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早在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年)就认为,未来人类迁移到地球之外居住是必要也是可能的.他的根据是: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加,将导致地球上缺乏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人们将不得不考虑在其他行星寻找新的居住地,但是自20世纪中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在探索宇宙方面并没有多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有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有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更是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  相似文献   

3.
移居金星     
早在21世纪初,科学家就认为,未来人类迁移到地球之外居住是必要的。他们的根据是:人口的日益增加,将导致地球上缺乏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人们将不得不考虑在其他行星寻找新的居住地。那么,哪里才是人类的未来之家呢?  相似文献   

4.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环境变化报告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报告,有人给出了一张令人震惊的时间表,对未来100多年中地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进行大胆预测. 的确,现在地球拥有65亿人口,这是地球上人类十分拥挤的时候,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日益恶化.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更加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地球可能发生灾难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地球生命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含量每年以数十亿吨的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温度的上升。人类在感受温度上升是如何改变地球气候的同时,也逐渐开始了解气候变化对动植物、农业以及人类自身的影响,包括2100年的地球将会是一个什么模样,以及气候变化又是如何改变地球上的生物的。本文中,加拿大皇后大学水生态学家、环境变化首席科学家约翰·P·斯莫尔(John P.Smol)分别从北极浅水塘沉积物分析、积雪融化、动植物迁徙等因温室气体引发的气候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21,66(7):709-710
正二氧化碳(CO_2)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积组分约占大气的0.04%.大气中的CO_2会产生较强的温室效应,含量过高将导致地表温度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导致CO_2等温室气体被大量释放,超过了大自然的调节能力,导致残留在大气中的CO_2含量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预测未来已不再是吉普赛人玩的水晶球游戏了,而成为科学家关心的重大问题.科学家终于承认了这一严峻事实: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以下简称地球温度)上升4℃,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而人类应该对此负主要责任,因为是人类使用石油燃料,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家们假设了一种场景:没有生命的地球。如果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消失,无生命的地球将呈现出另外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更加炙热、山崖陡峭、紫外线辐射和极端降雨增强。气候变得干燥炎热、土壤开始剥离、二氧化碳剧增、地壳运动减缓,如此一万年,郁郁葱葱的地球就将面目全非,演变成一个地狱般的场所。这一假设从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恶化的未来。而且,科学家指出:如今的气候变化正把人类带入失控的温室效应中,环境破坏的恶果有可能导致人类家园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地球与人类的未来,是因为资源的耗竭而面临大崩溃,还是能够依靠地球自身构筑的、完善地保护生命生存和发展的机制进行自我调节,从而避免灾难性的未来?以下是对地球未来持不同观点的悲观派与乐观派、科学派的争论.科学家们认为,不同的思维方法导致对未来的看法不一,但他们相信地球的未来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0.
地球未来论     
刘素静 《科学之友》2005,(19):18-19
地球与人类的未来,是因为资源的耗竭而面临大崩溃,还是能够依靠地球自身构筑完善的保护生命生存和发展的机制,然后进行自我调节,从而避免灾难性的未来?在地球的未来学上存在着悲观派、乐观派与科学派三种争论.科学家们认为不同的思维方法导致对未来的看法不一样,但是,他们相信地球的未来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1.
各种变化将席卷地球,未来前途未卜的不仅仅是人类,对于地球上的动植物来说,未来十多年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地球上几乎所有可以耕种的低洼土地都已被人类占领了."美国杜克大学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一些生存在高地的野生动物如今也正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威胁.如果气候进一步变暖,动植物的高地避难所将被摧毁,它们将无处安身."  相似文献   

12.
好莱坞科幻片<地心浩劫>(The Core)中有这样的情景:地球物理学家凯斯博士无意中发现了一场可能会导致全球人类灭亡的大灾难:地心温度因某种不明原因发生了改变,这种未知的力量正在阻碍地球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3.
走出地球将是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是人类向海洋、向太空中其他星球探取新能源、新资源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细菌探秘     
提到细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导致疾病的那种极小生命体。其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细菌人类将无法生存。据统计,在地球上存在着的1万  相似文献   

15.
从宇宙飞船上俯视地球,地球就像一个瑰丽多彩的蓝色星体,在迷濛的天际中缓慢旋转.为什么呈蓝色?因为人类居住的这个文明星球,表面的70%是被一片蔚蓝色的海水所覆盖. 碧波万顷的海洋,给予了人类多少美好的印象啊!浩瀚的胸怀,缤纷的景象,无尽的财富,坦荡的航道……人们简直不敢想象,要是离开了海洋,人类的生活将会怎样?要是没有海洋,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16.
许汉奎 《自然杂志》2008,30(4):232-234
地球自距今5.4亿年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由于环境恶化等自然因素,已先后造成了5次生物大灭绝。尽管每次大灭绝使大批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了,但也有些更能适应环境、更进化的生物保留下来并得到大发展,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一步一步地由低等进化为高等,而且最后成为最多样性、最繁盛的阶段。但自人类200年前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的乱捕乱杀、乱砍乱伐各种生物以及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已导致大批物种消失,使地球进入了第6次生物大灭绝。由于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引起的,因此其后果特别严重,如若人类不采取措施,最后灭绝的将是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们预言,数十亿年后的地球将不再是人类生存基地,它将经历一场宇宙大劫难。即使人类将采取有效对策躲避或消除那些有可能同地球碰擅的小行星,而且又侥幸经历下一期冰河期仍幸存,宇宙的其它变化也将使人类生活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甚至会使地球毁灭。地球的昼夜变长科学家们指出,地球自转速度每天减慢百万分之一秒,3.5亿年前地球的一天为22小时。地球与月亮彼此以万有引力的法则相互作用着,但月亮距地球越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活的地球目前大约已有46亿年,而人类的文明生活从有文字算起也有约6000年的历史,地球是人类之家,没有地球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了,反之,人类更应该了解地球,且应倍加爱护.  相似文献   

19.
正冰川消融关乎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全球绝大部分冰川集中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这两个地区也是全球仅有的两块大冰原的所在地。这些冰川覆盖大片陆地,如果这么多冰突然全部融化,那么地球海平面将上升约65米。别以为上升65米不算多,其实就连上升几米也不是人类能承受的。科学家预计,海平面上升2米将直接导致全球近2亿沿海人口失去居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u号"首次登月,为人类探索月球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月球与地球相距384 400 km.显然,如果用宇宙飞船或卫星等作为运输工具,将人类开发月球的各种设施直接从地球运到月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于是,航天科学家建议,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建设一个空间站,作为登月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