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退民进的滔天浪潮中,众多企业选择了会念经的外来和尚。原本以为外来和尚会给企业以超度,然而谁曾想到,渝万里竟被一帮酒肉和尚推向了命运的无间道?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外来和尚会念经”,和国内大多数公司一样,我们公司正式开始信息化工程是在1997年,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成功借用外脑的体会: 借进“外脑”来“洗脑”:企业实施信息化最根本目的是以信息化为载体来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越是成功的企业家越容易受自己成功经验的束缚,高度的自信使他们很难接受公司内  相似文献   

3.
“和尚”应是梵文音译和汉语“秃”字析形名称相统一的对从事佛教人士的一种称呼,词形经历了从“禾上”到“和上”、“和尚”的变化,反映了汉民族接受外来宗教的心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杨晋 《世界知识》2011,(23):68-68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很像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最初的欧洲国家各干各的,但发展很慢,后来开始一体化进程,建立了欧盟,就像是两个和尚抬水,经济突飞猛进。再到后来,加入国家越来越多,就像是三个和尚挑水,总有人偷懒,反倒不如从前。等到欧债危机爆发,这才发现,已经没有了“救火”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陈柠 《世界博览》2010,(8):83-84
洋和尚照空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曾名噪一时,他既是“国际间谍”、“冒险家”、又是“风流和尚”,他的一生迷雾重重。  相似文献   

6.
话说木鱼石     
电影《木鱼石的传说》主题歌中唱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大自然无奇不有,除了“石不能言最可人”的石头之外,还有会唱歌的、会响的石头,这就是木鱼石。木鱼石,因形似和尚念经时所敲的木鱼而得名,是药物学家给起的,在《地质辞典》中找不到,却流传甚广,在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奇特之处在于有些木鱼石不用敲击。用手一摇即可发出响声,故又称响石、空石、空心石、空青石。依据其形状特征,又有石斛、石罐、石匣、石屉、石子盂、滴砚石、锅底石、石胆、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中英诗作中存在的虚实特征,即对尚质求真的英文诗和尚意求美的中文诗的审美特质略作分析,揭示中西诗歌对译中的互通性和互补性。进而探求译诗“传真”与“传神”的关系和运用以及对译作“后起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代突厥语碑铭文献及写本文献中的Teηiken一词,意为“有知识的人”、“学者”、“僧侣”、“僧人”、“苦行僧”、“修道者”、“修士”、“修行者”或“居士”。Tojin为汉语“道人”一词的音译,指佛教的“僧人”、“和尚”。这两个词语可作为辨别突厥语佛教文献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柳智宇希望普度众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我们理解,是丈量一个时代智识的最好尺度 柳智宇,北京大学数学系学生。在近日媒体报道中,柳智宇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被保送至北京大学;”2010年毕业后“又放弃了已经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因为他要去当和尚。“诧异”接踵而来:柳智宇放弃了光灿灿的前程和“黄澄澄的金子”。  相似文献   

10.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而他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吃素人”指的是那些在新中国建立前由于种种原因在年轻时不愿出嫁或难以出嫁,而后终身不嫁并食素茹菜、念经拜神的女性。“吃素人”承袭着不同于其他人群的某些信仰和生活习俗。她们信奉观音、韦驼等佛教之神及土地神、捧表仙官等道教之神,但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形式。她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教徒或佛教徒。从吃素人的信仰习俗来看,体现了民间流传的佛、道两教的合流与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词话》多处提到马伯六这个名称,第二回说王婆“做马伯六”,第五回,郓哥捉奸,走到茶房遇到王婆,二人吵骂起来,郓哥道;“便骂你马伯六,做牵头的老狗肉,直我髡Ba。”第五十七回介绍薛嫂子为人时说:“……又有那些不长进要偷汉子的妇人叫他牵引和尚进门,他就做个马八六儿,多得钱钞.”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一位皇帝患上噎食症(即现在的食道癌),吃什么东西一食即吐,命在旦夕。皇上身边的御医已费尽心思,江湖郎中亦请过无数,也只是有方无法。一天,一名侍从向皇上禀报说:“百里之外,有位几十年隐居深山老林的和尚,据说有根治此病之医术,不妨请来一试。”皇上马上派人把和尚请来,和尚来到皇上榻前,  相似文献   

14.
1934年秋,巴金出于“到日本看看的兴趣”,化名东渡日本。经朋友事先介绍,他住进横滨商业学校一个姓武田的汉语教师的家里。三个月后,因无法忍受主人成天念经拜佛而搬出。巴金的小说《神》就是根据他这段生活经历写成。  相似文献   

15.
禅宗文献《景德传灯录》(以下简称《灯录》)中保存了为数不少的唐五代佚诗。除了《一钵歌》已被童养年先生从《鉴诫录》辑入《全唐诗外编》外,其它作品至今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灯录》第二十九、三十两卷内诗歌作者的署名,大都采用别名、别号,而古代和尚的别名有好几个人相同的情况(如文中的“石头和尚”、“腾腾和尚”等),给确定作者带了不少困难。《灯录》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①里面不可避免地收入北宋初的材料,如卷三十《坐禅箴》作者“杭州五云和尚”(五云山华严道场志逢)。就是由五代而入宋(908—985)的人。根据《全唐诗》收诗体例,由五代而入宋者,只收其作于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8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工作汇报会”在教育部召开,教育部周济部长、赵沁平副部长,科技部尚勇副部长及教育部、科技部相关司(中心)负责同志,广东省科技厅厅长、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明权,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省部产学研办副主任雷朝滋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谢明权同志关于“教育部广东省产学研结合2006年工作进展及2007年重点工作汇报”,教育部、科技部领导及相关司(中心)负责同志对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周济部长和尚勇副部长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以“出家做和尚”作为《红楼梦》全本的大结局,笔者认为对贾宝玉这一悲剧处理并非完全出自后续者主观愿望,而是前八十四伏笔的结果,是贾宝玉这个只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为座标的情感世界在情节发展中水到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心系一处     
贾平凹在一篇文章里说:“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心系一处”是人生的一种定力,没有坚强的韧性和持续的耐力,很难达到。传说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因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皇帝告示天下,向全国书法名流征集那个“一”字,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9.
以往也有过采访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的经验,这些“远来的和尚”在中国这个古老国度开创他们的事业时,似乎都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瓶颈”问题,那就是中西(外)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予盾。比如,中国同事说话喜欢兜圈子;处理事情是讨论决定而不是投票表决;中国人总把“面子”看得很重;  相似文献   

20.
《科技智囊》2010,(6):I0047-I0047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