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实践教学对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托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注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对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业研究生的培养设计了合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为支撑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综合实践平台;为进一步强调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实现IT自主创业的实践模式。制定了研究生课程特别培养计划。初步形成了融专业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研究生实验实践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该文结合专业实际情况,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师资队伍方面探讨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党建工作针对性不强的“本科化”做法,已成为制约党建发展的现实瓶颈。随着研究生教育不断扩大完善,对符合研究生特点的党建模式呼声越来越高。本文提出坚持“去本科化”的认识、优化发展党员的程序、凸显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按专业设置研究生党支部、鼓励开展党建研究等策略,力求建成创新独立的研究生党建模式。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黄煜栋 《科技资讯》2014,(1):169-170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巨大真空,学校如何培养服务于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社会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为主题,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岗位职能,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完善建设企业化的全真模式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形成师资提升的有效平台,深入研究并构建校社合作、产学结合机制,努力提升专业服务社会.服务产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文化能等方面进行就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随着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党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该文通过分析易班"党建云"平台的优势,探索通过易班建立"党建云"平台的党建新模式:一是在易班"党建云"平台中开设"永不停课的网上党校",二是通过易班"党建云"平台构建多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形成全员育人的网络党建格局,三是通过易班"党建云"平台创新网络平台建设,搭建全方位育人的网络党建载体。这种网络模式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创新性,能有效地推进当代大学生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多元文化”及提出依托“多元文化”理念目的的含义和由来的阐述,新时期高职高专当前党建工作开展的意义及主要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多元文化”与我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指出了融合“多元”特色文化,推进高职高专党建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观察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托专业教育进行大学生人格塑造。论述了设计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阶段性成果说明,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使教学充满活力,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基层党建"三进"育人模式与实践,即:党建进公寓、党建进网络、党建进社会。通过"三进"育人模式与实践的协同机制探索,在立足服务育人,把握育人形势这条主线的基础上,创新与创优高校基层党建多元化的育人平台,共同推进高校基层党建育人模式与实践的质量化。  相似文献   

10.
“智慧校园”是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基于“智慧校园”的财务信息化平台体系,助推实现“业财融合”的业务—财务一体化,已成为新时代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具体构建应从财务内部信息系统整合互联、财务系统与校内外其他系统互联对接、财务云平台与“智慧校园”云平台的融合共享三大层面依次进行。最后,为了保障“智慧校园”财务信息化教育云平台的安全、健康和有序运行,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农科专业。菏泽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了“专业课程群”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相融合的实践教育体系,提升了学生的设施农业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科、产、教、企融合,协同育人,为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课程实践教学薄弱的现象,提出“一生一优课”的教学模式,明确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目标,开设教育硕士论坛并将其搭建成为校内与校外导师的交流平台、研究生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融合平台和“一生一优课”的展示平台. 对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开展的教学实践表明:“一生一优课”的开展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了大学与中学的深入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高效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全面提升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但目前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与内容不明确、实施载体与管理机制不清晰、实践教学条件与保障体系未落实等问题。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点积极探索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构建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实践教学实施路径,并建设实践平台与“双导师组”保障了实践教学条件,构建多元化实践考核模式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科院校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社会实际和我国农科院校需求,依托"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平台,从培养过程、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探索出宽口径、重实践的以"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的创新性培养模式.经实践检验,该培养模式具有投资少、效果好、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高、模式可复制的特点,表现出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学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大背景下,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新专业的建设任务,以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为例,构建具有交叉融合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分别从立体化实验体系、综合性教学大纲、智能化实践平台等方面,将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处理等学科专业进行交叉融合,依托多元的学科研究方向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并将传统教学实践中的算法设计和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巨大真空,学校如何培养服务于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社会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为主题,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岗位职能,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完善建设企业化的全真模式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形成师资提升的有效平台,深入研究并构建校社合作、产学结合机制,努力提升专业服务社会。服务产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文化能等方面进行就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构建了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五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的水平,在上海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8.
赵文明  陈云志  温颖 《科技信息》2012,(34):75+78-75,78
本文阐述了校企共同体背景下“专企融合”模式的运行机制,从建立组织机构机制、校企双师互动机制、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机制、学生实习和就业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机制、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和专业融入企业文化机制等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对“专企融合”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深度融合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把扎实的理论基础溶于熟练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平台,规范的校企合作机制更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途径。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打破实践教学的瓶颈,进行校企的深度融合.提升依托专业辐射社区、服务社会的能力,达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陈玉峰 《科技信息》2012,(34):260-261
高职教育正处在内涵建设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仅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依托,以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企业文化,还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校园组织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积极构建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高度融合的“双核”文化,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现“零距离”就业和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通过构建“双核”文化可以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树立颇具职业特色的品牌效应。按照构建校企“双核”文化的理念,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