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国家教育体制的选择。近代以来的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无疑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界时常展开有关中西音乐关系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对西方音乐自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师范音乐教育体系所引起的变化与后果,均有不同的判断。本人对此问题略有一些看法,现阐述如下。我国近代以来音乐教育体制的建立是伴随着20世纪初“西乐东进”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将初建的音乐教育纳入了欧洲音乐教育体系的轨道,特别是在音乐技术理论层面上,基本是欧洲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2.
郑心平  田成阳 《科技信息》2012,(25):174+218-174,218
1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定义中国近代艺术歌曲起源于本世纪的二十年代,是由一批从欧美留学回来的音乐家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将中国的诗词谱成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歌曲。"学堂乐歌"也促进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形成,此阶段艺术歌曲的形成得益于,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代表的音乐教育机构的出现,正是具备了这几方面的因素,才使得中国近代艺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涌入和新式学堂的建立,我国近代的音乐拉开帷幕。作为学贯中西的音乐教育家,萧友梅不仅创办和推动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教育之路进行了探索。本文从萧友梅的生平、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对萧友梅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乐歌运动”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影响到了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使其走上了接轨西方的专业音乐教育的道路。为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打下良好基础。它所带来的一些西方音乐的形式与体裁及西方乐理和音乐知识都给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血液。在这种冲击与影响下中国传统音乐的主导地住不断下降。此时,中国近现化的音乐家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之路。  相似文献   

5.
何海静 《科技信息》2010,(21):I0192-I0192,I0146
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中国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当前音乐教育的突出任务。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著名学者的梁启超在其《饮冰室合集》中有很多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阐述,他在人工美与自然关、审美趣味、音乐的社会功能、美育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具有近代意识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出现,为近代新音乐的产生、发展及启蒙国人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当代音乐教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为中国奠定了全面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音乐的酝酿期.清末民初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缺失.成绩主要体现在音乐课的设立与音乐教育立法的完善、学堂乐歌开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思想等三方面;缺失主要体现在传统音乐教学的迷失与缺憾、音乐教学曲目过于注重功能性缺乏艺术性与原创性、缺乏主体性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等三方面.客观评价清末民初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得失,对于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天华为实现毕生为之奋斗的“改进国乐”事业,以民族器乐二胡为突破点。通过创作、演奏、教学、乐器改造以及理论研究的长期探索与实践,为二胡在我国民族器乐及专业音乐教育和近代音乐化发展中赢得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奠定了二胡的发展基础和方向。也奠定了自己作为中国二胡学派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奥尔夫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法研究出发点是儿童,通过元素性音乐,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之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本文试图通过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学习和理解把它运用到中国手风琴教育实践中,从而证明了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手风琴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教育专业课,如《歌曲写作与分析》、《视唱练耳》、《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欣赏》等教学过程中,遴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政治教育意义较强、音乐性较好的井冈山红色音乐素材渗透于教学之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倍受西方列强蹂躏,救亡与启蒙成为双重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自由、平等不仅成为了中国近代的时代主题和价值诉求,救亡还使近代思想家所追求的平等具有跨越国界的意义,如何使中国摆脱列强奴役,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这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所讲的平等迥异于西方之处,也是近代启蒙思想的特色。遗憾的是,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实现中国与西方平等的目的,反而在其论证平等时默认了中西之间的不平等。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原因颇为复杂,既与中国近代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中西之间的强弱对比有关,又与近代思想家的软弱和对现实估计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存在的阅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就我国当前的人文环境、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社会音乐教育、现代化音乐教学手段、残疾人的音乐教育、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福建教会学校已经形成了从幼稚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随着学校音乐课的开设,西方音乐理论、西洋乐器演奏在学校中得到教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基于相关史料,对福建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作了初步的研究,旨在了解近代福建教会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认识其在客观上促进近代福建西洋音乐的兴起和发展,对福建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丁文江对中国地质地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文江先生早年留学英国,他是西方近代地理学传入中国的桥梁,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章鸿钊、翁文灏等人一起,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是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根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变化的实际,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联盟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一观点的确立,又是通过对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探索近代化道路为什么失败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胜利的分析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概况:(1)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其标志是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介入和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2)中国近代风主政治的发展,其标志是君主立宪制在清朝的建立;(3)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成熟,其标志是辛亥革命的胆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地把握了近代中国国情,抓住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盟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它贯穿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经济思想的产生,都是一种由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上所得到的最直接的反映。同样,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确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产物,其中中外贸易冲突是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确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近代那个特殊的社会结构里,有着中外贸易冲突出现的客观性和由此而产生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概况。(1)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其标志是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介入和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2)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其标志是君主立宪制在清朝的建立;(3)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成熟。其标志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