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藓红或曙红直接分光光度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在乳化剂OP存在下的水溶液中赤藓红和曙红等酸性咕吨染料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的离子缔合反应,发展了一种分光光度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新方法.反应的适宜pH值为1.6—2.1(赤藓红体系)和1.4—1.8(曙红Y体系),离子缔合物的组成为(CS)(HR).显色反应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类化合物对体外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研究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衍生物a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AGEs)的抑制作用,同时测定了它们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均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依次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衍生物a;姜黄素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并能引起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氯离子等温吸附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TEA-Lauryl Sulfate,TD)、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LAS)和十二烷基葡萄糖苷(dodecyl polyglucoside,APG)3种表面活性剂(分别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水泥净浆结合氯离子性能的影响,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TG-DTG)等微观测试技术研究其机理.研究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水泥净浆的氯离子结合能力明显增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氯离子结合能力减弱;相对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氯离子结合影响较小.表面活性剂对氯离子结合的影响规律与表面活性剂添加方式无关.表面活性剂主要影响水泥浆体的物理吸附,而对化学吸附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化产物表面吸附而对氯离子结合产生影响的双电层模型.  相似文献   

4.
应用Forster理论,对碱性荧光染料吖啶黄(AY)、碱性藏花红(ST)、罗丹明6G(R6G)、罗丹明B(RB)、乙基罗丹明B(ERB)、丁基罗丹明B(BRB)组成的各种染料混合体系的能量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AY分别与R6G,ST;R6G分别与RB,ERB,BRB间均能发生有效能量转移.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碱性阳离子染料间能量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强极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才能使碱性阳离子染料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转移效率既与给体量子产率有关,又与受体量子产率有关,受体量子产率高的转移效果好;同类染料间的转移效果不如不同类染料间的转移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1-(2-吡啶偶氮)-2-萘酚-磺酸(PAN-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研究表明,PAN-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测定了反应的结合常数(K=5.32×105~8.53×105L·mol-1)、荧光猝灭常数(Ksv=7.08×105L·mol-1)及结合位点数(n=2.88).进一步通过同步荧光法研究了PAN-S对BSA构象的影响,认为PAN-S主要结合在BSA的色氨酸残基附近.研究发现,PAN-S与BSA之间存在着类似于其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6.
邻氯酚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苯甲烷类染料邻氯酚红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邻氯酚红能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疏水作用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2002×106L.mol-1,结合位点数n=1.2586(17℃时),能量转移效率为E=0.3086,染料距色氨酸残基最短距离为r=4.92nm.同时考察了邻氯酚红的加入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偶氮氯膦Ⅲ-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机理.研究发现,随着BSA量的增加,偶氮氯膦Ⅲ-镧(Ⅲ)配合物在669nm波长处吸收峰呈线性下降且发生了红移,由此推测发生了结合反应.探讨了pH值、不同干扰离子、离子强度等对该结合反应的影响.BS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偶氮氯膦Ⅲ-镧(Ⅲ)的作用机理相类似.得出了一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藏红T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荧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阳离子染料藏红T(ST)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存在时溶液状态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S单体与ST形成离子缔合物时,荧光发生猝灭,而AS胶束与ST作用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此外,荧光猝灭和新荧光的产生也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和荧光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还研究了反应体系的荧光特征,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测定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AS的常规分析方法是亚甲蓝萃取光度法,该法灵敏度低,且需使用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反复萃取,操作麻烦.近年来,人们开展了许多AS的水相光度法研究工作[1,2],这些方法大多基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酸性染料结合,然后利用AS将其中的酸性染料置换而进行.实际上,由于碱性染料具有R+结构,在适当条件下,碱性染料可直接与AS缔合生成有色缔合物,可建立相应的离子缔合分光光度法[3.4].我们对碱性染料中的丁基罗丹明B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与AS直接缔合显色的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利用丁基罗丹明B与AS缔合显色的光度测定法.本方法应用于合成水样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择三种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制备Mg-Al-LDHs材料,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等因素对Mg-Al-LDHs生长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研究了Mg-Al-LDHs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尺寸.初步研究了Mg-Al-LDHs生长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改变Mg-Al-LDHs的层状结构,但是改变其结晶性和晶胞参数;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使颗粒尺寸增大,结晶性增加;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使Mg-AlLDHs呈现束状、花簇状等不同的形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pH值为7时蛋白质溶菌酶与六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nH2n 1SO4Na /CnH2n 1SO3Na (n=8、10、12)混合体系的相行为.用紫外光谱方法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头基、链长)、盐(缓冲溶液)对混合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浓度缓冲溶液中和在碳链相同时,CnH2n 1SO4Na比CnH2n 1SO3Na更易与溶菌酶结合;在头基相同时,表面活性剂与溶菌酶的结合强度随表面活性剂的链长增加而增加.盐浓度为0~50 mmol/L时,混合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更容易形成胶团;盐浓度增大到100 mmol/L时,混合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更易与蛋白质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在pH4.47的缓冲溶液中,用分光光度法和平衡透析法研究钙羧酸指示剂(C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研究发现,CAA与BSA主要是以分子间的疏水作用结合,该结合反应符合Pesavento提出的相分配模型,BSA对CCA的作用相类似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并探讨了实验条件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罗丹明B对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纳(SDS)、十二烷基苯磺酸纳(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π-10)所形成的胶束水溶液中,测定了加入罗丹明B(RB)前后溶液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RB与各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由于RB是阳离子染料,它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静电作用比较强;RB的加入对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较小,但是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却很大.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一类含有密集疏水侧链具有刷形分子骨架结构的阴离子两亲聚合物AMPS-AMC12S溶液体系表面张力受聚合物浓度及盐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离子型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含量较高的聚合物溶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盐的存在可使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升高程度随聚合物疏水含量升高而减小;由于电荷屏蔽作用,聚合物与相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弱,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强;聚合物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表面张力高于表面活性剂单一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甚至使体系出现絮凝和沉淀的现象;聚合物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使体系表面张力升高,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不会导致体系出现絮凝或沉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N(Native,pH~7.0),B(Basic,pH~9.0),E(Expanded,pH3.5以下)等几种结构形态.用光谱技术研究了染料甲基红(Methyl red,MR)和BSA的结合机理,研究了MR和BSA在不同pH的三酸缓冲溶液中的结构和构象变化,荧光猝灭方法测得两者在pH3.0,4.9,7.0,9.0溶液中结合常数分别为7.544×105 L/mol,7.594×105 L/mol,4.728×105 L/mol,4.880×105 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7.89,0.978 3,3.079,8.865.同步荧光显示MR加入对Tyr残基微环境没有影响,但对Trp残基产生微扰,使其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图5,表1,参20.  相似文献   

16.
在酸性介质中,酸性铬深蓝与蛋白质在室温下能迅速结合生成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95nm,比酸性铬深蓝红移了55nm.本文用光度法研究了酸性铬深蓝与牛血清蛋白(BSA)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最佳反应条件下,BSA的浓度在50~250mg·L-1范围符合比尔定律,吸光系数为2.348mL·mg-1·cm-1.除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外,其余大部分物质不干扰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具有选择性好、快速、稳定的优点.方法应用于牛奶粉、鲜牛奶中蛋白质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5种表面活性剂Brij-35、Tween-80、TX-100、AOT和甜菜碱对漆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漆酶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和pH值,并通过Brij-35与其他4种表面活性剂组建不同类型的复配体系,分析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漆酶活性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漆酶催化性能的影响各异,影响方式主要取决于其头部基团的离子性质;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漆酶的最佳反应温度(40℃)没有改变,最佳pH值(3.0)基本没变,但添加AOT的漆酶最佳pH值迁移到3.5;在合适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漆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在4种复配体系中,非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复配的表面活性剂(Brij-35/Tween-80,Brij-35/TX-100)最有利于漆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二氯喹啉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农药除草剂二氯喹啉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的热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符合静态猝灭机理.从荧光猝灭光谱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double-reciprocal方程和热力学公式得到了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LB=2.345×102mol.L-1(24℃),KLB=5.071×102mol.L-1(32℃)和热力学参数等.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MAB、Zeph 和 CPC)对 Ln~(3+)-β-二酮二元体系、Ln~(3+)-β-二酮-Phen(或 DPG)三元体系及 Tb~(3+)-AA-EDTA、Tb~(3+)-Tiron、Tb~(3+)-H_2Sal-EDTA 水溶性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的反应体系影响不尽一致.增敏程度与表面活性剂和荧光配位体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对蛋白质变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5种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80),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AB),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欠(LAS)结牛血清白蛋白(BSA)性质的影响,分别实验了时间,浓度,pH值对BSA的变性作用。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室温,中性pH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用于泡沫浮选分离蛋白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