变化的海气条件是引起热带气旋频数和生成位置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的最佳路径数据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1979—2017年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7年登陆福建热带气旋共有58个,呈逐年递增趋势;登陆个数夏季最多,为41个(71%);生成频数最多的区域为台湾岛东南方向,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强度达台风等级的热带气旋最多,共20个。环境场分析发现,正相对涡度沿着季风槽的分布边缘,为热带气旋的生成提供了动力条件,洋面上暖湿的空气为热带气旋提供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我国气象工作者全面了解和参与热带气旋的研究有所帮助,在大量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近2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在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研究的若干主要成果.重点阐述了EN-SO与热带气旋的关系,温室效应热带气旋的数值模拟和观测研究等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4.
1949—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9—2010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62a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年频次呈下降趋势,热带低压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2)热带气旋平均生成位置随着月份变化呈现季节移动规律,纬度上有明显北移趋势;3)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值和最大风速高值主要集中在南海盆地和菲律宾海以东洋面区,热带气旋前移速度分布具有显著纬度地带性.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2008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的活动特征,对2008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008年的E1Nino,LaNina,南方涛动现象进行了简略的论述,并用500hPa月或候平均环流形势解释了2008年热带气旋登陆早和登陆多的原因,说明500hPa月或候平均环流形势对热带气旋登陆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一个登陆强度并不强,但在内陆长久维持并引发大暴雨造成巨灾的热带气旋Bilis(0604)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Bilis造成中国南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指出西南季风和Bilis残留低压相互作用为本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然后利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分析了西南季风强度和水汽输送变化对本次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受西南季风自身强度影响不大,但对水汽输送多寡十分敏感,水汽减少将导致降水强度明显下降,外界水汽输送有助于Bilis雨带中强对流活动,使雨量加强。  相似文献   

7.
将热带气旋分为内外2个区,2个区的时间、空间及物理量有不同的尺度,应用尺度分析和摄动法到热带气旋的2个区域,分别求得在2个区域的控制方程,其中内区受旋转风和一个演变方程制约,外区受梯度风和另一个演变方程制约。内外区的演变方程形式上相似,可统一求解,并解析地求得了2个区域的流场和气压场,得到的解能反映热带气旋结构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1951~2002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将52年分成ID1(1951~1979年)和ID2(1980~2002年)两个年代际时段,研究西北太平洋7~9月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路径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存在明显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ID1到ID2,热带气旋路径频数在东海和菲律宾海明显下降,而在南海略微有所上升.东海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频数的时间序列进一步揭示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热带气旋路径频数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58年登陆广东热带气旋位置和生成源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49-2006年《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8 a登陆广东及各区域热带气旋的频数、时间、强度及其与生成源地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 近58年登陆热带气旋最多(少)集中于粤西西区(粤东中区),7-9月是各区登陆高峰期,其中粤西和珠三角呈现出弱的下降趋势,而粤东无明显变化趋势。② 登陆热带气旋生成源地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大部分热带气旋从5月开始生成,随后源地逐渐向东向北扩大,9月达到最东和最北位置,从10月开始逐步南移和西移。但各区登陆时间与发生源地的关系无明显规律性。③ 登陆广东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其生成区域也不同:登陆时达到热带气旋等级的集中生成于南海、菲律宾海盆和加罗林群岛,登陆时达到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等级的主要生成于南海,登陆时达到强热带风暴和超强台风等级的生成于西太平洋。各区均以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登陆居多、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较少,登陆粤东的强度强于粤西。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气旋以登陆粤西最多,其次是珠三角,登陆珠三角和粤东的超强台风源地较粤西偏南偏东。登陆粤西和粤东的热带气旋源地分布于在西北—东南走向的带状分布区间内,而珠三角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0.
回顾热带太平洋对海平面长期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海平面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相关研究,总结包括近期提出的中部型厄尔尼诺在内的2种类型厄尔尼诺对热带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变化的影响,揭示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年代际变化与信风年代际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赤道信风的增强对近期热带太平洋海平面变化格局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厄尔尼诺强度的减弱对这种格局有贡献,而拉尼娜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资料的局限性导致年代际变化的定量研究成果较少,在研究海平面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时应用的热通量评估模型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热带风暴"彩虹"中采集的高分辨率风速风向和双坡低矮房屋屋面风压数据,研究了台风天气下来流垂直于屋脊线时竖向风攻角对双坡低矮房屋屋面风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垂直屋脊线时,屋面特殊风压系数与来流竖向风攻角之间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测点特殊风压系数受来流竖向风攻角的影响程度随着测点距迎风前缘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另外,受屋脊的影响,双坡屋面背风面距离屋脊较近的区域受来流竖向风攻角的影响程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强.来流竖向风攻角可能是造成双坡屋面迎风前缘及背风面屋脊附近风压系数实验值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进行风洞试验模拟时,应考虑来流竖向风攻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45年北太平洋海表风速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1957年8月—2002年7月逐6 h的ERA-40海表10 m风场资料,统计分析了近45年期间北太平洋海表风场的月变化特征,以及多年平均海表风速的分布特征,为海洋水文保障、海洋工程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北太平洋的海表风场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10月至来年2月的风速整体高于其余月份。(2)从年平均风速来看,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为北太平洋年平均风速的明显大值中心,年平均风速基本在8 m/s以上;中纬度海域的年平均风速在6~7 m/s;15°N-20°N的东部海域存在一相对大值区,年平均风速在7 m/s以上;赤道西部海域的年平均风速较小,基本在4 m/s以内。  相似文献   

13.
福建沿海地区既有发展水果生产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也是热带气旋频繁活动的区域。以漳浦县为例,分析了热带气旋对坡地果园生产造成的损失及原因,并提出以景观规划设计等措施为主的坡地果园防风减灾建设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长时间序列、高精度的ERA-40海表10 m风场资料,对北大西洋海域海表风场的季节特征、长期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等值线在各季均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且由高纬度向赤道表现出高—低—高—低的分布特征。MAM和SON期间海表风速的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大值中心分布于北半球西风带海域;DJF期间的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大;JJA期间的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小。加勒比海海域常年存在一风速的相对大值中心。从多年平均来看,风速存在一明显的、范围较广的大值区:西风带海域,加勒比海也存在一范围较小的大风区。(2)1958年至2001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以0.0049 m.s-1.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3)北大西洋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的区域主要分布于30°N以下的低纬度海域,变化趋势在0.01~0.025 m.s-1.a-1左右,西班牙东北部近海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达到0.035 m.s-1.a-1以上,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则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减,趋势为-0.015 m.s-1.a-1左右,其余海域的海表风速无显著变化趋势。(4)近44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期为1972年前后。  相似文献   

15.
环境科学类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学术期刊出版体制的改革,研究了中国环境科学类期刊的总量、结构和布局,总结了环境科学类期刊的特点,揭示了环境科学类期刊的弊端,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办刊单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反演原理。利用GAMIT软件解算IGS站数据得到PWV,用逐时分析PWV的方法研究了武汉市一月份大雾生成和消散各个阶段能见度的变化。通过分析大雾过程中PWV的变化,确定大雾所处的阶段;同时对比了一月份雾天和晴天、雨天的PWV数据,分析了雨天和雾天的湿度、温度、露点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地区大雾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低压闪蒸液滴温度与相变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压环境P=200—800Pa的工况范围内,研究了在闪蒸结冰过程中,液滴温度的变化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压闪蒸结冰过程中,随着气压的降低,因为过热,液滴内部产生气泡的强度增加.液滴的破碎和液滴内部气泡的生长速度与环境压力有直接关系;在闪蒸过程中,液滴处于热力学非平衡状态,表现在液滴外侧发生的温度跳跃很小,而在液滴内部发生的温度跳跃很大;由于液滴蒸发的影响以及闪蒸过程中蒸发波的产生,即使在真空状态下,液滴周围仍存在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对三峡库区花岗岩细集料强度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采用四联式电动直剪仪在四个不同垂直应力下进行16组直剪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和含泥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小;细集料的内摩擦角随含泥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含水率为15%时,含水率对内摩擦角不再具有明显的影响;而黏聚力随含泥量的增大而增加,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的内摩擦角 在20.9°~24.9°之间变化,黏聚力 值6.4 kPa ~21.3kPa之间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地基或路基工程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汇咀~嵊泗海域水体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该文根据1995年10月水质调查资料,阐明了南汇咀~嵊泗海域重金属元素[]西高东低、底高表低的分布势态,其分布势态取决于径流、湾水、流场、污染源、输沙量和锋面的综合作用。对泥沙在水中的理化性质分析揭示:细颗粒(d<63μ)悬沙的吸附和解吸特性是重金属元素和悬沙间具有正相关的内在原因,置换吸附是重金属元素间具有互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模糊理论水质综合评价得:该水域上层属Ⅰ级海水,中层属Ⅰ级或Ⅱ级海水,均未受重金属元素污染;底层除二个站受轻度和中度污染外,大致可划分为东、中、西三个水域,东部为Ⅰ级海水,中部为Ⅱ级海水,西部已受重金元素微污染、为Ⅲ级海水。  相似文献   

20.
利用40 a来的数据资料研究揭示了青海湖、岱海的水位变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位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如果未来气候保持现在的状态,湖泊的面积将在2035年前后下降至0.392 5 km2后保持相对稳定;岱海水位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改变了湖泊的演化方向,如果将人类活动耗水量还原到湖泊中,岱海水位将逐步上升、湖泊面积逐渐扩大,并在水位1.226 5 km、面积175 km2上稳定维持至2030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