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恒 《科学通报》1990,35(16):1228-1228
一、幅值方程的重新检验 弱非线性理论中的Landau-Stuart型幅值方程已广泛被用于流动稳定性及其它领域。但细心考察就可发现在边界层流及平面Poiseuille流的转捩问题中,这种幅值方程可能给出与实验不一致的结果。本文将建议采用一种新的幅值方程。  相似文献   

2.
强迫耗散非线性大气方程的计算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建平  丑纪范 《科学通报》1999,44(2):214-216
提出了计算准稳定的新概念来研究强迫耗散非线性发展方程的计算稳定性,给出强迫耗散非线性大方程组的差分格式计算准确定的判据,为设计强迫耗散非线性大气方程组计算稳定的差分格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永进 《科学通报》1995,40(19):1738-1738
1 流动介质下的测度值分枝过程我们考虑空间R~d上的粒子系统,其中的单个粒子作随机运动,设其运动过程为α-对称稳定过程(0<α≤2,α=2即为Brown运动).由于空间散布着某种变化的介质,其强度为ρ(r,dy)(即表示时刻r,位置y处的强度),受其作用粒子分裂产生新子体,新子体的个数N按照母函数Es~N=s+1/2(l1-S)~(1+β)随机规律(0<β≤1).如果假设分裂时间很短,粒子质量极小,以此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的考虑流线曲率修正的两方程湍流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少平 《科学通报》1995,40(7):594-594
自70年代前期Launder等基于唯象理论提出了广泛采用的K-ε两方程模式以来,湍流模式在解决自然界和工程实际中的流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两方程湍流模式在工程湍流计算中仍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Launder等人的模式人们通常称之为标准的K-ε两方程湍流模式,它适用于预测简单的各向同性湍流问题.为了使该模式能适用于复杂湍流如分离流的计算,人们对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修正.本文借鉴Leschziner与  相似文献   

5.
一种判定非线性发展方程差分格式计算稳定性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非线性发展方程的非守恒差分和式和非周期边界条件,以一维非线性平流方程为例,给出了一种判定差分格式计算稳定性的新方法。数值试验证明是实用的和有效的,得到的稳定性判据的确定是保证差分格式计算稳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光孤波或光孤子由于具有在传输过程中保持波形不发生畸变等特点,而在超高容量的光通信及超快过程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目前对光孤子的研究虽大多集中于时间和空间分离的情况,即时间包络型和空间型的光孤子,但由于随着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固体激光器中短至十几个飞秒的超短脉冲的产生,有必要在理论上讨论时空耦合情形下光脉冲的传输特性.对此,人们已作了一些解析及数值性的尝试研究.值得指出,人们最初之所以研究非线性介质中的光脉冲传输,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普遍  相似文献   

7.
基于形式电荷(formal charge)参数设置,用有限差分泊松-玻尔兹曼方法(FDPB)来预测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以人的2Zn天然胰岛素及其速效突变体B9D(B9Ser→Asp),B9E(B9Ser→Glu),B9EB10D(B9Ser→Glu,B10His→Asp)和B10D(B10His→Asp)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溶液中不同pH值及盐离子浓度对天然胰岛素和突变体稳定性的影响,阐明了这些突变体具有速效特性的结构和理论基础。计算结果与实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涂正凯  刘伟  刘志春  黄晓明 《科学通报》2010,55(22):2252-2256
通过建立毛细管内相变液柱的Lucas-Washburn 方程, 获得了相变毛细管中流体上升高度与毛细管半径以及热流密度的关系式, 同时利用小扰动理论通过对界面高度衰减的变化来分析研究相变界面的稳定性. 导出的影响界面稳定性因素和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对毛细泵流体回路(CPL)、回路热管(LHP)中毛细界面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素霞  许永先 《科学通报》1996,41(2):103-105
考虑直接控制系统(?)=AX-b(?)(σ),σ=C’X,(1)其中A∈R~(nxn),A稳定,b,c∈R~n,且(A,b)能控,(?)(σ)∈F_∞(?){(?)(σ):R→R连续;(?)(O)=0;(?)(O)=0;σ(?)(σ)≥0}.研究系统(1)的绝对稳定性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用Lurie型Lyapunov函数,即若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刘连文  陈骏  王洪涛  陈旸 《科学通报》2001,46(7):578-581
对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溶物的化学分析表明,其中的Fe,Mg元素含量同时受风力分选作用和沉积后的经成壤作用控制,风力分选作用使Fe,Mg含量趋向于在细粒级中富集,并呈同步变化;而在夏季风控制的风化成壤作用中,Fe和Mg发生分离,Fe在风化剖面中残留,而Mg却被淋失,因此,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溶物中的Fe/Mg值能够不受风力分选作用的影响,直接指示风化成壤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