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钟运峰 《科技信息》2010,(30):I0345-I0345,I0347
本文介绍了汉中"朝阳园小区"的规划构思,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居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汉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大环境中。同时重视园区内部环境、景观、空间氛围的营造,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高品质居住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鸡西市居住区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出了鸡西市居住区存在的住区选址不当、建筑闲置、小区模式的简单套用和住区不公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环境意识、合理配置居住区公建、关注贫困阶层及规划多元化等方法,可以改善鸡西市居住区的不合理现状。指出积极探索适合于鸡西市的居住区规划模式和规划理念,是促进科学、合理的鸡西市居住区规划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特色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明 《甘肃科技》2007,23(12):191-192
居住生活空间的不同属性决定了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特色营造的必要性。为了满足社会上不同的需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具有不同的特色,本文阐述了营造特色的要素和对营造方式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居住区意象空间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意象空间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整理并归纳了意象空间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特点.将意象空间引入居住区的空间研究中,以张掖市新乐小区为例,对居民构想图的类型、构成要素及这两者的差异性特征,与城市意象空间的关系,以及意象空间研究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居住区居民构想图可分为3类,即序列型地图、空间型地图和单体型地图;居民性别、年龄和学历的不同均对居民构想图的级别有影响;居民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与传统的5要素一致,标志物和道路是居住区意象空间的主要因子,构成要素存在着居民属性差异.居住区意象空间研究为规划设计的构思、重点的把握以及特色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促进规划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活与活动场所之一。介绍了居住区景观空间的发展经历,阐述了现代居住区私密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入口是居住区与城市交汇的过渡空间.通过对福州市居住区入口景观的现状进行实际调查和现状分析,总结了居住区入口景观营造中的问题,并针对居住区入口景观设计从平面布局、立面效果、人性化三个方面,探讨国内居住区入口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居住区规划力求营造有序而和谐的生活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人作为环境的主体应受到更多的尊重。映亭湾小区规划项目尊重场地周边环境的文脉特征,同时引入生态与绿色建筑理念,创造良好的生活、休闲、娱乐环境。使每个人都最大限度地平等融入,共享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生态规划是当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对我国自1978年以来各阶段试点居住区的生态规划设计进行了综述,认为我国居住区生态规划的发展大致历经由单一规划到多样化规划再到“以人为本”规划的几个阶段,并介绍了我国及一些大中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导则,探讨了居住区生态规划的原则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范英英  尹魁浩  李娟  周丽娜 《科技信息》2010,(5):354-354,364
本文通过对梧桐山村居住区的生态适宜度评价,分析居住区各类用地与片区自然、社会和环境特征的适应性,综合判断居住区土地利用规划是否合理,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建设适宜性居住区。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下居住区规划的新特征初探同济大学周建军在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下,作者对居住区规划提出了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和住宅商品化;居住区规划的多目标和综合化;住宅设计的多样化、可变体、通用型和现代化,市场机制下居住区规划的两重性等新特征,作了探讨.载于《住宅科...  相似文献   

11.
谈具有"社区"内涵的现代小城镇居住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霞  张炜  朱忠业 《科技信息》2008,(34):191-191
本文通过对“社区”内涵的探讨和当前小城镇居住区规划中问题的分析,综合现代居住区规划的先进理念,提出了建设具有“社区”内涵的现代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是城市生活空间的主要载体,居住区规划和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案、建设实施到运行管理,都必须有全新的思路和规划理念.而规划是龙头,居住区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空间质量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以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保证生活空间质量为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与开敞空间的有机融合、注重功能分区与多种空间的优化组合、注重安全防卫和邻里活动空间的合理设置、注重服务设施的完善与生活空间的综合利用,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不断优化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孙陶泽  戴强 《科技资讯》2008,(4):168-16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了居住区景观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后,结合景观环境设计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给出解决思路。以求营造出体现生态性、人性化、文化性相互协调统一的居住区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城市生态居住区的特征,并从生态居住区的总体布局、环境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三个层面论述了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居住区规划、实施与管理理论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西安市高新区居住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能为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住宅区规划体系中重要一环的风景园林规划,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而居住区中的园林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甚至决定了居住区的整体水平并成为评价居住区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的绿化、美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的环境已成为人们购房时的选购重点之一。居住区绿化应从其绿化的作用出发,遵循绿化规划原则,使居住环境适应现代建筑,满足功能需求为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游戏憩场地。本文着重讨论居住区设计规划作用及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合肥市居住区建设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来看合肥市居住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从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等角度来阐述对居住区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原型和现状模式,分析了居民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环境需求,指出居住区规划结构对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瑛 《甘肃科技》2004,20(2):88-88,82
从居住区水系统出发,指出居住区水系统已从传统的给水、排水两大系统,发展到生态居住区中的建筑给水、废污水、中水、雨水等组成的水环境系统。在对生态居住区水环境系统的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系统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