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谍佐尔格     
理查德·佐尔格(1895~1944),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苏联间谍。他发出的德国要发动对苏战争的准确情报和对日本不会在西伯利亚采取行动做出的准确判断,成为谍报活动的经典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2.
国际间谍博物馆是美国最现代化、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馆之一。它也可以被称为“失误”博物馆,正是由于“失误”,许多间谍的名字被公诸于众,而后被博物馆收录。因此,因失误而暴露身份或被人告发的间谍的资料、五花八门的间谍器材及轰动一时的间谍案件,填满了博物馆。博物馆最新收录的大“鼹鼠”——奥尔德里奇·埃姆斯,曾是一名可以接触绝密情报的美国中情局高官。1994年,当他被逮捕并被美国法庭判处终身监禁时,他的名字才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3,(10):58-61
据英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的一份250多页的文件显示,二战期间,英军曾招募了一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和同时期的其他女间谍机智缜密的行事风格不同,这名美女间谍在形势紧迫的二战时期却常被冠以"糊涂、大意、急躁、笨拙"等形容词,在危及生死的间谍工作中频频出错,却又几乎每次都化险为夷,简直堪称"史上最笨和最幸运的间谍"。更令世人惊奇的是,揭秘文件中所披露的这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还有另一个极其特殊的身份——印度公主努尔·艾娜雅特·汗。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种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市场信息情报活动,愈来愈变成全球性活动,各国的“市场信息情报战”愈演愈烈,工商经济“间谍”活动已超过政治、军事“间谍”活动。一些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认为,在当今社会里,做生意可以没有资本(贷款),却不能没有经济信息情报。经济信息情报是不同于有形资源的抽象资源,是更为重要的资源,是一种无形财富。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瞬息万变的境遇。冷战结束。但间谍并未减少,以政治、经济情报为猎取目标的间谍“大战”正在全球激烈地展开。 中国,国际间谍觊觎已久 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豁然开启,在洋人、洋化潮水般涌入的同时。国际间谍从未停止过对我国经济情报的间谍活动。来自国家安全部门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海外对我政治、军事报告的搜集并未放松;对我经济、科技情报的搜集则比过去更为活跃。 某大国情报机关的计算机系统内,存储了一大批中国的“关系人”。他们的管理十分“科学”。将中国“关系人”按职业、政治态度进行分类,哪些人作为一般官员交往,哪些人可以搞到情报,哪些人可以通过心照不宣的办法建立情报关  相似文献   

6.
1952年东西方冷战达到高潮,乔·麦卡锡的反美行动委员会在美国四处查找苏联间谍,与此同时,关于飞碟的目击报告越来越多,甚至边美国空军飞行员都报告说,他们时常遭到飞碟的跟踪,恐怖气氛顿时笼罩了美国政界和军界。 中情局科技情报处副处长马修·查迪维尔和其他中情局官员猜测,飞碟很可能是苏联依赖纳粹的科技,研制出的一种秘密武器。因为据可靠情报,在“二战”后期,德国科学家曾经全力研制一种被称作“飞盘”的速度奇快无比的圆形飞机。  相似文献   

7.
“傻瓜当不了将军和间谍。”在谍战剧和间谍小说中,间谍总是被塑造成神秘、机智、聪慧过人的人。他们乔装打扮,神不知鬼不觉地混入对方内部,为己方窃取重要的机密情报。事实上情况也的确如此。真正的间谍大都有着超人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他们非常善于伪装自己,一般人很难识破。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不留神,无懈可击的间谍也会露馅儿——暴露身份。  相似文献   

8.
阿都 《世界博览》2014,(15):19-21
七月,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中,“美德间谍大戏”是不可错过的看点。针对美国情报刺探行为,德国连连出手,不惜大张旗鼓把潜伏在境内的间谍揪出来“示众”,把幕后的行为公开化这是自去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被曝手机遭美国监控以来,双方角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加纳美人计     
正斯坎内奇被这些没有其他西方人参与的豪华生活迷住了,从精神到肉体都被索斯索迪斯诱惑。她于是透露机密情报给他。美国媒体一般把1985年称为"间谍之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司法机关逮住了大量的外国间谍。间谍之年抓获的8个主要间谍分别是约翰·安东尼·沃克,理查德·凯利·史密斯、莎伦·斯坎内奇、金无忌等。这8个人中,中国人最熟悉的当属金无忌,据说此人作为中国间谍在美国情报机构潜伏37年之久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  相似文献   

10.
动物间谍     
在现代战争或科技情报战中,事先安装窃听器获取情报是很困难的。因为现代的监测手段容易将其侦破。然而,高科技一旦与一些有“特异功能”的动物结合起来,则如虎添翼。所以,“招骋”一些动物充当间谍窃取情报也就成了人们的“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11.
竞争情报与工商间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竞争情报的概念,并通过一些生动、具体的实例,说明了竞争情报与工商间谍的区别,并提出:约有95%的竞争情报都可以通过合法的、正当的渠道获得,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特殊竞争情报活动,这是一些难以判断其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葛方新 《世界博览》2010,(14):27+26
一种说法认为,间谍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职业。《圣经》中记载,摩西曾派遣间谍侦察古老的伽南以获取情报,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也早有"兵者诡道也"之论。为了获取情报,尤利乌斯·恺撤、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等英雄豪杰都曾使用过间谍并精心设计过密码。  相似文献   

13.
1939年的一天,日本一所间谍学校里,校长东条冥郎趴在一具棺木上嚎啕大哭。片刻后他抹千眼泪,望向在场的学生和日本军方人员,表情凝重地说道:“躺在这儿的是我的亲生女儿——东条枝子,她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重要的情报。”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13,(5):54-55
007式的谍海英雄 从某种程度上说,间谍片就是邦德片,在007诞生之后,几乎所有的间谍电影,都是对邦德片的拷贝与再诠释。  相似文献   

15.
外国的政府首脑机构和一些有限公司都有自己的秘密情报,他们常常发现这些情报不翼而飞。如何防止泄密,这个问题使他们大伤脑筋。外商和一些社团的间谍,甚至他们内部的雇员常常将机密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孕育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今天的学者们普遍承认,战争期间对宣传的研究与实践催生了传播学。资料显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传播学先驱们普遍参与了当时的宣传战、心理战和情报战。“二战”结束后,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播学先驱们在战略情报、颠覆渗透与外交政策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来“俄美间谍”事件让间谍再次成为公众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见识一下国际间谍博物馆收藏的十种设计最为精巧的间谍工具。  相似文献   

18.
贺梦禹 《世界博览》2010,(14):34-35
在监视摄像头遍布的世界,间谍们很难再做到真正的“隐蔽”。一旦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在全球共享的“人肉网络”下,他们和同伴都将会被曝光。  相似文献   

19.
今年,对苏联在国外的间谍人员来说,是流年不利的一年。自3月底西班牙政府驱逐一名从事颠覆活动的苏联外交官员以来,一阵“起于青萍之末”的“扫荡间谍”之风,吹向世界各地,几乎变成了“龙卷风”。4月份,澳大利亚驱逐一名苏联外交官;英国先后两次赶走了4名苏联人;瑞士封闭了苏联新闻社伯尔尼分社,驱走了首席记者。4月上旬法国政府宣布47名苏联外交官、记者、侨民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勒令其当天离境,出现驱逐苏联间谍的高潮。5月初,伊朗政府又赶跑了18名苏联官员。一时苏联间谍成了过街老鼠。《亚洲周刊》也把苏联在亚洲六个首都的“外交官—间谍”名单公之于众,使这些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据说,仅今年几个月内,全世界被驱逐的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20.
更换老招牌     
6月27日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有这么一条消息:“从台湾对共产党中国进行情报活动的台北一美国情报机构已经改组,并且改换了名字,以使得它在将来能更加秘密。‘西方企业公司’这个能被人轻易识破的老招牌已经成为远东的笑柄了。”这是美国统治集团的喉舌关於美国对中国进行罪恶破坏活动的最新供认。在这之前不久,美国“检阅”杂志(4月号)中的一篇文章也作了供认。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们在红色中国的间谍”。文章说:“(美国)陆军、海军和空军各有它们自己的情报路线。这些路线同香港的英国情报(路线)和台湾的中国国民党的情报(路线)交叉起来。在这整个網的上面,是阴暗的(美国)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