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学的形成和发展以至成为当代显学在20世纪这一百年。《红楼梦》的评论研究,一百年来,大故造起,影响比较大的是“新红学”,五十年代对胡适派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的批判,七十年代末红学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百年红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红楼梦》空前普及,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不断端正、调整,研究成果大量出版,全景立体式《红楼梦》文化形成,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红学家。百年红学不能令人满意的是过分重视曹雪芹生平家世及版本的考证,忽视对文本的研究阐释,索隐派旧红学和考证派新红学的影响还很大。未来红学的希望在于将《红楼梦》文本作为研究的主体和中心,十分重视端正研究指导思想和方法,培养跨世纪的青年学者,坚持双百方针,和而不同,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不同己者宽容。  相似文献   

2.
新红学派又叫考证派红学,是20世纪红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学派,它有三个代表性人物:胡适、俞平伯和周汝昌,这三个人物都对红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三个人研究方法和方向不尽相同。三个人代表了三个不同方向,其中俞平伯的文本方向代表了未来红学的发展方向。反思20世纪红学,只有超越胡适,发展俞平伯的红学研究精神,21世纪的红学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默热红学》以“洪作说”为核心、以“原型论”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红学新体系,其基础和框架是较为稳实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无法摆脱索引和考证方法本身的弱点,对《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的论述相对薄弱,在编述上不够严谨,在微观的索隐考证方面良莠并存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红学研究的发展历史 ,对成书于清代道光年间、涉及对小说《红楼梦》评价的著作《京尘杂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并对该书的作者杨掌生的身世及与《红楼梦》关系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5.
1994年7月间,杯冠夫先生偶然遇到我,说他所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所要编一套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书,约我写一部书稿《红楼梦与清代佛教》。佛学不可说,红学不可惹,这两者都是不可轻易去碰的。我何尝不知道这一点。由于林先生的限期交卷,我算是于1995年如期完成了这部书稿。在写作过程中,逼使我系统地思考了一些问题,重新温习了一些材料,真可说长了一番长识,搁笔之余,仍不免有所感有所思。我会和《红楼梦》沾边,说起来这因缘是微妙的。我在十多岁时已读过《红楼梦》,所读的是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通行本,即胡适所称的程乙本…  相似文献   

6.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茅盾研究《红楼梦》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其一生对红学多有研究和贡献。目前,学术界研究茅盾者甚夥,研究茅盾红学思想者却不多,对此做系统梳理的则少之又少。从茅盾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对《红楼梦》作者的评价、对待历史上诸红学派别的态度、以及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态度、对《红楼梦》的"删削"等几方面入手,爬梳整理茅盾红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能丰富茅盾红学思想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吴夜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60-1564
虽然以往的红学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它们大都专注一个或数个具体问题。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白盾就小说主题、作者研究、版本比较提出一系列有违传统的新观点,最大程度地接近了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本真。这正是他新时期红学理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虽然以往的红学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它们大都专注一个或数个具体问题.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白盾就小说主题、作者研究、版本比较提出一系列有违传统的新观点,最大程度地接近了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本真.这正是他新时期红学理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从对红学研究中所谓“高层次”、“低层次”的议论有感而发,就如何阅读《红楼梦》及研究红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反对将古典艺与现代科技轻率地不伦不类地杂交。并为红学中的“素隐派”正名,认为它乃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入门之路。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胡经之曾在《红学与美学》一文中指出,对《红楼梦》作历史的.文献学的、考证学的、传记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红学”它首先应该是文艺学,强河在对《红楼梦》进行“外部”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对作品本身的“内在”研究。他并倡导,内在研究的方法、角度可以多种多样,每个时代,  相似文献   

12.
吴宓对《红楼梦》的研究和对当时“红学”的有关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他不仅是最早向西方学术界介绍《红楼梦》并给予高度评价者,而且也是最早借鉴西方近代文学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对《红楼梦》给予深刻分析者,其成果不仅在他那个时代属于一流水平,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界往往以文献考证笼统概括胡适《红楼梦》"自叙说",而没有进一步分析胡适对古代文献考证研究的贡献。从"自叙说"来看,胡适对古代文献考证研究的贡献,在于批判索隐派科学精神的缺失,将文献考证研究与批评新范式结合起来,注重古代文献与"文本"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新红学”的基本构成是“实证与实录合一”.胡适以“科学精神”演述乾嘉学术方法,以“自然主义”、“自叙传”去演述传统的史学实录观念.实证研究体现一种科学精神,实录观念则是一种反科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新红学家发现加注了脂砚斋的批语的版本前,红学研究中井无脂砚斋其人。脂砚斋不是第一个阅读《红楼梦》的读者,也不是第一批书的人。当时社会上还有其他版本、其它书名的《红楼梦》在流传,不止脂砚斋所抄阅再评的《石头记》一种版本。所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苦哭芹,泪亦殆尽”等语是脂砚斋说的假话。  相似文献   

16.
顾随是位非常全面的国学大师,其于“红学”亦有许多深刻独到的见解.整理顾随和他的弟子、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之间有关《红楼梦》的通信和交流文稿,从中既可以领略一段殊胜文缘,也可以感受师生二人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7.
简评李知其的《红楼梦谜》——对红学史的一个检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港李知其的《红楼梦谜》是典型的索隐派的著作,它较多地承袭了王梦阮、沈瓶庵的“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的观点,认为《红楼梦》是情僧顺治帝的传记。揭示这一论点的来龙去脉,分析其所持论据之荒诞不根及其迷惑性、非科学性,对于今天的红学研究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文学史上,“文学革命”一词最早出自胡适之口。①因此,由胡适的文学观出发来考察新文学观念的转变与建构,更能说明问题。1915年夏,胡适与任鸿隽、梅光迪等一班留学生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度假时,胡适将自己关于“文言为半死的文字”的看法拿出来与大家探讨并引发激烈的争辩。临别前胡适在《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一诗中写出“神州文学久枯馁”、“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及“以此报国未云菲”等诗句。⑤诗乃言志,从这些诗中可看出他对旧有之文学的认识与评价(事实与价值判断)和对新的文学的期待与预设(重新建构),而这…  相似文献   

19.
《胡适之传》自序胡明做《胡适之传》这本书,实际上就是为胡适“画像”。胡适晚年说过一句后来证明是相当有自知之明的话:“我的相很难画”。为胡适“画像”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适生前已经有人为他画过“像”,即为他写过“传”,如1941年12月胡不归(胡传楷...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红楼梦》和高鹗基本上遵循曹雪芹的创作意图的后四十回续书,作为小说发展的高峰,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至今未能有超越其成就者;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贡献于世界文化宝库,使我们炎黄子孙,无不为之感到骄傲。从《红楼梦》问世到解放前夕,红学家们试图揭示它的主题,且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不是陷入“索隐”的迷宫,就是钻进“自传”的牛角。解放以来,有的同志试图用马列主义的文艺观来评论《红楼梦》,迈出了可喜的步子,但由于左的干扰,使红学研究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因此,继续认真探讨《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