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LiCl溶液吸收除湿器的实验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套以LiCl水溶液为吸收工质的逆流绝热填料塔吸收除湿装置,在处理空气含湿量为14~20g/kg,处理空气流速为1.0~1.2m/s,空气温度为26.0~34.0℃,溶液入口质量分数为0.340~0.400,溶液入口温度为25.0~34.0℃,溶液入口流量为70~230?L/h的条件下,进行了溶液吸收除湿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溶液与空气的入口参数,获得空气出口温、湿度的变化状况。建立了过程的热质传递模型,比较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应用模型对溶液除湿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预测了除湿过程的操作优化条件。实验结果与模拟数据对溶液吸收式除湿系统的性能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了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干燥剂转轮动态除湿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除湿量D和除湿性能系数DCOP两种评价指标的动态变化,通过实验比较了硅胶和氯化锂转轮在相同工况下到达稳定状态之前的动态除湿特性。研究了运行参数(再生温度,处理风量,处理空气进口温度、湿度)对转轮稳态前动态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种工况下,氯化锂转轮非稳态过渡时间比硅胶转轮要长,氯化锂转轮的D和DCOP都始终高于硅胶转轮;再生温度、处理风量和处理空气进口湿度的影响比较大,处理空气进口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3.
转轮与冷却除湿组合式空调系统变工况稳态性能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转轮和冷却除湿组合式空调系统(DWCCDS)的数学模型,分析了DWCCDS与压缩式冷却除湿系统的特性,并对两者除湿过程做了对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DWCCDS进行了变工况稳态性能模拟,得出室外空气温度、室外空气含湿量、处理空气送风量对DWCCDS影响的相关规律,同时也说明了在低湿环境的条件下,采用DWCCDS具有很好的优越性,为该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及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制冷量Qc、除湿量D、电力性能系数COPe和热力性能系数COPth作为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实验研究再生温度与处理空气参数对船用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空气进口温度和含湿量对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在除湿转轮的结构和干燥剂材料已确定的情况下,系统存在一个最优的处理空气流量;系统的合理再生温度应处于100~120℃之间.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船用转轮除湿空调在高温、高湿的海洋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溶液除湿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除湿器/再生器入口空气参数对空调机组性能及运行能耗的影响,提出溶液除湿空调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节能措施.结果表明,随着除湿器入口空气温湿度降低,吸湿溶液的流量呈非线性下降趋势,再生能力随再生器入口空气含湿量的降低而增强,所依赖的再生热源温度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除湿转轮处理冷却顶板空调系统的湿负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冷却顶板空调系统对新风承担湿负荷的要求及实施方案,认为吸附除湿优于冷却除湿.对利用除湿转轮处理系统湿负荷及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低于30℃及相对湿度低于80%时,除办公类建筑外,除湿转轮均可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对于高温高湿地区,结合前置表冷器对新风进行预处理后利用转轮除湿不仅可以满足室内湿度的要求,而且可以达到低湿度;利用改变除湿转轮再生温度和处理风量的方法可以调节室内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除湿转轮的传热传质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基体材料蓄热对传热传质的影响;搭建了进行变风量运行工况下转轮瞬态响应性能研究的实验台.模拟并实验研究了变风量运行方式下除湿转轮的瞬态响应性能,对转轮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对除湿空调系统可节省的显热负荷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处理风速阶跃减小时,处理空气出口相对湿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温度升高,再生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呈小幅上升和减小的趋势,响应时间约1h;风速阶跃增加时,处理空气出口相对湿度随时间增大,温度降低,再生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应呈小幅下降和增大的趋势,响应时间约40min.计算表明,变风量运行方式可节省除湿空调系统显热负荷约20%,若通过调节再生风速和风温,可进一步节省显热负荷约13%.模拟的瞬态响应曲线与实验曲线较为一致,模拟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8.
以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提出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理想除湿效率的概念.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已有实验研究,对空气和盐溶液的质量流量、入口温度及入口含湿量、入口浓度等因素与系统溶液除湿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单一增大溶液质量流量或减小空气质量流量都可以增大系统液气比,但这两种情况中系统除湿效率的增长规律是不同的;在不同液气比下,理想除湿效率均随空气含湿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液气比越大,理想除湿效率变化转折点所对应的空气含湿量越大;除湿效率将随溶液入口浓度增大而增大,而空气入口温度及溶液入口温度对除湿效率无显著影响.文中结果校正或拓展了已有的研究结果,并更加精细、合理.  相似文献   

9.
室内高效除湿方法的探索及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的室内空气封闭循环除湿方法后期除湿效率较低这一缺点,提出了非混合式室内空气除湿方法,并对其装置进行了设计.在用此方法进行除湿时.室内形成了干空气区与湿空气区.除湿机处理的湿空气始终为湿度较大的湿空气。因此除湿效率较高.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可提高单位能耗去除湿空气中的水分量(或节能)20%-1.00%.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机械结构、冷却方式、运行原理等,探讨多种防潮防凝露方案,吸取传统方法的经验和教训,研究解决潮湿凝露问题的根本方法——设置良好的带干燥设备的除湿系统,对循环空气和新风进行除湿处理,降低除湿区间大气湿度以防凝露.并以典型风机为例,通过对其运行参数及温湿度曲线进行分析对比,验证最佳的风力发电机组防潮防凝露方案及其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悬索桥主缆现有防腐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主缆内部通干空气进行除湿的新型除湿系统,干空气的送气压力是除湿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通过试验测试了除湿系统干空气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结合龙潭长江公路大桥主缆防腐设计,对该桥除湿系统设计所需的送气压力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螺旋弹簧内设置波纹管能有效降低送气管道的阻力系...  相似文献   

12.
钱彩霞 《科技信息》2010,(35):I0049-I0050
本文构造了顺流式回路型热虹吸管制冷除湿系统,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实现了被除湿气体的预冷和再热。分析了除湿能力及表冷器能耗与进口空气状态的关系。实验与分析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热虹吸管能够显著增强除湿系统的除湿能力,提高单位功率的除湿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除湿机的功能是将空气中的水份变成水除去、使空气变得干爽,除湿机上的滤尘网使空气变得更干净。因而,除湿设备厂广泛的应用于档案馆、图书馆、计算机房精密仪器室、医院、银行、宾馆、物资设备、食品及农作物仓库和皮袋服饰等一切需要干爽的室内活动场所。 带独立除湿功能的空调机虽然也可以除湿,但除湿量极小,再者空调机是固定安装,只能局部除湿,有效面积小,更重要的是当空调机独立除湿时需增加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南方热湿地区室外气象资料,分析了其室外气候特点,提出了南方热湿地区新风除湿的要求与条件.以重庆地区为例,根据土壤能的特点分析其在4~10月的部分时间有除湿能力,将其用于新风除湿是可行的.同时,试制了土壤能新风除湿通风装置,并进行了夏季运行实验,在实验新风量120m3·h-1时,装置出口空气温度在23℃时,含湿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冷库中空气湿度过大的问题非常普遍,潮湿环境不利于粮食、药品的保存,因此冷库除湿材料的特性研究对于冷库内物品的储存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硅胶、生石灰、氯化钙、分子筛四种除湿材料的物化特性,分析在不同温度下各除湿材料对冷库内湿度的影响,利用压缩式电冰箱模拟冷库内的低温环境,探究除湿材料在冷库中的除湿效率.研究发现,在一段时间(24 h)内硅胶的吸湿量最高,适宜对冷库里短期储存的物品进行除湿;对于冷库长期贮存的物品来说,无水氯化钙除湿效率更佳.因此应根据冷库的不同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除湿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主缆除湿系统国产化关键技术系列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干空气除湿系统的设计参数、主缆超压排气系统、除湿机节能、S型钢丝国产化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两级双溶液除湿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两级双溶液除湿系统,其核心部件是采用氯化钙溶液预处理空气的第1级除湿器和采用氯化锂溶液的第2级除湿器,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其除湿效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采用氯化钙和氯化锂混合溶液(CELD,氯化钙与氯化锂质量比1:1)的系统相比,双溶液除湿系统的除湿效果更佳且能量利用率更高;在温度30℃、绝对湿度16.2 g/kg的工况下,双溶液除湿系统能够使空气的绝对湿度降至7.93 g/kg,系统的热力性能系数(COP)达到1.08;若采用太阳能驱动系统,当集热器出口的热水温度为87℃时,该系统性能最佳,COP值达到1.08;当热水温度为75℃时,基于太阳辐射的COP最高,其值为0.51.  相似文献   

18.
以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形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模型.通过一实际工程对各系统的COP进行分析、计算,揭示了不同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自身的性能和地区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在室外空气含湿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应优先考虑热泵转轮除湿系统,对于室外含湿量相对较大的地区适合选择溶液除湿系统和冷凝除湿系统.  相似文献   

19.
溶液型空气除湿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液体除湿实验系统,在该系统中以氯化钙溶液作为除湿剂,以装有波纹孔板填料的填料塔作为除湿设备。研究了除湿剂的流量、浓度等参数对空气出口湿度的影响,给出了传热与传质系数的准则方程式形式,并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出了传热与传质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20.
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传递过程理论解及验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将交叉流填料式液体除湿系统的热质传递过程抽象为空气和溶液均可以横向混合的,并且可将两液体的传递过程分别化为一维来分析的问题进行处理,建立了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经合理简化,推导出该数学模型的一种近似解析解,并对此解析解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