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关于新闻摄影的美与艺术性已有不少争论,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这个问题已经与艺术的美和艺术性纠缠在一起。本文试从美学的高度探讨新闻摄影美与艺术性的真谛。 一、新闻摄影与艺术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实践活动和结果,人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实践劳动中,把自己的意识和目的变为现实,使自然界打上本质力量的印记,自然被人化,劳动对象成为人的对象,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得到肯定和确证,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这样  相似文献   

2.
价值作为一种实践性事实,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并得以发展的一种对象性存在。价值关系虽负载于客体却灌注着人的主观目的,是"主观见之客观"的现实性的实践关系。价值不是"实体之有""属性之有",而是"关系之有",不能将之归并到主观世界里或客体属性上做直观的理解。相反,应将之归属于人的生存关系并进行实践把握。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者因不能理解实践活动对"人的解放"的根本意义,故而遮蔽了价值关系的生存本质和人学意涵,不懂得从社会生活的内在本原处敞开人之为人的生存命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人的实践本质为主题,深入地论述了九个哲学观点:(1)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实践导致异化又克服异化;(3)实践最终促使人趋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自然界既是人生存的基础又是人作用的对象;(5)人在社会性的劳动中创造历史;(6)实践也是一种感性的布美的活动;(7)实践的本质力量必然酿成(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现实的人道主义;(8)哲学辩证法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实践辩证法;(9)实践哲学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人的实践本质为主题,深入地论述了九个哲学观点:(1)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实践导致异化又克服异化;(3)实践最终促使人趋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自然界既是人生存的基础又是人作用的对象;(5)人在社会性的劳动中创造历史;(6)实践也是一种感性的审美的活动;(7)实践的本质力量必然酿成(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现实的人道主义;(8)哲学辩证法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实践辩证法;(9)实践哲学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杨荣 《科技资讯》2014,(27):94-95
该文将从人的本质出发,指出生态问题的实质是当前人类在处理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危及了人类的生存、自由和尊严等本质,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其实质也决定了生态问题的呈现只能是两种形式:一是,生态发展违背了人的生存、自由和尊严,我们称之为"生态异化";二是,实践观念中的理性品质弱化或者受到忽略,我们称之为"实践异化"。这两种形式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生态发展背离了其第一原则——不能危及人类的生存发展。由此,这也决定了我们解决生态问题的方向,即从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合理性的控制着手。  相似文献   

6.
生态问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和突出的问题。生态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的出现表明当代人类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类直观自身的中介,依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通过自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展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不适当地改造甚至破坏自然,自然对于人具有了日益突出的反主体效应。这一境况迫使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观与反思,提出两种理论上截然不同、实践操作亦各处窘迫的生态伦理观。解析此两种生态伦理观,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发展,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想线索和给出的几个主要理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可以图示为 :自由—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劳动—人的需要本性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是马克思考察人的本质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 ,到 184 4年手稿则进一步从人的感性活动的性质来确定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本质 ,并把劳动看作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实现和展开。由劳动分别向两个方向追寻 :一方面是考察人的劳动的动力根源 ,揭示人的需要的本性 ;另一方面是考察人的劳动结果 ,说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通过劳动 ,既满足自身的需要 ,同时也实现和确证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本质 ;但劳动所生成的社会关系 ,现实地决定和制约着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人的解放即人的本质的复归 ,就是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 审美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美的本质直接导源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族类本质,审美活动的发生学依据也只存在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因此我对于美和审美的本质的立论是以人为本体的。马克思说:“人是类的存在物”。“生活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的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自觉”是指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人的这种类本质属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他所说的“自由”是指  相似文献   

9.
人的品质是指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带有稳定性倾向的个性特征,个人在其行为整体中所展示的素质、人品和价值意义.实践活动中人的品质呈现社会性、稳定性、实践性以及价值性特质.人的行为是指人自觉地、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过程中人的行为呈现目的性、社会性、矛盾性以及相对性特质.人的品质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确证并生成人的品质,二者呈现辩证的结构生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的实践本质的对象性活动出发,将自然界既看作是人的实践的对象又看作是人的生存的基础,形成了生存基础和实践对象相统一的二重性自然观。这一自然观既克服了旧哲学之与人分离的自然观的缺陷,又匡正了当代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之盲目开发自然的偏颇。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是同生存共命运的统一整体。自然不会自动满足人的一切需求,人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在按照自己的尺度作用于自然时,还要以自然存在的内在尺度为依据,自觉地与自然保持和谐。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以批判人权观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权思想。人权在本质上是人的存在条件,是人之为人的保障,这也是对恩格斯批判人权观的合理的当代解读:我们应从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的角度出发来对这一解读予以确证,批判人权相对论对恩格斯批判人权现的错误解读,相信对我国当前的人权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自己称作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阐述了交往是生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指出物质生产及由此决定的交往形式决定了人们的意识活动和意识形式。现实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之中,人的本质就体现在其中,而社会是交往活动的结果。交往是世界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14.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爱与欣赏。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后者本质上更近似于一种生活消费品。真正的艺术的消费对象是审美幻象本身,对于审美幻象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本质上是人的社会话动的发展过程。整个历史的基础只能从人的社会活动出发。人的本质表现为现实的社会存在。历史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成为同一个过程。历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在社会生活上达到统一,历史是人自己的产生活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揭示了这种活动所表现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此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在对实践活动的多重分析中,深入地说明了实践之批判性和创造 性相统一的变革性的根本特征,而这一变革性的实施,又表现为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以及价值性和真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文学既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呈现,也是人类在生存困境中所进行的精神突围。在这种精神活动中,始终灌注着自由的理想。西方文学精神发展的历程表明,西方人文主要以“理性观照”和“神性启示”两种方式达成自由。“理性观照”是以人的实践活动来求得人的解放与自由,这有理性主义与物体主义两种表现形式;而“神性启示”则在关于人生存的追问中,将人放在超验语境中言说人的存在,它呈现为上帝启示信仰和精神超越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论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科技人化主要是指科技的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从而克服科技的无人与无视人的状态,把科技完全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人的个性自由、现实生存、未来发展进行,使科技复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并真正成为人的科技。  相似文献   

19.
崔文学 《科技信息》2010,(23):35-35
武术发展到今天在存在形态上主要三种:体育形态、军警形态和艺术形态。武术是由人的技击自卫术发展而成的身体活动项目,技击特点是它在技术上最主要的特点反映了武术的本质属性,在不同的武术形态中均有表现,这也是三种形态的本质联系;而对于三种形态武术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的体现。不同生存形态的本质联系与区别,为武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哲学史上 ,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 ,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 ,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 ,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 ,即存在方式 ,离开了语言 ,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