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经济运行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毛泽东经济思想同改革开放的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的突破性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由50年代的计划经济理论,经过80年代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到90年代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党和政府通过采取开放搞活非国有经济成份,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推进价格改革,建立间接调控体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逐步引入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打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旧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对于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奠定的计划经济理论,是未来社会经济运行形式的科学预想所构建成的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前提是单一的社会所有制和商品生产的消亡。显然,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具备这些前提的。本文从计划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入手,指出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缺陷,着重论证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是历史的、理论的和现实的统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特征的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侧重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手段,不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深化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两件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每年持续快速发展,短时间内中国社会原有面貌焕然一新,为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二是当世界社会主义潮流低落时,中国却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有如阳光普照,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们发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继承和发展着的毛泽东思想.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宣告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胜利,提出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设想.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重大的理论突破,不仅是改革计划体制的理论基础,也是理解如何搞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关键。重新学习马克思关于商品生产的最高发展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经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它针对现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 ,进一步阐明了人类社会生产的两个重要方面 ,即人类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 ,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方针 ,还思考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后来又写进了党章和宪法,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新的发展和新的贡献,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党多年理论探索的宝贵成果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传统的观念在建国初期也确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计划经济体制的许多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立过程中急切地呼唤着宣传思想工作。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成果。曾几何时,人们对“市场经济”概念畏之若虎,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划等号。后来,随着学习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们才弄明白: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又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之长的中国范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体系得以逐步形成,其由"三个基石"和"五个支柱"构成;这是一种尚无先例的重大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历程,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范畴体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当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邓小平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作了重大创新和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展开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实现了中国化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给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和可靠的理论支撑。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呢?这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面临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首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谓首次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个结论的。既然是首次,这就意味着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到十四大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理论。现代教育要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就要形成新的思路。于是教育和市场经济关系的问题就成为教育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难点之一,那么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新计划经济理论从社会主义不需要选择市场、不能选择市场和不能与市场长期结合,对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改革提出了质疑,而协商民主的计划经济的不可行性、市场的工具性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的矛盾,表明西方新计划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的责难不能成立,社会主义选择市场是实践的需要,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选择市场是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杰 《科技信息》2012,(36):I0048-I0049
社会转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由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经济结构转型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覆盖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然而,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则是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实践价值的必经之路。它肩负着构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当代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体系的任务,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结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所特别关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的思想,多层次、多视角地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状况,并提出了许多关于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结构问题的精辟见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理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优化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是邓小平社会结构理论的现实出发点和着眼点。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社会结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其形成和确立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鲜明的“特色”,它体现在既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原则规定,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发展,从而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方面表现了突出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1、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中,社会主义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解放生产力,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发展有计划的产品经济.公有制同商品经济是不相容的.但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在经济发达、而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也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而不是限制或废除商品经济.还不具备公有制同商品经济不相容的客观前提,因此,公有制同商品经济是可以相容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