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GIS对安顺市西秀区建筑密度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应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多层面的复合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统计法等定量计算安顺市西秀区建筑密度,揭示研究区建筑密度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基本特征。建筑密度空间分布受高程、坡度、水库,距公路距离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理位置优越的西北部和西部地区建筑密度较高,而南部和西南部受地形和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建筑密度较低;随着离水库、道路距离的增大,建筑密度逐渐降低;建筑物主要分布在坡度小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地形条件对广东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进行最佳计算单元的计算分析,提取广东省地形起伏度;利用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进行人口和经济空间化建模,生成人口和经济密度图;在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揭示广东省地形起伏度与人口、经济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地形起伏度总体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空间分布与海拔、坡度2个地形因子呈较强正相关,地形起伏度区域面积占比呈现较强的地形梯度效应。(2)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划分人口稀疏区与密集区,进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人口空间化建模,其模拟精度更高。(3)与其他地形因子相比,地形起伏度对人口、经济的影响更强,与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对经济密度的影响更大。(4)人口和经济均呈现向地形起伏度低值区集聚的现象,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3.
宁化县地形及土壤特征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地形及土壤特征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以宁化县2009年Landsat遥感影像和1:50万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3S平台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宁化县植被覆盖度,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类,通过GIS生成高程、坡度和坡向三个地形因子,并将植被覆盖度与三个地形因子和土壤类型分别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宁化县的植被覆盖度与其高程、坡度及土壤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而坡向对其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在县域基础上,以各贫困村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福建省2201个贫困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的贫困村密度总体上呈现出东北部高、西部略高、东南部低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山海区域间差异较大的空间格局,包括一个核心集中区和多个相对集中区;在内部关联格局上,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贫困村比率高的县市在空间上集聚;地形海拔、到所在市中心的距离和路网密度显著影响福建省贫困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因素的作用效应不同。研究结果为福建省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石家庄市区县为研究单元,以各区县内总道路网密度和加权道路网密度为主要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石家庄市县域道路网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在此基础上,对道路网密度与地形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石家庄市各区县道路网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集聚特征;(2)石家庄市中部主城区为道路网密度高值区,东南部及西部为道路网密度低值区;(3)石家庄市道路网密度分布格局与地形地貌的地区分异大体吻合,与人口密度和GDP密度分布有一定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6.
影响室内人员热舒适的环境因素很多,其中建筑空间是研究热舒适时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因素.为探究建筑空间尺寸对室内人员热舒适的影响规律,在8个建筑空间中进行了为期3年的实验,8个建筑空间由2种地面尺寸(12 m×12 m和6 m×6 m)和4种空间高度(3 m、5 m、7 m和9 m)构成.在冬夏季由风机盘管或辐射地板空调末端控制的热环境中,以热环境参数测量和主观感受问卷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建筑空间高度由3 m升高到9 m,冬季室内人员的热中性温度升高了0.59℃,而夏季人员的热中性温度随空间高度升高而降低了0.65℃.冬季和夏季,地面尺寸为12 m×12 m的建筑空间中人员热中性温度均高于地面尺寸为6 m×6 m建筑空间.冬夏季室内人员的热敏感性随建筑空间变化的规律如下:随着建筑空间高度的升高,室内人员的热敏感性大体呈上升趋势.地面尺寸为6 m×6 m的空间中人员的热敏感性略高于地面尺寸为12 m×12 m的建筑空间.建筑空间越趋于扁平,即空间高度越低、地面尺寸越大时,室内人员的热敏感性越低.对比各实验工况下预测平均热感觉投票(PMV)与实际平均热感觉投票(MTS...  相似文献   

7.
分析苏鲁豫皖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区域内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文章以苏鲁豫皖四省82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莫兰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区域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苏鲁豫皖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省域尺度下研究区的传统村落均为聚集分布模式,安徽省集聚分布显著。(2)市域尺度下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安徽的黄山市、宣城市和河南的平顶山市、信阳市。(3)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苏鲁豫皖传统村落总体上呈“一主+两次+多中心”的团簇状分布格局,“核心—边缘”状分布较为明显,且在空间上表现为横“V”字型。(4)该区密度因素(如GDP密度)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异解释力最强,其次是普通道路密度、河流密度等,最后是地形因素;传统村落空间分异格局受11个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增强及双因子增强2种类型,说明该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分异受多因子的综合影响更明显,其中GDP密度、一般道路密度和其他10个因子交互作用对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深入分析了重力梯度正演过程中密度误差对正演精度的影响.以地壳平均密度常数为参考,利用3种密度模型模拟地形的密度变化,建立了密度误差模型.然后分别对同一DEM进行了正演计算,具体分析密度误差对正演精度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a.密度误差对正演结果影响明显,当密度误差为0.2g/cm3时,梯度误差在10E左右;b.密度引起的梯度误差与地形相关,表现为误差数值与地形起伏成正比,变化趋势受地形调制;c.地形仍是梯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减小密度误差,DEM正演重力梯度数据可取得满意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并引入RNG (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以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高层塔式仿古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层塔式仿古建筑表面的风压分布和风场绕流特性,以及建筑高度、建筑与山脚之间距离、山地地形等因素对风压和风场绕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建筑表面的风压分布具有差异性;建筑表面风压绝对值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长而增大,随着建筑与山脚之间距离的缩短而减小;山地地形及其参数对建筑表面上部风压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建筑表面下部风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历城区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及人均用地过大,用地粗放,变化强度具有空间差异性;交通干线及地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有重要影响,农村居民点呈现出向临近公路区域聚集的趋势,高海拔与高坡度地区农村居民点密度较大,分布零散,空间分布不合理.通过以上研究对揭示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火电厂建设选址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性决策过程,既需要定性考虑,又需要定量分析。本文综合考虑火电厂选址的各项内容后,确定了火电厂选址的经济性、技术性、社会性和环保性完整的优化指标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运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功能,结合权重对各项指标进行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地形分析等,最终得出火电厂的优化选址。  相似文献   

12.
120急救中心的优化选址和站点分布合理性评价,对应急处理方案制定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兰州市城关区为研究区域,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ARCGIS软件对城关区主要医疗站点和交通主干道进行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形成服务覆盖区。根据分级要求对覆盖区进行分级,得到城关区医疗急救服务覆盖及服务等级分等定级图,直观地显示各区域的服务等级。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市城关区医疗急救站点分布过于集中,基本集中在市区中心,其站点分布不够合理,存在大量服务重叠区和一定区域的服务盲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广东省油茶种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广东省油茶种植区域布局合理性,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的可控性,以广东省油茶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利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数字高程模型(DEM)、科技支撑及育苗情况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布局进行GIS适宜性评价. 结果表明:河源市、梅州市、清远市、韶关市、云浮市的西部、茂名市的北部、肇庆市的东部、阳春市及阳西县等地综合条件好,适合油茶产业的推广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澜沧江流域居民地分布的一般规律,基于空间数据,从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坡度因子三方面对居民地进行分级分析,并对澜沧江主干线以及主要支流进行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地的分布根据其居民地类型以及级别需要对海拔高度、地形状况以及坡度情况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此外,居民地一般在近流域区域较远流域区域的分布更为集中,但数量变化较缓.该成果对澜沧江国际河流水资源环境空间分析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地形图、土壤类型图、SPOT影像和二类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分别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获取了研究地的立地信息,借助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所选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和植被盖度7个因子进行了空间叠加,制作了森林立地分类图,得到了森林立地分类数据库,并对各立地类型的面积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黄柏山林场面积超过50hm2的立地类型有20个类,这些类以低海拔、黄棕壤、高盖度为主;面积稍小的为高海拔、斜缓坡、高盖度为主的立地类型;而中海拔的立地类型面积都较小.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全面地探索建设用地的发展规律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与道路发展相关性的分布特点,以福州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和开源地图(open street map, OSM)路网数据为基础,利用多环缓冲区、等角扇形、经纬网络划分研究单元,计算建设用地整体和局部的分形纬数、紧凑度、密度、扩张强度、扩张速度等扩张指数以及道路线密度、道路加权核密度,利用相关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2000—2020年福州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规律及其与道路网络分布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福州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呈现先升高后回落的趋势,扩张的主要区域为距市中心3~17 km区域且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东南方向扩张强度最大,东北和西南部扩张速度较快,西部、北部扩张强度与扩张速度均较低;2015、2020年建设用地与道路网络的分布呈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全局莫兰指数(Moran’I)分别为0.829和0.835,高-高聚类集中在城市中心,低-低聚类集中在城市西部以及边缘地区,市中心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为建设用地与道路网络发展的主要地区,且二者发展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重庆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2001—2018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最邻近点指数分析、核密度强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SPSS相关分析对景区的类别、等级和密度等进行研究;结论认为:2001—2018年间,重庆旅游景区从分散发展到集聚,分布重心自东北向西南迁移,呈现圈层式扩散态势;从数量上看景区等级偏低,以2A、3A和4A为主;类别以历史文化和自然观光为主,休闲娱乐类为辅;地形、水系和社会经济共同影响重庆旅游景区的分布;制定了重庆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对策: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依托地形和水系等开发景区;以主城区为核心渐进优化重庆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优化乡村旅游供给,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以广东省259个文旅特色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缓冲区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广东省文旅特色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东省文旅特色村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在市域范围内分布不均衡;(2)广东省文旅特色村呈多核心集聚发展态势,可分为珠三角双核心区与粤东单核心区,3大集聚区均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珠三角双核心区已形成连绵发展态势;(3)在地形、水文、交通、人口密度等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广东省文旅特色村呈现出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