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最近几年,社会学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大学纷纷兴办社学专业,培养社会学专业人才,但是社会学在中国应如何发展,如何解决社会学专业学生今后找工作难的问题,本通过对中美社会学发展史中几个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或许能够给社会学界理论工作和实践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教育养成的统称.在长期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有效地促进了蒙童知识的增长和道德素养的形成.挖掘传统蒙学的主要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弘扬,对当今蒙学教育教学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其中最典型并且对于我们今天最具启发意义的,当是王阳明在赣南创办的社学,以及他为儿童启蒙教育所作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等指导性、规范性的<社学教条>.  相似文献   

3.
平社是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的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团体。平社学人群体的建构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消解近代中国在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双重危机所作出的又一次探索和努力的结果。这一结果,不仅是淑世情怀和“五四”以来民主科学精神的延续,更是现实政治、社会环境变迁与自由主义理念及群体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共同催生的产物。平社的产生透射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如何重构社会秩序和意义世界的思考。然而,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和现实遭遇决定了平社学人的努力又将陷入新的轮回之中。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资源与城市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是贵州旅游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贵州城市旅游目前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业中应有的重要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贵州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贵州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依赖其自身特色,特别是民族资源的挖掘,使贵州城市具有不同于其它省区城市的旅游特质,以吸引众多的游客,促进贵州旅游业及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贵州的地震及最新的地震烈度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贵州地震及与贵州有关地震等资料为基础,探讨了贵州地震活动的主要图象,并简介贵州最新的地震烈度区划。  相似文献   

6.
贵州咸同大起义持续时间之长,活动规模之大,参加民族之多,在贵州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本文试图就这场大起义与贵州地方团练势力的形成问题作初步探讨。一、贵州地方团练势力的出现是贵州咸同各族人民大起义的直接结果。贵州咸同大起义历时二十年,遍及贵州全境。据《咸同贵州军事史》统计,贵州当时12府、14厅、13州、34县,有脱的地区被各族农民起义军扫荡过、义军所到之处,封建官吏和清朝的军事力量随之土崩瓦解。当时贵州设有一提、四镇、十协的军事机构,分驻全省各地。提督驻安顺;四镇设在古州、镇远、威宁、安义;十协设在遵义、铜…  相似文献   

7.
贵州在明代建省后,明政府对贵州行使统治权主要靠军事力量来维持的,这种状况使军队成为汉人在贵州活动的主要力量.由于自身的贫瘠、落后,贵州驻军的军粮又主要是从外部调进的,因此,军粮问题实际上是明政府在对贵州实行统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较准确地把握明政府对贵州统治的情况,考察其在贵州驻军的数量,及各个时期所需军粮数额,以及军粮的贮存和运输,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笔者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初步考察,以求教于方家.一、明代贵州卫所数及其所需军粮明代在贵州设置卫所的数量,一般认为是18卫2所(指崇份以前…  相似文献   

8.
张骞 《科技咨询导报》2014,(26):246-246
贵州多产名茶,是我国名茶资源富集的省区之一。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贵州名茶有:务川都濡月兔茶、贵定云雾茶、湄潭眉尖茶等。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只介绍贵州几种名茶,让世人了解贵州、了解贵州茶叶。  相似文献   

9.
明代仓政与基层社会控制——以预备仓和社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预备仓为备荒的主要方式。它经历了一个由官督民办到官办的历程。尽管弊端百出,官方仍极力堆持运营。明中后期以后,出现了由地方乡绅募捐为主的社仓,它在运营中与保甲、乡约、社学、宗族等相互渗透。相互整合,在社区赈济和基层社会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实力的消长,反映了官方试图加强对基层社会控制,而地方绅士势力却极力排挤,妄图独霸基层社会控制权的历史态势。  相似文献   

10.
简要阐述了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潜力,探讨了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提出了加快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清前期,清朝逐步实现了大一统,并形成了"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彼时,无论是直省地区还是藩部地带,皆是清朝的领土。在清朝统一和治理西藏的过程中,地处直省边缘、同西藏接壤的四川地区,成为清朝经略西藏的依托,在军事支撑、行政支援、后勤保障、交通联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下直省和藩部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通过对清代二元并存疆域结构及四川在西藏经略中作用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清朝治理西藏的经验和得失。  相似文献   

12.
清朝实行官员低俸给和重外轻内的俸制标准。晚清特别是甲午战后,京职文官俸银、禄米以多种形式遭到削减,以至于文官俸制体系有名无实,陋规收入成为晚清官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固然受制于晚清财政之窘迫,但也反映了清王朝俸制体系的僵化。低俸给与陋规盛行,导致吏治日益腐败,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3.
萍乡哥老会起义历时二十多天,震惊朝野,后来被清政府残酷镇压,但在镇压过程中却暴露出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种种不足与缺陷,这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政府权势的衰微;二、政府重视不足、防范不力;三、地方政府横向合作协调机制缺失。总之,面对萍乡哥老会起义,清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存在诸多问题。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最终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中期,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广泛介入城市的经济、社会保障和市政建设等领域,成为城市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清代前中期城市行会等民间机构之所以承担了大量的城市管理职能,既是清代前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5.
重九起义之后,云南革命党人成立了以蔡锷为都督的云南都督府。贵州革命党于1911年11月3日发动反清起义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1911年12月25日,蔡锷代表云南都督府致大汉贵州军政府的一则专门政府电文,主要内容关系贵州辛亥革命和滇川及全国革命形势,对整合西南地区革命力量联合推翻满清政府并获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疆域     
清朝疆域幅员广阔,其疆域的奠定源自于清前期几代皇帝的开拓。到晚清之际,由于列强的入侵,至使大片领土丧失。由此,清政府正式开始与周边国家勘定疆界。从疆域的拓展,到疆界的划定,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清朝社会的变化,也为今天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清代前期,清廷在胶东地区进行海防建设,最终形成海防陆地绿营兵与绿营水师共同负责海防事宜,以军港、海湾、岛屿等塞为依托的水陆相维的海防体系,这一海防体系在抵御海上入侵、维护海疆安全方面发挥了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妥协退让”政策上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坚决抗英出现了严重裂痕,这不仅给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离间,培养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且也使坚决抵制外国侵略的西藏地方政府一度产生过向外寻求政治依靠的倾向。后来,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为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危局,让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这种改革又影响和威胁到达赖喇嘛的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驻藏大臣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清朝末期帝国主义入侵的角度入手,分析和阐述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在宪政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尽管这些改革最后失败了,但它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传统人治权威的弱化和近代法治权威的加强,促进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打破了“庶人不议”的政治参与格局,事实上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版权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及广泛使用才可能产生。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复制与传播效率。版权观念在中国产生较早,但是中国版权的立法保护,却落在西方人的后面。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宣传和躬身实践,晚清政府才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法律《大清著作权律》,改变了中国版权发展历史的分期,中国版权保护历史从分散的、不完整的地方官署的告示保护发展到具有全国意义的保护,中国版权保护开始从人治逐步向法治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