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为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13个民族县,38个民族乡,居住有44个少数民族,近十几年来,民族地区不断增长的人口,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缓解人口压力,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封山育林是以封禁为手段 ,在排除或减少人为活动的影响下 ,利用森林天然更新能力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植物群落自然演化规律 ,使疏林、灌木林、散生林木、荒山宜林地自然恢复成林的措施。封山育林是恢复成林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多用于森林环境适宜 ,但山势陡峭 ,或深山远山交通不便 ,劳动力缺乏或进行其它经营措施资金不足的地方 ,封山育林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 ,不花钱也办事的卓越政策。正是由于采取了这个政策 ,才使一些支离破碎的林地得以恢复起来 ,受到保护 ,成为今天可以见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大面积次生林。封山育林在保护环境 ,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天群 《科技资讯》2006,(15):32-33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有关退耕还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明  柴发熹 《甘肃科技》2004,20(8):169-169
土地荒漠化是我国21世纪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来水旱灾害频发和沙尘风暴加剧的根源,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生态工程,涉及的如何退?如何还?如何经营?后续如何发展的诸多问题。本文旨在澄清理念,端正经营对策,指明退耕还林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方针,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恢复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总结了五年来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完成情况,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走向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系统演变规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7.
据2001年中国气象公报的统计 ,全年沙尘暴天气总日数达45天 ,约占春季总日数的一半 ;3、4、5月3个月 ,我国北方不同范围出现了18次强度不等的沙尘天气 ,出现次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 ,甚于风沙天气频发的2000年(2000年共发生12次)。2002年3~5月 ,我国共发生沙尘天气12次 ,其中强沙尘暴4次。有6次直接影响北京。3月19日到20日的沙尘暴 ,影响了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天津等8省市区、120多个县 ,总面积140万km2,耕地428万亩 ,草地3540万亩 ,总人口1.3亿。…  相似文献   

8.
定西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污染日益加剧,土地质量不断下降;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物种多样性下降.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潜在原因主要是人口文化素质低下和经济相对落后.防止生态环境退化的对策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种草种树,恢复生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加强管理,遏制破坏.  相似文献   

9.
10.
杨重兰 《甘肃科技》2003,19(8):130-131
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题,甘肃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同题,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了一系列隐患。针对如何实施好退耕还林还萆这项工作,从水土保持工作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灌木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剩余宜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差。致使乔木林的营造受到一定的制约。而灌木由于其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等特性,在造林和生长中相对乔木需水量较少,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定边县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营造以“灌木为主,乔木为辅、乔灌草结合”的造林模式,既能解决因立地条件差、造林难的问题,又能加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文通过对定边县已成林的乔木和灌木的生长势,生命周期进行调查、分析,充分证明灌木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为今后营造灌木林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信阳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合理调整植被建设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要合理地调整林种结构,重点发展生态防护林,在工程建设中,生物措施要与工程措施相配套,应选择乡土树种并参照当地天然林模式及演替规律确定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在生态经济林的建设中要选择抗性较强的经济树种,采用多物种多层次的结构,以避免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可适当采用封山育林方式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3.
刘钧 《甘肃科技》2005,21(6):19-19,18
科学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人们愈来愈关注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纵观甘肃森林的演变,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破坏外,人为的因素对森林的破坏占了主导地位。每一次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总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毁林。向森林任意索取财富,必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从而导致大自然的报复。只有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保护生态平衡,才能更好地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昌吉州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对新疆昌吉州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改善其生态环境和维护其生态安全。方法基于昌吉州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综合运用自然地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结果把昌吉划分为4个生态单元:即南部天山水源涵养生态区、中部平原绿洲生态区、北部荒漠生态区和东北部北塔山生态区。提出了该州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详细论述了该州生态环境建设。结论保护天山和北塔山,保护绿洲,防治沙漠。  相似文献   

15.
论草地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当前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劣,由于人类历史时期这一地区之天然植被中草原占有较大面积,所遭受的人为活动的破坏也最为显著;加上经多年实践,一批适生草类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变得十分严酷的山塬丘陵与风沙滩地比造林易于成活,改善生态环境与造林立地条件之功用易于见效,在经济上也易于获得回报,因而在这一地区实施绿色屏障方略、再造秀美山川之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工程中,人工种草实处于奠基础的重要战略地位,应通过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制订工作规划、认真管理、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与指导等措施,大规模推行实施。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是整合生态环境信息,评估信息建设效果的有效方式。在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应用GPS技术、3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开展专项数据监测评估,加强专项信息技术研究,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重视网络隔离技术,制订完善的人才建设方案,采取有效的病毒防治管理措施,从而保证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湘西州生态环境状况及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李东 《湘西科技》2000,(3):17-19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甘肃陇南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会奎  刘波涛 《甘肃科技》2007,23(3):22-24,80
陇南是甘肃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的贫困地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林草植被,已成为陇南山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古老的陇南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运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理论,强调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生态脆弱部分加在建设治理力度,使西部在开发中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已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关注这一问题,并正在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积极努力。党中央、国务院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就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这对保护中华民族生存空间,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榆林是全国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再造榆林秀美山川,改善生态环境,对榆林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此大背景之下,本文将就榆林市小纪汗林场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初步之探讨以供有识之士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