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体词性谓语句作为主谓句的下位句型,很多语法教材和专著都有所论及。就我们所能查阅到的资料而言,语法学界对体词性谓语句(以下简称“体谓句”)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体谓句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然语言的逻辑语义分析和汉语信息处理是当今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将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性谓语句分为光杆形容词谓语句和复杂形容词谓语句两种,并利用转换生成语法、现代谓词逻辑、类型论、范畴论、广义量词理论、集合论和λ-转换等语义理论分别对各类句子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以期有助于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卓如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3):101-102
性质形容词是形容词的一个下住小类,睢宁方言形容词中的性质形容词有其独特的构词特点和句法功能,本文分析了其性质形容词中的单音节词和普通话相比在词意上的主要差异,指出了该类形容词的词意特点和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4.
日语的动词连用形后加接尾辞“やすい”时,构成复合形容词,表示动词的动作进行得比较容易,或者是具有某种倾向。复合形容词也属于形容词的一种,因此接续、活用与普通的形容词相同。所以,当复合形容词出现在句末,构成形容词谓语句时,之前的格助辞通常用“が”,但是使用“を”格的例句也经常出现。甚至有的时候,两个句子除了格助辞分别是“か ”和“を ”之外,其他地方完全一致,即所谓的格助辞交替现象。本稿通过对报纸及小说的常用例句的分析,试从构文论的角度并辅以意味论的观点,总结出决定格助辞交替的要因。  相似文献   

5.
在详细调查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基础上,对其出现的程度补语(简称程补)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认为其基本句式可以分为“动 程补 宾”、“(主语) 动 宾 (状)程补”、“动(形) (状)程补”三种。其中,“动(形) (状)程补”格式出现频率最高。在《世说新语》中充当程度补语的动词主要有“毕”“竟”“酣”等;形容词主要有“困”“良久”“危急”等;副词主要有“甚”“极”等。  相似文献   

6.
"NP了"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广受关注的一种句式。论文从北京口语事实出发,发掘出该句式的更多类型,指出述谓性、变化性、完成性是句式的成句条件,并对"系列推移性"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7.
日语的动词连用形后加接尾辞"やすい"时,构成复合形容词,表示动词的动作进行得比较容易,或者是具有某种倾向。复合形容词也属于形容词的一种,因此接续、活用与普通的形容词相同。所以,当复合形容词出现在句末,构成形容词谓语句时,之前的格助辞通常用"が",但是使用"を"格的例句也经常出现。甚至有的时候,两个句子除了格助辞分别是"が"和"を"之外,其他地方完全一致,即所谓的格助辞交替现象。本稿通过对报纸及小说的常用例句的分析,试从构文论的角度并辅以意味论的观点,总结出决定格助辞交替的要因。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程度副词的内部发展不甚平衡,表达程度高和表达程度变化的程度副词均已成体系,却未见真正表达轻微程度的程度副词。《吕氏春秋》表示性状或行为的轻微程度有其特殊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含有"轻微"意思的形容词或有明显程度对比的句式、部分"……而已矣"句式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9.
《荀子》句式丰富多样,基本反映了战国后期汉语言的面貌。本文对荀子连谓式做出用例统计,分析其连谓式的结构规则、句法功能及其构成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量化描写的基础上,文章对连谓式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名词非典型用法的名词谓语句是学界历来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认知语法理论的名词概念涉及最大辖域、直接辖域和焦点,以此为基础搭建的三域一体分析框架(TSO),解析了名词谓语句双名词(NP1 NP2)主谓结构的三域关系,阐释了该类句式概念化过程的认知特征。研究发现,名词谓语句的主谓语表现为多种语义关系,在认知层面统一于辖域蕴含关系。限定性成分是谓语名词的关键参数,对焦点域范围的有无和大小起调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可"在山西榆次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语义功能也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可"存在差异性,榆次话中的"可"有三种常用用法。它们所体现的程度义较为突出:一种突显了程度的强调意味,一种强调程度的弱化。另外,"可不"句式体现了其肯定标识性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概念结构系统所提供的关系和对常见例句的考察,可以发现"S是P"这一句式是关系命题;系词"是"为关系词,表示概念间三种关系:类属关系、相等关系和相似关系。系词"是"的解释统一于关系,关系逻辑有望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处置式有两种:"将"字式和"把"字式。汉语史上,"把"字句成为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梳理了"把"字句取代"将"字句成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过程,并从"把"和"将"的虚化时间、句法结构形式、语体色彩、语义等角度对这个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把"字句成为处置式主要表达形式符合汉语语法、语义、词汇以及语用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汉语普通话中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现代语言学中管辖和控制理论,本文对汉语中存在的一个特殊句型进行了句法分析。针对现有的三种代表性的语言学分析的不足,本文在承认此句型中存在的动词复制过程的前提下,从句法角度把该句型分析为并列结构,并以三项句法判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是”,在汉民族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并演变着。上古时,汉语“是”只作代词,不作判断词:“是”作主语;“是”作宾语;“是”复指前置宾语。先秦时,有些“是”很像判断词,但仍是代词。“是”作判断词,是在东汉时,由指示代词发展而成的,且代替了先秦“……者……也”判断句句型。“是”作判断词后,衍生出一系列修辞作用。汉语“是”的代词、判断词、修辞三作用,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微妙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众文化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以来,伴随着日渐繁荣的商业文化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消费性文化,经济属性是其重要属性之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和土壤。但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大众文化为迎合大众而成为一种消费性的文化,表现出对历史连续性的拒绝和对主体的否定。我们必须以人文精神向大众文化渗透,将其提升,拓展其精神向度,使其逐渐接受价值理性的制约,最终建立起大众文化生产的秩序。  相似文献   

17.
鲁全贞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5):84-84,63
口语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教十几年来,经过英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体会到突破句型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关键。本文围绕着句型展开分析,并从分类记忆和创设情景对话两个方面阐述了突破句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判断句的谓语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是根据谓语语法特点及主谓语的语义关系为标准的。但从《孟子》看,非名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词、形容词作判断句谓语也能表判断,且有自身语法特点,体现出语言形式的丰富性以及语法表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的同时,还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评价。表达主观性的手段则谓之主观化。它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当中,其中词汇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句子相似度的自动文摘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是自动文摘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目前自动文摘内部评价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无法体现深层语义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句子相似度的自动文摘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机器摘要和理想文摘中的句子相似度衡量文摘系统的性能,而不是单纯地利用词频或语句包含关系。实验表明,基于句子相似度的评价方法是一种更接近自然模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