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在数学课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笔算乘法发展史料的研究而寻找数学史和小学数学教育的结合点,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史的历史文化向度的思考。认为历史文化向度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提供进一步探索与创造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欣赏到不同的数学文化风格等,应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尝试。同时教师参考数学史料将对数学教学提供一种预见与指引。  相似文献   

2.
"庆祝吴文俊院士九十华诞·数学史专辑"后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俊院士对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作出巨大贡献,其学术思想的指导作用、研究方向的开拓创新和研究成果的示范作用,对我国数学史研究影响深远,他对数学史学科建设也十分重视,关怀备至,贡献卓著.吴院士对我国数学史研究,特别是高校数学史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了支持与帮助,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数学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从18世纪中期以来,数学史书籍相继出版,数学史教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逐渐被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认可。近几年国内高校也对数学史教育重视起来。但是数学史教学还有诸多问题。该文首先综述数学史教育的渊源及国内数学史教育的现状;其次提出教师在数学史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学生的分享活动的组织构成及作用,以及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数学史的教学方法;最后提出几点数学史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数学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俨是中国数学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中国数学史的目的与数学史的分期、对史料学的贡献、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方法和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史4个方面,论证了李俨(1892一1963)是中国数学史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教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即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师资缺乏、与中学数学教学脱节等.因此,应提高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的地位,加强数学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数学史与中学数学的整合,编写适宜的数学史教材,改进数学史课程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  相似文献   

6.
凯尼斯·梅是美国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史家.文章回顾了他的早期学习生活、主要的社会活动以及对数理经济学的研究,着重梳理了他在数学史研究、国际数学史学会的建立、《国际数学史杂志》的创建、加拿大数学史与哲学学会的建立以及数学史杰出贡献奖的设立等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工作.凯尼斯·梅不愧为数学史学科建制化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数学史有助于学生的品德教养;数学史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数学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史是一种出色的教育指南;通过数学史可以彰显数学知识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8.
古为今用、自主创新的典范——吴文俊院士的数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吴文俊院士在数学史研究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阐述其数学史研究思想对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影响和意义.吴文俊院士的工作标志着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为数学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他所建立的"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吴文俊院士还把数学史研究成果应用于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是古为今用、自主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重新认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数学教师群体的数学史知识构建,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大四毕业生数学史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对数学史知识了解甚微,结果令人担扰,作者针对存在此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数学史知识教学的改革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数学史教育资源亟待全面深入开发,数学史专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针对高中阶段设计的全面深入开发数学史教育资源的具体教学方案。数学史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专题的选择、内容的编写、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三个方面.实践结论表明:数学史专题研究性学习能真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化解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等.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史学有了新的变化,科学史学家们不再崇尚单一的研究传统和史学方法,注重从多层面、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研究科学史的发展,研究方法由极端的对立逐步走向互补与融合,通过对内史、外史、移时史、历时史以及科学史学研究进程的考察,以把握世纪之交国际科学史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1902年前后,国人从日本译介了为数不少的史学著作,对“文明”和“历史”的理解拓展到美术、哲学、法律、宗教、风俗等领域,神话学与历史学同源联袂而生。此时,“神话”一词并没经过太多的本土过滤和反思,没有可能去面对“语力怪神”现象,更没有机会去统摄中国本土的神圣叙事。此后,受西学范式影响,神话学与历史学分裂,遂成为被史学家排斥、被文学家接纳的民间文学内容。基于反思传统与反思现代的双向动力,当下亟需重新面对中国“神话”与“历史”,将之作为进入本土文化传统和文明基因的重要门径,以此引导对中国文化做追本溯源式的全盘理解,对中国历史叙事和现代神话学做批判性整合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由于近年来新的历史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学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学术观点,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深入,也促进了史学思想和史学观念的解放。而由此.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史研究乃至整个史学研究领域的活跃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史.古代史编》是按照世界古代史的时间断限,以全球史观的视野,来选择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史内容。对于《古代史编》中编写的中国史内容教授要详略得当,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具备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从早期域外历史知识介绍、国外世界史专著编译、世界史编撰的最初尝试,经过建国后世界史编撰的全盘苏联化、新时期"整体世界史观"编撰模式的探索,直到今天多元化编撰模式初步形成。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是与中国世界史学科从孕育、雏形构建、初步形成,再经过艰难转型直到今天初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6.
周秦诸子运用历史知识,论述政治问题,既中古人之心曲,又明行事之利益,其历史认识与治国理念融为一体。周秦诸子对于历史的认识与儒家经典对于历史的总结,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彰往察来、改制救世的历史总结目的,把握整体、探讨沿革的历史思维方式,融会古今、分期认识的历史考察方法,辩证分析、总结规律的历史理论思辨等方面,周秦诸子都继承并超越了儒家经典,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是国内建馆较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该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端。全面回顾了陕西省图书馆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文学史这个问题上的纷争的实质在于人们文学观的不同和历史观的不同。本文在对当前文学史的理论论争和实践操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和历史观 ,并进而认为文学史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而不是僵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王古是三槐王氏中比较出色的人物,官至户部尚书。为政清廉,为人正直,一生遭际坎坷,却能始终如一。他的政治观与司马光比较接近,故最后被打入元祜党人,贬谪到死。他与同时代的许多人学士都有过从,对苏轼关照尤甚,使苏轼能在惠州那样险恶的环境中,安然度过谪宦生涯。  相似文献   

20.
试论乾隆对民族史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少数民族君主,乾隆皇帝曾对民族史相当关注,提出过很多独特的观点。以《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清高宗御制文集》等史料为主,兼及其他,就乾隆对民族史方面的观点进行简要梳理和评判。认为乾隆关注边疆民族史地,主要出于其实用主义的史学目的论,其言论表现出敢于怀疑、创新的精神和勇于探究求解的史学研究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