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与植株配置形状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在生长季中的动态变化,了解人工林地下生理生态过程(尤其是根系效应)的响应规律,为合理调控杨树人工林栽植密度并提高人工林地上部分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栽植年份为10 a的杨树人工林作为试验林分,设置两种密度(低密度株行距:6 m×6 m和4.5 m×8 m。高密度株行距:5 m×5 m和3 m ×8 m)和两种栽植形状(正方形配置株行距:6 m×6 m和5 m×5 m。长方形配置株行距:4.5 m×8 m和3 m×8 m)共4个处理,每种密度和配置设置3个重复,共计12块样地。在每块样地中随机选取2株树,利用完整土块法在距树干60 cm处进行根系取样。分析比较细根[直径(d)≤2 mm]总生物量、不同直径等级(每0.5 mm为1个直径等级)细根生物量和生长季不同月份(5、7、9、11月)的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密度和植株配置形状处理下的差异。【结果】①林分密度对细根总生物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生长季中前期(5、7月)细根生物量和小直径细根(d≤1 mm)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生长季前期的小直径细根生物量均表现为高密度林分高于低密度林分;林分密度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效应在两种植株配置方式下具有相似的规律。②植株的配置形状对细根生物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因不同生长阶段和林分密度而有所差异。总体上,正方形配置(5 m×5 m和6 m×6 m)的林分细根生物量要高于长方形配置(3 m×8 m和4.5 m×8 m)的细根生物量(除9、11月的低密度林分),尤其是在5月和7月的细根生物量和小直径细根生物量;③在不同植株配置形状中,正方形配置(5 m×5 m和6 m×6 m)的林分均匀度较高,细根生物量在株间与行间方向上并无显著差异;而长方形配置(3 m×8 m和4.5 m×8 m)的林分在株间与行间方向上细根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两种长方形配置的林分细根生物量在株行距方向上有截然相反的变化,4.5 m×8 m的林分行间方向的细根生物量比株间方向的高,而3 m×8 m林分的行间方向上的细根生物量比株间方向的低。【结论】林分密度和植株配置形状在整个生长季对细根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林分密度和植株配置形状都对小直径细根生物量存在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季细根快速生长的5—7月;正方形配置方式更有利于杨树细根的生长,细根能充分占据利用土体空间,而长方形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根系挤压或竞争,同时造成土地浪费。  相似文献   

2.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不同配置模式的防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配置模式对海岸防护林防护效应的影响,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海岸木麻黄防护林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1∶4)的防护效应>厚荚相思×湿地松、刚果桉×湿地松>厚荚相思×湿地松(3∶1);木麻黄林防护效应随林分密度和郁闭度增大而增大,密度为2205株/m2的林分比3375株/m2的林分提高2.4%,比875株/m2的林分增大15.7%.  相似文献   

3.
通过树干解析对马尾松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过程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为520株/hm2的马尾松林分比密度为900株/hm2的林分营养空间更加充分,树冠能得到有效的生长,有利于维持马尾松树高、胸径以及材积的速生期。  相似文献   

4.
城市密度分布与异速生长定律的空间复杂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空间复杂性及空间尺度和空间维数方面研究了异速生长定律与Clark定律存在的模型相容性和模型参数一致性问题.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与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幂次定律的矛盾,本质上是一种空间复杂性问题.三维的空间投影到二维必然导致复杂的结果,不同维数的空间逻辑链接也会表现出复杂行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将研究对象的维度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地膜春小麦不同密度与施肥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度与施肥的配合是影响地膜春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试验证明密度和施肥具有显著的互效作用。在同一适宜密度条件下,小麦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达到一定量时,又呈下降趋势,只有密度与施肥统筹兼顾,才能保证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密度对不同种源山桐子各生长指标的影响,探究其自然整枝规律,为密度调控山桐子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5 a生成都种源和济源种源山桐子幼树为试验材料,设计3 m×2 m、3 m×3 m和3 m×4 m三种密度,调查不同密度下山桐子的胸径、枝下高、冠高比、单株材积、枝条长度与基径、枝条着生处主干直径与高度以及枝条死亡率.结果显示,不同密度下两个种源山桐子的胸径、枝下高和单株材积均表现为低密度大于高密度,冠高比则是随着密度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密度下两个种源山桐子的枝条死亡率均表现为低密度显著小于高密度(P<0.05),且两个种源山桐子的枝条着生处主干直径均随着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成都种源山桐子第1轮枝条的死亡率与其长度和基径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济源种源山桐子枝条死亡率均与其着生处主干直径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此外,成都种源5 a生山桐子的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济源种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99-2011年江西省地级市相关面板数据,通过空间面板计量分析,实证考察了江西省11个地区的教育人力投入密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密度对经济密度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各地区教育人力投入密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密度呈现着非均衡发展,教育人力投入明显不足。第二,江西省各地区教育人力投入密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密度在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第三,教育人力投入密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密度不但对本地区经济密度产生直接效应,也会对邻近地区经济密度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而且,教育人力投入密度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小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低压串联电弧电流为非平稳信号,故障特征区分度低且具有随机性,给电弧故障特征提取和准确检测带来困难,提出了基于功率谱密度与随机配置网络的低压串联电弧故障检测方法。首先,搭建了串联电弧故障发生平台,采集不同负载类型的电流数据,构建数据集。其次,采用功率谱密度对电流信号执行随机信号分析,实现对电流信号的定量化频域特征描述,增强故障电流与正常电流特征的区分度。然后,采用随机配置网络构建串联电弧故障检测模型,将功率谱密度特征用于随机配置网络的自适应训练学习,提升网络训练效率和模型故障检测能力。在本文构建的电流数据集上,串联电弧故障检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6.156 7%,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6种林分密度和2种林分起源下1~7 a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每hm2蓄积量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探索一定密度范围内巨尾桉的最适林分密度和起源方式,揭示林分密度和起源对林木生长和生产力的交互影响特征,为提高巨尾桉人工林培养质量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逐渐减小,而每hm2蓄积量增幅在造林后期有所提高,4 a时达到数量成熟;2)各林龄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减小,超过2 a时林分密度1 050株/hm2的总生长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林分密度,每hm2蓄积量则在1 800株/hm2下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3)植苗林的生长和生产力显著高于萌芽林,1 050和1 650株/hm2适合植苗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和单株材积积累,1 8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云南普洱地区思茅松林的生物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普洱县小黑江地区海拔890~920m的思茅松林分的生物量.结果如下:①随着林龄增加,林分总生物量增加但叶生物量减少.12年生林分总生物量109.7630 t/hm~2,叶生物量4.5307 t/hm~2,23年生林分总生物量137.6486 t/hm~2,叶生物量3.4861t/hm~2.②活生物量的层次分配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③活生物量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顺序为:树干>枝>根系>叶、根劲>果实.④90%~94%的活生物量集中分配在思茅松中.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四个样地55株样木565个样品材料,本文报道思茅松器官旱季的含水量.①思茅松器官含水量是:树干<根颈<枝<根系<叶<果.但随器官部位差异而变化.②树干、枝、根系的含水量均是基部低梢部高.③相同器官年龄大的部位含水量低而年龄小的部位含水量高.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种子园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等位酶分析的方法对思茅松种子园内收集的4个思茅松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以此阐述了思茅松种子园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状况。9种酶16个酶位点的遗传分析结果:思茅松种子园的多态位点比例(P)为73.5%;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2.42;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有效数(Ne)为1.54;期望杂合度(He)为0.295;实际杂合度(H0)为0.181。结果表明思茅松种子园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基因和遗传多样性;思茅松种子园的建立是思茅松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消除人造板中游离甲醛污染问题,采用漆酶处理木材生产无甲醛人造板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探讨漆酶处理木纤维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两种漆酶(白腐菌漆酶,漆酶Ⅰ、曲酶菌漆酶,漆酶Ⅱ)处理思茅松边材,处理条件为pH(2.0~6.0),温度(30~80)℃,时间为1h,2h.3h,酶用量分别为10u/g、20u/g、30u/g,并测定处理后木材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浓度。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后思茅松边材ROS浓度显著提高;pH值、温度、处理时间和酶用量对ROS浓度变化均有影响,本试验条件下两种漆酶处理思茅松木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3.0、50℃,2h,20u/g。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对云南普洱21个思茅松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粗死木(CWD)、凋落物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思茅松生物量模型,估算了其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了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普洱地区思茅松林活体生物量为82.63~197.89 thm-2(平均129.11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97.86%~98.38%,灌草层为1.62%~2.14%.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为茎(67.06%~78.45%)枝(9.75%~16.98%)根(10.14%~13.85%)叶(1.54%~2.10%).死地被层生物量为4.58~8.94 thm-2,其中凋落物占到了81.58%~96.91%,CWD仅占3.09%~18.42%.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分别从12~13 a的101.76 thm-2 和52.06 thm-2增加到25 a的194.68 thm-2 和 97.03 thm-2.当地思茅松林的间伐活动严重影响生物量和碳储量,在间伐强度高的16~19龄的样地中,生物量(82.63 thm-2)甚至低于12~13龄的生物量(103.79 thm-2).  相似文献   

16.
高3-蒈烯思茅松松脂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云南梁河的思茅松松脂及松节油进行组成成分分析。发现其含较高3-蒈烯,其林分松脂的3-蒈烯含量为8.2%~10.0%,平均值为9.1%(n=4);3-蒈烯在单萜+倍半萜中的质量分数为17.5%~27.9%,平均值为21.7%。单株松脂3-蒈烯含量最大值为21.1%,高于高山松6%,单株中3-蒈烯在单萜+倍半萜中质量分数为45.2%(n=12)。实验室甘油法蒸馏所得松.节油中3-蒈烯含量为27.0%~30.0%,与松脂中3-蒈烯在单萜+倍半萜中的质量分数相近。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昌宁县思茅松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昌宁县西桂林场海拔1420~1710 m思茅松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如下:①随着林龄增加,生物量增加而净第一性生产力减少.13年生林分的生物量为102.2936 t/ 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4.5636t/hm~2·a, 35年生林分的生物量为218.5430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8.3600t/hm~2·a. ②活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层次分配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③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器官间的分配顺序为:树干>叶>根、根系>根颈.13年生和35年生林分生物量在器官间的分配顺序分别为:树干>枝>叶>根系>根颈;树干>根系>根颈>枝>叶.比较发现,思茅松林分布区西北部林分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比中部林分的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在森林遥感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法拉第旋转和地物结构特性,电磁波极化定向角发生偏移,导致散射特征在机理上存在模糊性。本研究主要分析极化定向角偏移对体散射分量和地上生物量反演的影响。方法 以ALOS PALSAR全极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为数据源,基于L波段散射特征,考虑地面与树干之间的二面角散射贡献,研究提出了一种扩展极化水云模型;基于Yamaguchi四分量分解参数和扩展极化水云模型估测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结果 通过酉变换来补偿极化定向角偏移后,体散射分量高估得到修正,极化定向角补偿后的体散射与实测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模型较未补偿前效果更好(决定系数R2从0.214提升到0.332)。采用Yamaguchi四分量和扩展极化水云模型的地上生物量估测值和实测值有较强的相关性(R2= 0.644)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23.11 t/hm2)。结论 SAR数据在极化分解前应进行极化定向角补偿,以减少体散射高估和二面角散射低估的问题,提高地上生物量反演精度。半经验极化扩展水云模型具有很好的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云南普洱地区思茅松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普洱县小黑江地区海拔890~920 m的思茅松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如下:①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随林龄增加而减少.12年生和23年生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别为26.9603 t/hm~2·a和23.9554 t/hm~a.②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层次分配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③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器官间的分配顺序为:树干>枝、叶>根系>根劲>果实.④89%~90%的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集中分配在思茅松中. ⑤用重量比值法求算出12年生和23年生思茅松林分叶被采食量分别为0.8227 t/hm~2·a和1.3578 t/hm~2·a.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影响其林分生长的主导因子之一是密度。研究樟子松生长特性及其与密度的相关性,对引种栽培和林分抚育管理等都有重要意义。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那日斯台林场为试验地,通过对高密度(>3000株/hm2)、中密度(2000~3000株/hm2)、低密度(1000~2000株/hm2)3个不同密度组被选的8个样地每木检尺和解析木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段3个密度组之间在树高生长量上没有大的分化,而在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具有较大的分化。研究表明,密度对山地樟子松的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有显著影响,而对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加,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减少,蓄积增加;20龄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胸径总生长量相差10 cm、材积总生长量相差0.9 m3。密度愈大,材积迅速生长开始期的树龄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