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通过对6年间16例(16眼)因颅脑外伤致麻痹性内斜视采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16眼术后均获得正位眼,复视症状、代偿头位消失、术后随访16例(16眼),时间1~3年,第一眼位正,外展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 在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眼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是临床效果满意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对6年间16例(16眼)因颅脑外伤致麻痹性内斜视采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例16跟术后均获得正位眼,复视症状、代偿头位消失、术后随访16例(16眼),时间1-3年,第一眼位正,外展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在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眼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是临床效果满意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将眼上下直肌移植来治疗外伤性麻痹性斜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其典型病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 患者.武某某,男,60岁,住院号936851。1993年3月因头部外伤后右眼内斜二年,伴复视、头晕住本院眼科。曾在外伤后一年以“右眼外伤性麻痹性斜视”在本院手术矫治,现又得出现复视头晕要求再次手术治疗。查原手术记录为仅将右眼内直肌后徒5mn。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视力右0.3、左0.6。右眼内斜,角膜缘鼻侧达内毗缘,不能自主外转,牵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治疗46例V型斜视的治疗效果,所有病例均用三棱镜或同视机检查9个诊断眼位,根据有无下斜肌功能异常分别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直肌移位术,即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内外直肌后徙或联合上下移位,术后观察眼位、斜肌功能、双眼单视功能,随访时间1~24月,平均10月。结果:V型斜视占同期水平斜视患者14.2%,其中V型外斜视34例,V型内斜视12例,术后除1例欠矫外,余均正位。结论: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常合并水平斜视,外斜视多于内斜视。根据引起V型斜视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爪鲵甲状腺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的结构特点。爪鲵有甲状腺一对,位于颏舌骨肌下部外侧,介于关节下直肌和颈直肌之间,附于第一腮弓的软骨上。腺体呈卵圆形,两端较钝圆,甲状腺为滤泡结构,由甲状腺滤泡组成,滤泡的形状、大小变化很大,常呈圆形、卵圆形和不规则的球形。滤泡细胞为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游离面光滑,细胞质染色均匀,细胞核大,滤泡腔中充满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胶质。在滤泡之间,充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6.
<正> 膝关节由于严重外伤和炎症等原因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为了获得长期的无痛的稳定关节,即便由于强直而生活不便,也可广泛施行膝关节固定术.1878年Alber首次在—15岁女性病人因麻痹性不稳定关节而施行了膝关节固定术.按其术式,有于股骨和胫骨间移植髂骨的Hibbs氏法,有利用胫骨结节部使股骨和胫骨连结使关节融合的Pitli氏法,利用其他金属材料的内固定法和应用骨移植法等多种方法(第一图).我们则采用将髂骨与胫骨作架桥式移植以促进关节融合的手术方法,本文对此将重点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按照整形外科的基本原则(无菌、无创(微创)设计手术步骤,牵开解剖间隙显露病灶,不损伤功能组织,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的恢复形态和功能.方法 手术采用针刺穴位注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胸骨柄切迹上2.5cm横切口两端达胸锁乳突肌外缘,上下分离颈阔肌肌皮瓣范围5~6cm间隙分离胸锁乳突肌外缘,纵行切开颈白线,牵开甲状腺前肌肉,显露甲状腺.术毕创腔行多孔细硅胶管引流,整形美容的方法缝合切口.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出血10-20ml,术野清晰,显露良好,无术后大出血,无颈前肌肉萎缩及皮肤粘连,术后一年,颈部形态良好.结论 :大范围分离颈阔肌肌皮瓣.不切断甲状腺前肌群,用整形美容方法缝合切口,术后无粘连及肌肉萎缩.牵开肌间隙,不损伤功能组织,可以有良好的显露.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斜直井条件下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系统的受力特性,将地层主应力通过坐标变换转换到井眼轴线与垂直于井眼轴线平面所确定的坐标系上,将变换后的应力张量进行分解,得到3个新的应力张量,以3个新应力张量为边界条件建立相应的线性方程组,并计算地层主应力3种条件下斜直井中系统各接触表面的应力分布,对比不同井斜角条件下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层3个主应力大小关系不同时得到的斜直井下套管-水泥环界面的径向接触应力随井斜角的变化规律不同,在某些地层下水平井的套管抗外挤能力大于同等条件下直井的套管抗外挤能力,而在另一些地层下直井的套管抗外挤能力大于同等条件下水平井的套管抗外挤能力。  相似文献   

9.
观察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在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2017年01月~2018年07月有8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70例获得完整临床随访。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单开门术中采用伸肌附着点重建和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改变、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椎板开门角度及脊髓漂移距离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CCI及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上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数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为21.2%(7/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术式的改进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评价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患者经腹直肌外缘的直切口(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选择经腹外直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24例患者,18例患者单纯髋臼前部及骨盆骨折,在平卧位下实施经腹外直切口入路的复位及固定;6例患者骨折涉及髋臼的后壁及后柱,在漂浮体位下实施腹外直切口联合后侧K-L入路的复位及固定。髋臼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评定:13例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症状1例患者,另1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现皮下脂肪液化。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16例,良6例,可2例。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经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对于累及前柱、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并及时处理,也可同时对同侧耻骨上支、骶髂关节及髂骨翼周围的骨折给予有效复位及固定,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不同生理节律下改变踏蹬频率的骑行实验,获得了如下结论:①臀大肌、股二头肌在早晨的肌电爆发点比下午早,腓肠肌在早晨的肌电爆发点比下午晚,而胫骨前肌、股直肌的肌电爆发点与频率有关;股二头肌下午的肌电结束点比早晨早;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的放电区间下午比早晨短.②频率增加引起臀大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股外肌肌电爆发点、结束点近似同步前移,但频率增加却引起胫骨前肌爆发点前移而结束点延迟.③臀大肌、股外肌、胫骨前肌、腓肠肌放电区域随频率的增加而发生显著波动,当频率处于80~90 r/min之间时,其放电区域较短,超出这个范围,则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析位错映像力的方法研究了纯铝表层区域直螺、直刃位错所承受的滑移应力,理论上计算出映像应力作用下直螺、刃位错临界滑移距离和纯铝表层低位错密度区尺寸.讨论了直刃位错临界攀移距离和温度的关系,指出了表面上相对稳定的位错组态.  相似文献   

15.
平足是大学生常见的疾病,过去治疗多采用手术矫正和器械治疗。既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又不符合生理要求。我们通过四年的试验研究,用医疗体育来治疗平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给平足患者带来了生理性的治疗和恢复功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明人颞肌肌内神经、肌梭的配布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为临床成功进行肌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侧成人尸体颢肌标本,每具尸体选1侧,共10侧采用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观察颞肌肌内神经分布.另10侧标本,依据颞肌肌纤维排列方向分前、中、后3部份,分别制作组织块,HE染色后应用图像分析仪对颞肌肌梭的形态结构、空间构象以及分布密度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显示颞肌有3条独立的神经分支呈放射状由颢肌下缘向肌远端分布.颞肌肌梭分布呈不均质性.在颞肌前部近喙突处神经分支密集区,肌梭分布密度高,空间构象多样;而在颞肌后部以及颞肌的远端缺乏肌梭的分布.结论:颞肌可划分为3个功能完整和独立的肌亚部.  相似文献   

17.
越玩越聪明     
《青年科学》2008,(11):57-58
拉不直的绳子拿一根1米多长的绳子,系在一本书的中间,绳子的两端在两手上各绕几圈,然后尽力把绳子拉直,但不管你的力气有多大,绳子始终都拉不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观察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对照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4个月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肌折返术治疗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直肌返折术,B组行直肌截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正位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眼正位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眼心反射发生率A组为3.3%,优于B组(40%),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A组为6.67%,优于B组(4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结膜血肿发生率A组为0,明显优于B组(6.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肌折返术同直肌截除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我院近6年来收治闭合性隔肌损伤2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