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费安萍 《科技信息》2008,(3):232-233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与大多数企业一样,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线。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水平仍不理想,本文从服务型社会背景、城市公交系统的迅速崛起和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迫近.提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的紧迫性,并通过科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产品,将城市轨道交通运客运产品质量指标进行科学量化.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提供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柴潇羽  穆晓磊 《科技资讯》2010,(32):239-240
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其具有投资巨大,盈利难的特点,因而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建设普遍面临建设资金短缺和运营亏损两大难题,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高峰期的我国同样面临这样两个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资金短缺和运营亏损问题,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票价确定问题,在全面分析票价变动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客流量、票价收入、运输成本、外部效益等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运营效能的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的合理票价计算模型,并以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票价提高虽然能够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收入,但是单位乘客的运输成本和运营成本均随票价的逐步提高而逐渐增加,同时运营效能将逐渐降低;反之,票价降低虽然减少了票价收入,但是单位乘客的运输成本和运营成本均随票价的逐步降低而逐渐下降,同时运营效能逐步提升.为此,建议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能最大化作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票价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海鸣 《科技资讯》2013,(7):227-227
通过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同物业开发及公共交通设施的结合设置的研究,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市域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和交通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区间消防疏散提出了严格要求.该文依据区间火灾疏散原则,选取典型火灾工况,对区间智能疏散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智能疏散系统与综合监控、FAS等系统间的接口及实施方案,分析了该系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设计、运营等方面,给出了区间疏散的合理化建议,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维护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建设时期,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为例,分析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及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大都市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运营方面的轨道交通方式、客流出行换乘方便、整合既有各种资源、交通带动城市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完善轨道交通规划、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化原则,以及利用国有铁路资源实现轨道交通换乘与衔接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车站分布对客流吸引、乘客出行时间、工程、运营和沿线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和城镇体系布局等的影响 ,对上海与东京轨道交通车站分布及运营组织方式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应尽量避免人为刻意追求按预定大站间距进行车站分布的现象 ,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按需设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基本理念 ,并提出了结合运营组织方式进行车站分布的新思路 .  相似文献   

8.
徐虎 《甘肃科技》2016,(1):60-6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高职院校最典型的校企合作专业,该专业培养出的站务员工种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工种。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从6个方面总结并分析出国内高职院校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为了弥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联动机制的不足,提高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安全管理的多系统、多部门的协调集成能力,运用复杂网络和协同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概念.在枢纽节点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全部安全信息、安全组织和安全资源的协调、集成和优化,以动态交互循环的方式实现信息协同,以动态协同网络组织的形式实现组织协同,以基于枢纽节点的全网络的安全资源分阶段分层分级协调和统筹实现资源协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作为该机制的技术内核和支撑.该机制能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资源的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从1969年地铁一号线一期建成通车试运行开始,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在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后,到现今已经建成17条轨道交通线路,并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重要支撑的公共交通路网,为缓解北京地面交通拥堵,特别是推进北京城市空间优化发展奠定了总体框架。在梳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方法分析、解析不同时期的北京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优化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空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里程的不断增长及网络承载客流量的不断提高,特定站点客流量极易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变化引起整个网络客流量的不均匀分布,从而增加运营调度的难度和运营事故的发生概率.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中采集的大量客流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的特点,并进一步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客流量预测方法,实现对特定站点的客流量预测.本实验完全基于实际数据,结果表明:预测客流量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基本在0.1以下,预测准确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初步网络化运营换乘时间费用较长的问题,从换乘等待时间费用最小角度出发,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线路在客流低、中及高峰时期发车时间进行优化,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调度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多次仿真运算,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国交通发展踏上新征程。国家正在制定《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各省市(区)均在积极开展交通强国示范省市(区)建设。在阐述交通角色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交通发展现状与差距,总结了世界强国交通发展经验与启示,阐述了中国建设交通强国的机遇与挑战,解读了交通强国建设内涵关键突破点,提出了大力推进交通一体化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交通形势日趋严峻。轨道交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运用,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现状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做简要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侯久望 《科技信息》2010,(27):I0049-I0050
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城市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内部资源共享问题进行层层分析,重点从网络化运营角度对控制中心、车辆段、主变电所、换乘站等设施及通信、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信号等系统进行资源共享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虎 《科技资讯》2012,(32):206-206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路网规模的扩大,为适应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要求的新模式,在轨道交通网络中建立一个线网指挥中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重点围绕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设置线网指挥中心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客流量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基本依据,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平常日客流变化的周规律、非平稳性等时序特征以及ARIMA模型和RBF模型的作用机理,将适合进行线性时间序列预测的ARIMA模型和适合处理非线性问题的RBF神经网络组合,建立了ARIMA RBF预测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平常日客流量进行预测,该模型充分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变化的线性及非线性特征,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兵  张彭  朱广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4):5777-5782
随着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会呈现不同的运营风险。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历史运营事故的致因分析,从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站点运营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灰色理论和熵权模型,提出一类站点运营风险的动态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经典域划分后,利用灰色熵权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评价指标时间激励因子,进而获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风险的综合评价值,并确定站点运营的风险等级。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基于灰色熵权模型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风险动态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在充分考虑乘客实际需求及感知的基础上,提出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层次分析法,得到乘客需求层次表并转化为评价指标.将质量功能展开法应用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结合专家打分法、独立配点法,构建二阶段质量功能展开模型,得到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从而判断出服务改进程度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其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揭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沿线土地利用规划脱节.针对问题产生原因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应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作为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上限的基本依据及以保证轨道交通项目财务平衡(在给定政府补贴额度的前提下)所需最小客流量作为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下限的基本依据,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规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