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对叔丁基杯[8]芳烃苯醚,其在甲苯中可与球烯(C60、C70)形成超分子包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所形成的包合物进行表征,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因素,测定了C60包合物的配合比为1∶1,而C70包合物的配合比为2∶1,它们的反应平衡常数Kas分别为1.810×103mol-1·L和3.657×102(mol-1·L)1/2,对包合物的构型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水热法,以正丁胺为有机模板剂合成了内含Fe_2O_3的硅沸石包合物。使用XRD,XPS,SEM,DTA,Mossbauer等现代技术,对新合成的材料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论证,揭示了Fe_2O_3的存在状态以及包含物的物化性质,特别是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明了包合物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用固相封闭包法制备β-环糊精与联苯甲酰包合物的研究结果。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差热-热重分析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文中还讨论了合成条件对包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固相封闭包合法制备β-环糊精(β-CD)与联苯甲酰包合物的研究结果.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差热一热重分析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文中还讨论了合成条件对包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球烯与叔丁基杯[8]芳烃苯醚形成超分子包含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对叔丁基杯「8」芳烃苯醚,其与甲苯中可与球烯形成超分子包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所形成的包合物进行表征,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因素,测定了C60包合物的配合比为1:1,而C70包合物的配合比为2:1,它们的反应平衡常数Kass分别为1.810×10^3mol^-1.L和3.657×10^2(mol^-1.L)^1/2,对馀事物的构型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甘珀酸钠和右旋麻黄碱的包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确定了甘珀酸钠-右旋麻黄碱形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制备的固体包合物经XRD,IR,1HNMR检测进一步确证了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近几年β-环糊精在香料包合物中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包合物的合成、验证以及包合比、包合常数的测定方法,旨在为以后香料包合物的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多心安和β-环糊精能否形成包合物.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并使用红外光谱方法加以鉴定.结果:证明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β-环糊精包合物和亲水性物质也能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四氯苯醌包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2,3,5,6-四氯苯醌为客体的晶体包合物,通过多种谱学方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β-环糊精与四氯苯醌分子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 四氯苯醌进入了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 利用紫外光谱数据求得包合物的解离常数KD为2.7×10-3.  相似文献   

10.
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加以鉴定.证明了美多心安可以和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超声包合广藿香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以包合物的包合率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超声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物的工艺条件.同时将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之比为1∶5、超声时间为45 m in、包合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可达80.9%.表征结果表明,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因此,超声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用研磨法制备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鹰嘴豆异黄酮(CAI)的包合物,由红外吸收光谱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包合体系吸光度的变化.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确定了包合反应的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fθ和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θ,ΔHθ和ΔSθ,并由此得出包合反应主要由焓变控制,推动力为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3.
洁净钢夹杂物形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中夹杂物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强脱氧元素的相对含量。为获得具有良好变形能力的塑性夹杂物,必须采用低铝铁合金合金化,然后用适宜组成的合成渣,通过渣-铜、夹杂物-钢之间建立的局部反应平衡控制钢液中强脱氧元素含量,达到控制夹杂物成分的目的。以弹簧钢为例,根据热力学理论.分析了炼钢工序中可能影响夹杂物组成的各种工艺因素,为夹杂物形态控制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SEM-25与环糊精(CD,Cyclodextrin)的包合反应有选择性,可分别与α-CD和γ-CD作用形成“管型”多聚准轮烷,但与β-CD不发生作用。分别用FT-IR、XRD、1HNMR等方法对包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环糊精不仅可以与SEM-25的聚氧乙烯主链段形成准轮烷,还可以与其端基上的苯基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之间的包合作用.当中性红溶液浓度较高时,杯[8]芳烃磺酸钠的加入使中性红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加,实验证明这是由于中性红与杯[8]芳烃磺酸钠形成了包合物,以致溶液中裸露的中性红分子减少的缘故.介绍了利用光谱法测量包合反应的生成常数方法.结果表明,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可形成1∶1(摩尔比)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丁苯酞-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冷冻干燥法制备丁苯酞—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考察所制备的丁苯酞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TLC,UV,IR,DSC,TGA可以表征包合物的形...  相似文献   

17.
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药物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由于难溶于水、不稳定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采用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裹可克服上述缺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β-CD浓度增大,Res的水溶性明显增加,Res与β-CD形成包裹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1.体外实验证实Res/β-CD包裹物可清除具有强氧化与硝化性的过氧亚硝基ONOO-,低温有利于清除反应的进行,CO2的存在减少与ONOO-反应的Res/β-CD包裹物量.  相似文献   

18.
在弱酸性的条件下将6-去氧-6-甲酰基-γ-环糊精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制备了接枝γ-环糊精壳聚糖纤维;合成了包合药物左氧氟沙星的γ-CD接枝壳聚糖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该功能纤维对左氧氟沙星包合与释放性能,并测定了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25℃比较稳定,35℃释放达到平衡;在同一温度下,释放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荆芥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利用差热-热重分析(DSC-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根据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比、表观稳定常数以及包合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并用Chem3D软件对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包合形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为荆芥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1∶8(mL∶g),乙醇与水的比例1∶3(mL∶mL),包合温度40℃,搅拌速度4 500 r/min;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的包合比1∶1;表观稳定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均为负值,说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此外,模拟的结果表明,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理想模型是胡薄荷酮的甲基端从β-CD的小口端进入β-CD内腔.  相似文献   

20.
“零夹杂”超级纯净钢精炼理论与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零夹杂”超级纯净钢精炼过程中防止氧化物夹杂析出的工艺条件和在真空精炼过程中氧化物夹杂被碳还原气化的热力学条件,以及钢液中氮化钛析出的热力学条件。指出在真空条件下钢液中氧化物 夹杂被还原气的反应受反应动力学条件的限制,同时提出“零夹杂”超级纯净钢精炼工艺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