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需求依赖于价格的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从企业管理和系统优化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系统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问题.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协调需求依赖于价格的供应链系统.研究了突发事件对供应链所造成的影响,并指出零售商的最优应对价格是对供应链的最优应对价格的扭曲.最后,建议了一个新的两阶段收益共享契约用于协调突发事件下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一套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要素结构体系,并给出各要素的具体释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供应链系统和谐性的分析和诊断,找出供应链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和谐的关键所在,明确供应链系统不和谐的特征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善系统的运行状况.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要素总体构成的合理性以及和谐管理理论应用于供应链系统和谐性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供应链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文化对于供应链的运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供应链文化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首先提出了供应链文化的概念,分析了供应链文化的系统特征,提出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供应链文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系统方法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本文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集成模型——扩展企业模型和供应链管理 SCM理论模型 ,分析了两模型的系统特征和集成思想 .文章对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集成性、协调性、系统性进行了分析 ,探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方法论和经营理念 .在供应链的运作范式研究中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的策略性原则 ,提出了基于价值增值和用户满意的供应链运作范式 .  相似文献   

5.
当前频发的突发事件使得供应链格外脆弱.为降低供应链脆弱性,通过对供应链弹性、供应链柔性、供应链敏捷性和供应链脆弱性的相关文献系统梳理,探索性地提出了降低供应链脆弱性的概念模型,并采集了以制造业为主的行业样本,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供应链脆弱性削减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脆弱性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作用;供应链柔性对供应链弹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通过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脆弱性产生影响;供应链敏捷性对供应链脆弱性没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但可通过供应链弹性来影响供应链脆弱性.本研究可为供应链应对风险及突发事件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化管理——敏捷供应链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敏捷供应链是网络化经济时代的新型管理模式 ,本文研究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组织管理 ,提出了基于 Internet/ Intranet系统模型和基于多代理的组织模式 ,为供应链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供应链管理日益表现出复杂性、动态性等趋势,本文在回顾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发展概况,并比较供应链管理研究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现代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的可行性,并根据供应链管理相关问题的分类,回顾、评述了系统动力学在各类问题中的应用研究概况,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驱动逆向物流和闭环供应链产生的原因基础之上,就闭环供应链管理中的逆向物流回收与重新利用、闲环供应链结构设计、闲环供应链运作、契约协调和闲环供应链不确定性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闲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若干前瞻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批发价定价权转移对供应链绩效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买方市场的深入发展, 批发价定价权主体由制造商转移为零售商.通过建立由制造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分析比较了集中供应链、制造商具有定价权供应链和零售商具有定价权供应链三种情况下供应链绩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批发价定价权由制造商转移到零售商后,供应链系统的供货量增加、供应链系统效率更高、批发价更低、零售商将获得更多的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纵向并购供应链系统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供应链系统整合和纵向并购的专门知识加以结合,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借鉴有关供应链管理、产业组织理论和其他系统科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纵向并购的供应链系统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从结构调整和参数调整两个方面展开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客户服务型供应链生产计划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斌  陈晓剑 《系统工程》2005,23(10):58-62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发展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企业需要有统一协调的生产计划系统,衔接各企业的生产活动,对整个供应链的生产环节进行计划、跟踪与控制.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客户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显现,传统的供应链计划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本文在回顾传统计划、MRP计划、供应链计划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客户服务型供应链计划体系.这一体系通过建立客户、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共享的计划平台,在订单受理、生产计划确定过程中实现两级优化,使得所有供应链成员企业都可以面对最终客户,成员企业建立彼此平等的伙伴关系,客户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期权的供应链契约式协调模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期权机制,建立供应链协调过程中各决策主体的决策模型,发现期权机制下的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收益要优于报童模型(Newsvendor)的情况.供应商通过制定期权的价格政策和选择合适的产品出清方式,可以将部分市场风险转移给供应商,供应商也因此通过期权而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从而达到供应链协调,实现帕累托最优.根据电子半导体类产品的特征,对论文中的理论模型进行详细的模拟分析,结果验证了期权契约在供应链协调过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新型财务要素集成管理模式,将极大地提高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综合绩效。其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深入渗透到供应链系统物流的财务管理层面,将成为供应链及其系统节点价值持续增长的主流途经。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绩效,随着系统的物流阶影物流节点的物流能力/数量、财务管理能力强弱,以及集成状态、外部环境、财务要素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物流量、财务管理绩效集成,是一个复杂性的非线性动态过程,要实现高效的系统集成机制,就要给出同盟协议进行实际操作的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动态顾客需求信息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陈燕 《系统工程》2005,23(1):84-88
研究在动态顾客需求下,生产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供应链系统,采用P-控制策略和z变换相结合,给出一个动态模型,并分别对传统、EPOS和VMI供应链进行建模,通过仿真,分析和比较顾客需求信息对三种供应链性能影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的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随着供应链中断事件的频繁发生及其严重后果,供应链风险管理目前成为供应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评迷了供应链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应加强对供应链网络风险的识别研究,定量化的风险评估研究,动态环境下具有反馈机制的风险管理过程研究等,最后给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资金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投融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伟  张汉江  秦国文 《系统工程》2005,23(10):86-91
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引入到企业的资金运作中,提出了资金供应链的概念,描述了企业资金供应链的运动过程,分析提出了资金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视角,以资金供应链中作为核心部分的投融资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投资与融资过程的策略分析,建立了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的投融资博弈模型,分析得到了资金供应链上的双方的最优投融资策略,可供企业管理资金供应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单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建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需要同时协调新产品生产过程和废旧产品再制造过程,这种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之间的集成管理导致供应链系统复杂化。利用控制理论对制造商构成的单级闭环供应链系统进行建模,着重分析确定性需求和再制造环境下供应链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总成本性能。结果表明:单级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性能与制造提前期和再制造提前期之间的差异密切相关,两个提前期间的差异越小,系统总成本性能越优,反之则越差。  相似文献   

18.
整合供应链管理推进产业集群化的优势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伍琴  张汉江  李巍 《系统工程》2005,23(4):75-78
针对近几年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的产业集群化现象,通过分析供应链在产业集群化中的作用后提出,产业集群化实质上是一条或多条供应链在一定地理区域里局部集中的过程,分析了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过程,为通过整合供应链管理来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