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在新世纪采取的战略举措,是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的新发展,它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世界精神,是21世纪中国外交的一面新旗帜。对此,学术界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和谐世界的内涵、基本特征、背景、理论渊源、意义和基本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正>我从中国战略文化的角度来看习近平时代新安全观和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国战略文化的第一个层次是哲学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应该说中国人是非常和平的和具有包容性的,讲求天下大同与和而不同。我们曾提出和谐世界、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理念,就是与这个自古以来的传统一脉相承的。第二个层次是国家战略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应该说中国的国家战略,至少是从明朝以来,基本上是以防御性为主。第三个层次是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从历史上看是比较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巧实力"战略作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出的一种外交战略,是指把"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效地结合成一种成功战略的能力。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加强与同盟、伙伴和国际组织的关系;第二,关注全球发展;第三,加强公共外交;第四,推动经济一体化;第五,增强技术和创新能力。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巧实力"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硬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软实力";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施行"巧实力"外交,构建和谐世界,营造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多边外交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中国的多边外交是从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逐渐兴起和发展的。冷战的结束,中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为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和平、合作、发展"为基础而构建"和谐世界"的新型多边外交思维更是为中国的多边外交增光添彩。本文以中国多边外交的实践与发展为基础,对中国多边外交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5.
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的多边外交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和合文化传统中的“和为贵”、“兼相爱”、“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思想中透析中国多边外交思想,分析出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共生性、平等性、多样性、自主性,并以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奋斗目标,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12年前,我发表过一篇论文《改变自己,影响世界》,对20世纪中国外交的基本线索进行了梳理。进入21世纪时间尚短,尚难做出总结,此处只谈点初步思考。进入21世纪以来外交发展的线索,基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延续。那一段外交的战略、取向和政策基本是由邓小平确立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国际形势做出和平与发展的大判断,二是明确了中  相似文献   

7.
和谐世界: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毅 《世界知识》2008,(5):14-15
“和谐世界”是什么,如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外交和国际关系学界热议的话题。继约请外交部长杨洁篪及多位外交高官发表高见之后,本刊再约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王毅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与其内政类似,安倍在外交方面同样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自我彰显特性。他以"战略性姿态"主动出击,试图提升战略自主,拓展国际空间,引导构建有利于日本的国际战略格局。安倍外交对日本外交产生了一定的刺激、提升效应,但仍未能解决其深层次或结构性问题。安倍外交的总体历程与背景2012年再度执政以来,安倍以积极姿态开展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和平”外交理念的发展与升华,它把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和新文明观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和谐世界”指引下的中国外交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和平"外交理念的发展与升华,它把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和新文明观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和谐世界"指引下的中国外交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50年外交政策先后进行过四次战略性调整:建国初期到50年代的“一边倒”的外交战略;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一条线”外交战略;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经过不断调整、发展,中国外交已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美国基于强大实力地位的霸权战略和安全目标,是其军事外交发展的动力,决定了其军事外交的规模和收益;美国军事外交充分体现了其价值观和利益观以及特有的安全理念;冷战后美国军事外交的展开,既出于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需要,又受霸权战略本身的制约;美国军事外交深受世界军事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坐落在南太平洋的那些岛国,在八国峰会的视野里是看不到的死角,在中国眼里却独具魅力。中国能否与南太岛国和谐共舞,端赖南太战略是否更合理、更完善。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自信的建立和利益的延伸,中国外交战略的视野从地区扩展至全球。一位俄罗斯观察家敏锐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来 ,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各国 ,特别是大国、强国在制定和实施自己国家的对外政策和策略的过程中 ,都非常重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审视国家的对外战略 ,谋求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地缘政治学重新为世人所重视。俄罗斯作为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国 ,其对外战略的调整、变化更是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从地缘政治在俄外交中的传统影响、俄当前所处的地缘政治状况 ,可以看出在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潮日益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普京的东西方平衡外交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以和平友好、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惠人达己为价值追求,既是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理念的时代体现。“一带一路”战略价值的实现,需要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吸引力;加强文化交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冯佑明 《海峡科学》2009,(5):111-114
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作为中国国际战略中的一部分,是传播中国语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提高中国软实力和实现和平发展,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理念具有很高的可认同性,但西方对此却没有太高的认同度。其原因在于权力政治观的影响、西方中心观的心理影响及稀缺资源竞争的零和性影响。实践和谐世界理念、整合民间外交、建立能源合作机制是促进和谐世界理念认同的三维路径。  相似文献   

18.
贾斐  周宪 《科技信息》2010,(9):182-182,19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建构.是科学发展观在外交领域上的新体现,是是对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发展,是对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的新提升和新促进,对于指导中国新时代的对外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年周年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和谐世界”的重要理论。2007年10月16日,“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论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央提出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是基于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趋势的精准把握,是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和中国政府日益重视周边外交的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十年的“大周边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