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英介词都属虚词,不能单独运用。汉语介词与名词、代词或词组一起组成介词结构,英语介词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英语介词最活跃,具有搭配能力强、词义丰实多变的特点,而汉语中的介词即少而又很不活跃。现把它们的主要区别和汉译方法简述如下。 一、英语介词表示意思有时比汉语复杂,可用全译或半译 英语中有些介词除了表示汉语的“介词”外,还可表示汉语的“方位词”。汉译时,必须注意汉语的习惯,把介词及其后面的方位词全译出来。如:  相似文献   

2.
时处介词"从"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从”可以引进处所、时间、范围、对象和方式。本文主要论述时处介词“从”的由来和发展。“从”在表示处所时,具有四种功能:1、经由。2、始发点。3、所在处。4、方向。笔者认为,“从”获得表示经由的功能,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构。当它获得表示经由的功能时,它成为“自”的同义词,然后与之同义同向发展,获得表示始发点的功能。“从”之获表示处所的功能,成为“于,在”的同义词,是它自身继续语法化的结果,具体地说是它所处的语义结构发型的结果。当它成为“于、在”的同义词之后,又成为“向”的同义词。因为在汉语史上,“向”也曾具有表示处所的功能。这也是同义同向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时间、处所、方位介词是汉语介词类中的重要类别,从这3个角度对《东京梦华录》中的介词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考察《东京梦华录》中这3类介词,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勾勒出《东京梦华录》中时间、处所、方位介词的概貌,总结出《东京梦华录》中这3类介词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雩”字甲骨文已见,但不用为虚词。两周金文中用为虚词,有介词、连词、语气词三种词性。用为介词时,可以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与古文中常见的介词“于”相同,但出现频率和用法的复杂性皆不如“于”;用为连词时表示并列关系,与后世常见的“与”同;用为语气词时主要位于语句之首,具体有出现于时间词语前和主谓句之首两种。  相似文献   

5.
史冬青 《科技信息》2010,(18):21-21,24
时间介词"当"的宾语不仅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它们通常表示事件。就某一事件的发生而言,它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又要占据一定的时间,所以用一件事情为另一件事情进行时间上的定位与认知有关。  相似文献   

6.
《醒世姻缘传》中的介词"从"、"打"、"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穷举的方法考察了《醒世姻缘传》中的介词"从"和"打"以及较为特殊的山东方言介词"齐"。发现三者在用法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如都有表示处所的起点的用法;都只用于动词之前等。同时三者又有一些不同,如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的用法比"打"、"齐"要复杂,但跟现代汉语相比尚有一些用法未出现;"打"相对于现代汉语不表示"时间的起点",却有较为特殊的表示"时间终到点"的用法;"齐"没有表示"经由"的用法等。这些都勾画出了这三个介词语法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的介词数量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多义词,但这些意义都是相互联系的。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介词意义的扩展是从最初表示的方位意义到表示抽象概念的一个过程,介词所表示的方位意义是介词意义扩展一隐喻化的重要过程的基础。文章主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通过简单的英汉对比来浅析方位介词意义的扩展及其对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影响,希望能够在日常的介词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生动地理解介词的隐喻意义,促进介词的习得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介词“就”在萌生过程中曾处于双动同结构的V1和V2位置。在汉代已出现较多的“就+N(处所)+V”和“V”+就+N(处所)”格式,这两种句法格式提供了“就”虚化的可能性。“就”在虚化过程中的发展线索是──“处所介词──对象介词──范围介词”。动词“就”的虚化始于汉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介词性质已明确。  相似文献   

9.
介词除了起连接作用,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外,还具有相当于动词的功能。研究英语介词的动词功能对于中国学生掌握与运用英语介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建汉语学术论文语料库,文章分析汉语学术语体的介词使用特征。研究发现学术语体高频介词具有鲜明的书面语特征,社科语体比自科语体更频繁地使用介词,二者使用高频介词一致性较高,但在使用频率方面差异明显。以受事介词为例,通过归纳分析句式,发现学术语体倾向于使用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将”,比其他语体更少使用“把”。社科语体与自科语体在使用介词时句式选择倾向不同,二者的受事介词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英汉机器翻译中,英语介词多义的处理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尽管国内外一些机器翻译专家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并获得一些成果,但远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对英语介词的现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以介词“in”为例对其多义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研制“智能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中,采取在词典和规则中加入介词的语义属性和上下文相关函数等措施,比较好地解决了介词多义的问题。从而,使“智能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  相似文献   

12.
英汉机器翻译系统中介词多义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汉机器翻译中,英语介词多义的处理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尽管国内外一些机器翻译专家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并获得一些成果,但远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对英语介词的多义现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以介词“in”为例对其多义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研制“智能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中,采取在词典和规则中加入介词的语义属性和上下文相关函数等措施,比较好地解决了介词多义的问题。从而,使“智能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译准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英汉机器翻译中,英语介词多义的处理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尽管国内外一些机器翻译专家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并获得一些成果,但远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对英语介词的多义现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以介词“in”为例对其多义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研制“智能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中,采取在词典和规则中加入介词的语义属性和上下文相关函数等措施,比较好地解决了介词多义的问题。从而,使“智能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译准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介词(PREPOSITION)是用于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词组的结构之前,表示词语之间意义关系的词类。英语介词繁多,用法各异,本文就英语介词中常见分词on等十余个介词的特殊意义及用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到1956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建立,是介词、连词命名、体系建立及词类地位确立阶段。1956年至今,介词、连词的区分主要就“和、跟、同、与”、“因为、为了、由于”两类词的划界标准进行了探讨。研究的方法是多向、多维的且不断更新的。历时与共时、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与方言多方面结合考察是介词、连词的区分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岳宏艳 《科技信息》2011,(30):177-178
表示空间关系的方所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表达的介词短语是完全不同的,本文通过分析方所在两种语言中形式、目标体和参照体的次序、表达方式和功用上的不同,从而说明在英语中如何正确使用介词短语。  相似文献   

17.
从语义分类及功能的角度来看,宁德古田方言的介词有自己的特色。语序上,古田方言介词都是前置式介词,介词短语语序基本上是"介词短语+VP"类型,少数为"介词短语+VP"和"VP+介词短语"并存的语序。  相似文献   

18.
郭锡良先生《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是对古汉语虚词进行个案研究的一篇力作,但中对甲骨,金中“于”字用法的归纳还有可补之处,喻遂生师据此作《甲骨介词“于”用法补议》,对甲骨“于”字的用法做了详细的补充。此对西周金“于”的用法做以下补充;于带谓词宾语;于引进时间;于字结构的状语用法;于字结构的连用,另附于的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9.
对《歧路灯》中表示协同类的介词结构进行考察, 从中选取了"和"字结构、 "同"字结构、 "并"字结构以及"连"字结构进行讨论.这几个介词结构基本上都形成于唐代, 有新产生的, 如介词"和";也有从动词转化而来的, 如介词"同" "并" "连".这四个表示协同的介词结构的用法较多, 有些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至今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对《歧路灯》中表示协同类的介词结构进行考察,从中选取了"和"字结构、"同"字结构、"并"字结构以及"连"字结构进行讨论。这几个介词结构基本上都形成于唐代,有新产生的,如介词"和";也有从动词转化而来的,如介词"同""并""连"。这四个表示协同的介词结构的用法较多,有些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至今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