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在沒食子酸稀溶液中加入Fe~(+++)观察到溶液的顏色随pH值的改变而变化;在pH=7.0以下,溶液呈現紫色。測定了在pH2-7,波長400-650mμ范圍內的光吸收曲綫,指出有一种络合物形成,其最大吸收在550mμ,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13×10~3。研究了溶液的pH值对絡合物形成的影响,指出pH在5.0-7.0絡合物达到稳定。 2.用連續变化法和克分子比法測定了溶液中络合物的組成,得到沒食子酸:铁=1:1。测得絡合物的稳定常数为3.96×10~5。电迁移实驗証明络合物在溶液中是携带正电荷。志謝:本工作是在蔡镏生教授亲切指导下进行的,特此表示衷心感謝。  相似文献   

2.
三价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形成棕黄色的硫氰絡合物,这一反应可应用于鉍的比色测定。但是有关这个絡合反应的研究工作并不多。W.D.Kingery和D.N.Hume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和用光密度法以及不久前和用浓差电池  相似文献   

3.
在PH8—10,Hg~(2+)与5-Br-PADAP生成1:2的紫紅色絡合物。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能增加該絡合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在565納米存在一吸收峰,其摩尔吸光系数达1.10×10~5。方法已成功用于废水及污泥中汞的測定。  相似文献   

4.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銨(CTMAB)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生成胶体,能增强酸性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与金属离子和显色剂共同存在时,可以形成离子締合型胶溶三元絡合物.但文献[1]認为表面活性剂的絡合比較难确定。文献[2]是通过推測确定RE:XO:CPB的絡合比值的(CPB为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 作为一个絡合剂,有其独特的性質。一方面,生成的絡离子稳定度特别高,而且和所有的金屬几乎都能絡合。这是因为在EDTA絡合剂中既含有N又含有O,而且还形成五原子环螯合物。另一方面,它所形成的絡合物都是很簡單的,通常仅1:1的絡合物是重要的,因此在滴定中的計算亦极簡單。乙二胺四乙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及其与二价金屬离子所生成螯合物的稳  相似文献   

6.
一、在PH2-7,波長300-500mμ范圍內,测得没食子酸-氧鈾溶液在不同PH值的吸收光譜,指出在320-340mμ呈現特別的吸收,表明有絡合物形成。初步确定該絡合物在PH=4.5-5.5比较稳定。二、用等克分子連續变化法和克分子比法測定了络合物的組成,其中沒食子酸与氧鈾之此为1:1;在醋酸阴离子存在下,絡合物的组成比仍为1:1。三、測得絡合物的近似的稳定常数为1.45×10~5,克分子消光系数为1.24×10~4。  相似文献   

7.
(1)本文研究了二硫代乙二酰胺合铜螯聚物的电阻率,电阻温度关系,热稳定性和磁化率。結果表明不同条件制备的固体絡合物的电阻率(ρ)和电导活化能(E_α)是不同的。在水与乙醇混合溶剂中制备的产物(RCu—W)为ρ_(30°)=5×10~6Ωcm;E_α=0.44ev,。而在无水乙醇中制备的产物(RCu—A)为ρ_(30°)=3×10~8Ωcm:E_α=0.65ev。 (2)热重量分析和x射綫粉末衍射測定的結果表明固体絡合物(RCu—W)是微晶体。它在加热到160℃以后分解,第一个分解产物是α—Cu_(1.8)S,随着进一步加热又轉变成CuO。 (3)磁化率的測定結果表明固体絡合物(RCu—W)的比磁化率为x_g=0.7359×10~(-6)(21℃),計算成磁矩为0.70波尔磁子,较Cu~(2+)(d~9)的理論值(1.73波尔磁子)要低很多,这可能由於螯聚物中銅原子与配体生成π鍵而使整个螯聚物形成共轭体系,使磁矩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亞氨多羧型絡合劑是以—N(CH_2CO_2OH)為主體的一系列的絡合劑,亦可譯作康潑來宗(complexones)。它的特徵之一,是能和很多金屬離子絡合,包括碱土金屬、碱金屬Li和Na在內,形成穩定的內絡合物。內絡合物亦稱螯合物(chelates),亦就是絡合物形成體——中心金屬離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法研究了DL-丙氨酸Schiff碱的铜(Ⅱ)、锌(Ⅱ)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铜(Ⅱ)配合物在190℃时失去一分子水而锌(Ⅱ)配合物则是在217℃,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次序是:[Zn(DBA)H_2O]>[Cu(DBA)H_2O]。配合物的热分解机制被提出。  相似文献   

10.
以PVC树脂为原料,采用两个恒温段的程序升温方法加热脱氯制备PVC沥青,并通过空气预氧化法,对所制备的PVC沥青进行了预氧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VC树脂在流速为100 mL/min氮气气氛中,以10℃/min速率程序升温至270℃,恒温脱氯150 min后再程序升温至410℃并恒温芳化120 min,可以制备出脱氯率和得率均较高的PVC沥青.该PVC沥青在300℃温度下,采用空气预氧化法预氧化120min,可获得增重率约为11%,氧化交联度较高、耐热性能较好的预氧化PVC沥青.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VC沥青在预氧化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氧化脱氢、脱水、CO2缩聚交联反应,使沥青形成耐热型的氧桥结构,从而达到预氧化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空气中,800℃到1630℃温度范围内,对氧化锆——碳化硅复合材料进行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SiC氧化是属于保护型氧化,试样从800℃起开始氧化;1100℃时氧化反应加快;1450℃以后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SiO2保护层;1627℃时,SiO2保护层受到破坏,从而加剧了SiC的氧化。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较为准确的南向墙体冬季热负荷情况,对南向3种墙体全天得热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南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及逐时热负荷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季夜间供暖空调标准工况下,利用室外综合空气温度计算3种墙体内表面温度变化均很小,温度波动在0.2 ℃左右;3种墙体在室外综合温度条件下计算的热负荷均比在室外空气温度下计算的热负荷要小18.1%;对保温性能好的墙体计算逐时负荷意义不大,但是对于保温性能差的墙体计算逐时负荷意义则很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力火驱生产过程中因火线控制不当造成非烃(胶质/沥青质)沉积导致油层软卡无法生产的难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软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空气油比是影响非烃沉积的主要因素,实验原油的自燃点为257.9℃,原油氧化到点燃可分为3个阶段,在90~170℃阶段,随着空气油比的增加,非烃含量增加,原油黏度增加,尾气CO_2含量增加,但无非烃沉积;在190~240℃阶段,非烃沉积量急剧增大,CO_2含量接近0;当温度超过自燃点时,由于原油与氧发生高温氧化裂解,非烃含量降低,原油黏度降低,尾气CO_2含量急剧增加。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认为现场软卡的主要原因是火线扩展慢造成地层大范围处于200℃左右的低温氧化,而且生产过程中尾气的无限制外排,促进了非烃的沉积,对此,从优化井网/井距、优化注气量、合理控制尾气外排和降黏辅助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Nb离子注入Ti—Al合金的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注量Nb离子注入的Ti-Al合金(Al的原子分数为48%)在900,950℃静止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研究发现:注量为3×1017cm(-2)的Nb可以显著改善该合金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随注量的增加(3×1015→3×10(17)cm(-2)),其改善能力得到增强;离子注入Nb是通过改变氧化反应初期的氧化形式和Ti-Al合金氧化层的显微结构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稀土元素与偶氮氯膦Ⅲ在乙醇—水介质中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氮氯膦Ⅲ(ChlorophsphonazoⅢ)(C. P. Ⅲ)为稀土元素的显色剂之一。今村介召了稀土元素的克分子吸光系数(λ_(max)=665nm)为(2.15~4.3)×10~4l·mol~(-1)·cm~(-1)。武汉大学报告了重稀土的克分子吸光系数为(5.4~7.4)×10~4l·mol.(-1)·cm~(-1)。竹田津指出,偶氮氯膦Ⅲ与輕重稀土的显色反应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重稀土的絡合物可由α型轉变成β型。我們研究了在乙醇——水介質中形成RE—C.P.Ⅲ絡合物的适宜条件,得出稀土克分子吸光系数(λ_(max)=675nm)为(1.26~1.59)×10~5l·mol~(-1)·cm~(-1),是文献值的2~3倍。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通过热重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方法的联合运用 ,分析了喷钙脱硫产物之一——亚硫酸钙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经研究发现 ,Ca SO3在加热至 490℃时发生氧化反应 ,即在发生分解反应之前先被氧化 (隔绝空气下 70 0℃左右分解 ) .干态的 Ca SO3比较稳定 ,而潮湿态的 Ca SO3不稳定 ,极易被氧化 .因此 ,脱硫渣中的硫酸化物以硫酸钙为主 ,性质稳定 ,不会放出 SO2 造成二次污染 .研究结果将为喷钙脱硫工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Ni-Cr-Co基高温合金在含有水蒸汽的空气中的高温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法、SEM(EDX)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一种Ni-Cr-o基高温合金在两种不同水蒸汽含量的空气中的高温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750℃含有10%H2O的空气中的腐蚀动力学规律为先遵从抛物线后遵从直线规律,试样表面形成Cr2O3层,并且有内氧化物生成.合金在775℃含有5%H2O的空气中腐蚀时,试样表面致密的氧化层由Cr2O3,TiO2和CoCr2O4组成,同时也发生了内氧化现象.水蒸汽加速了合金的腐蚀速度.整个腐蚀过程由元素通过氧化膜的传输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双 (安息香 )缩联苯胺合钴 (II) (Co2 L2 )的饱和吸氧量 ,求得其氧加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 .合成了该钴 (II)配合物的双氧加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得以确证 .将该配合物作为催化剂 ,催化空气中的分子氧氧化异丙苯 ,形成氢过氧化物异丙苯 (CHP) ,讨论了催化剂浓度、助剂及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代表的氨羧型絡合剂在分析化学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大多数金属离子可以直接地或間接地进行氨羧絡合滴定(或称絡量滴定)。应用EDTA为滴定剂时,pH的选擇很为重要。例如滴定Mg~#时,pH值应在10左右,当然pH的选择并不是孤立的,与采用的指示剂亦有关系。茲先就选擇pH值的  相似文献   

20.
多齿配体能够形成比相似的单齿配体更为稳定的金属配合物,是久已为化学家所认识的实验事实。例如,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发现,当向醋酸钢的稀水溶液加入氨基乙酸时,溶液的电导率明显下降,表明溶液中形成了更稳定的氨基乙酸铜螫合物;镍的氨合物水溶液经稀释即可水解,发生沉淀,而相似的乙二胺配合物溶液,则虽经高度稀释亦不发生水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通常与单齿配体不形成配合物或只形成很不稳定的配合物,但它们却能与某些多齿配体形成很稳定的螫合物;……。瑞士化学家G.Schwarzenbach将这类特殊的稳定效应命名为螫合效应(Chetate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