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张天翼,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他的小品风格的《华威先生》和《包氏父子》,这是张天翼对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然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还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从三十年代起,张天翼便精心为孩子们创作,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儿童小说和童话。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探索新的儿童文学创作道路,发表了许多反映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
关于系词“是”的生源问题,从王力先生1937年在《清华学报》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这篇开山之作,至今国内外已发表了20余篇讨论文章,其说不一,众论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意见:一、以王力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是由指代前文的代词“是”发展而来;二、以洪成玉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是从形容词“是”引申而来;三、以Sian先生为代表,认为“对”义  相似文献   

3.
丁玲早期小说的艺术技巧许华斌我们这里所说的丁玲“早期小说”,是指她从1927年冬《梦珂》问世至1929年夏《野草》的发表这段时间所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这14个短篇,分别收入《在黑暗中》、《自杀日记》和《一个女人》三本短篇集。在我们研读这三本短篇集里...  相似文献   

4.
对薛家柱同志的最初印象是坦诚率直。而当研读了他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后,才悟到,他把做人的真诚凝炼成了艺术。“讲真话,写真人”,成为他执著的艺术追求。薛家柱是从发表诗作开始步入文坛的。1958年,在杭州大学中文系(原浙江师院)读书时,他就发表了第一篇诗作《讲解员的苦恼》。接着,又发表一些诗作。在学生时代,他还写了话剧《徐双喜》,歌舞剧《送瘟神》,与同学合作《卧薪常胆》。大学毕业后,继续写诗,开始受到省、市文艺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华威先生》一直被认为是对不热心抗日的国民党政客的讽刺,但当我们把《华威先生》视作张天翼的一篇作品而放到作家的整个文本系列这一参照系中去解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华威先生》与《包氏父子》"互文反题",传达出作家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张天翼的寓言是他整个文学生活和光辉著作的一个部分。他的寓言计有二十八篇,都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初他在香港养病时,发表在香港的进步刊物《小说月刊》、《大众文艺》和《文艺生活》上的。因此,国内很少有人看到过。直到1980年以后,《小溪流》和《寓言》杂志重新发表了他的部分寓言,还有我编的三本中国现代寓言选集也选入了他的几篇  相似文献   

7.
冰心与胡适1919年,中国文坛上突然冒出了一位"冰心女士"。这年9月18日至12日的《晨报》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一篇署名为冰心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冰心"这个名字最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接着,短短四年间,冰心创作了短篇小说30多篇,散文近  相似文献   

8.
舒康乐先生是一位深受人们敬重的文学工作者。几十年来,他在他所毕生挚爱的文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不倦地跋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六十年代初,舒康乐先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在踏入社会生活的同时,他就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从他以“初文“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评论电影《林海雪原》的文章《英雄赞歌》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短短的几十年中,先后在《景德镇日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了许多影评、随笔、杂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正当他的文学才华逐渐显露,一场号称“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张维慎博士的论文集《沙苑子文史论集》,已于2014年9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文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学术文库中的一种,全书30余万字。书前附有宁夏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主编薛正昌先生的题签和著名古文字学家王辉先生的序;书后为作者的后记。文集主体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编为“历史地理研究”,由10篇论文组成;第二编为“中国古代礼俗研究”,有6篇论文;第三编为“简牍与典籍研究”,有8篇论文;第四编为“文物研究与鉴赏”,有9篇论文;第五编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有7篇论文,合计40篇论文。在这40篇论文中,其中有10余篇论文刊发于《文史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州学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考古与文物》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0.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曹禺完成他的处女作《雷雨),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并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和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雷雨》最初发表在郑振铎与章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1935年首次在东京演出,并被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以后又两次被改拍为电影。郭沫若在1936年为《雷雨》日译本写的序文中高度评价了该剧,认为它“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雷雨》为什么久演不衰、长期吸引读者和观众呢?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一 前记 一九七九年我曾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寄过两篇“报告”,首篇名“关于‘金文新考’的报告”(简称“报告甲”),第二篇名《夏禹婚宴青铜礼器于殷墟出土的报告》(简称“报告乙”)都已先后发表。“报告甲”于《学习与研究》发表后,曾由《新华月报》文摘版(1981年)作过专题简介,“报告乙”在《湘潭大学学报》发表后受到据说是某大学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年,中国诗坛,升起了新的美!一个年轻的女诗人随着这“新的美”出现了,她就是舒婷.舒婷之所以成为当今诗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有历史渊源的:四岁,外祖父启蒙,一字不差地背诵唐人诗句;十三岁,在校刊发表“半文半白的五言短诗”;插队,和普希金诗抄结伴;工余,把泰戈尔的散文和何其芳的《预言》以及拜伦、密茨凯维支等藏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就这样,读诗、抄诗、写诗,以至成为今天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是我国历史上一篇久负盛名的史论文章。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一唱三叹”、“气如河海”的充畅之势,而尤凭以秦的兴亡史实为材料、前后对照进行论证、最后在篇末点题的结构著称。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在这一课的思考和练习题中,第一题就要求师生分析它的中心论点、论据、论证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正是抓住了《过秦论》的这一突出特点。本文仅对《过秦论》的结构,谈谈自己的认识。《过秦论》全文包括上、中、下三篇,这三篇都是相对独立而完  相似文献   

14.
年届花甲的枣庄师专教授鲍延毅先生 ,近年来不断有论著在国内外发表 ,继《金瓶梅语词溯源》之后 ,前不久又有学术随笔集《一勺之多》问世 ,真可谓雄心不已 ,老当益壮了。鲍先生一生以教书育人为业 ,亦以读书治学为乐。尝与余言 :平生读书之外无它嗜好。而读书又颇能勤于动脑、勤于动手 ,兀兀穷年 ,不知老之将至 ,故能博学多识 ,厚积薄发。“一勺之多”,语出儒家典籍《中庸》:“今夫水 ,一勺之多 ,及其不则 ,鼋鼍蛟龙鱼鳖生焉 ,货财殖焉。”作者之用为集名 ,一则其中有一篇《关于“一勺之多”》的文章 ,二则有自谦浅薄寡学之意 ,三则是这句话…  相似文献   

15.
“土豹”     
本刊1996年第4期上曾发表周士琦先生的文章《土豹是什么动物?》。这篇文章对民间传说的“土豹”到底指的是什么动物进行了考证。文章不同意动物学家谭邦杰先生在《中国的珍禽异兽》一书中的意见——土豹“也许是指未成年的华北豹”,而是认为土豹“是指与金钱豹形态相近的猫科动物猞猁”,并对此进行了论述。最近,本刊又收到一篇来稿,作者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前曾亲手捕猎过一只“土豹”。这篇来稿对“土豹”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言长篇小说的高峰。鲁迅先生曾盛赞《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无一贬词,而情伪为毕露,足称讽刺之书。现就《范进中举》一文的讽刺艺术简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一杨 《科技潮》2004,(8):36-36
许勇 北京蔬菜学会秘书长、蔬菜中心育种部首席专家,博士。199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曾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新星计划、“十五”北京市重点课题、农业部948项目等10多项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作为国内相关学术会议的主题报告,其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瞩目。  相似文献   

18.
一、绪言 读一点自热科学书刊,屡被“等”字所困感。一九七八年六安师专《学报》发表我的《说“等”》。嗣后又遇若干“等”字,总是猜不定作者所取何义,因此也就不能作适当的理解。又因为读到傅懋勣先生的关于“等”字的文章,所以写此副篇,连同《说“等”》,就正于语言专业工作者,特别是就正于傅先生。一九八三年元月写。  相似文献   

19.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章过渡艺术》一书,是一本学术性很强,有现实写作价值的好书,该书介绍了12种过渡方法,本文仅对前三种方法作一评述。一、承启法过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同志的一篇记人散文,作者抓住闻一多言行的特点,从三十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写到最后一次讲演,从作为学者写到作为革命家,不足两千字的短文,却囊括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反映了人物的“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崇高品德,这与作者的精心结构是分不开的。在布局谋篇的多种方法的运用中,过渡方法的运用尤其值得一提。我们知…  相似文献   

20.
评“民国以后制造甲戌、己卯、庚辰三脂本的书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8月,南京欧阳健先生在贵阳纪念程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标新立异的新说:“甲戌本”(《脂观斋重评石头记》)是刘铨福伪造的;“脂观斋”是刘铨福的化名;胡适以来所有的红学家全上了当,无一幸免。 此论一出,立即有林晨先生撰文评论,誉为“震撼红学的新说”(《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5期)。当然也有人反对,例如《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3期就集中发表了刘世德、蔡义江、宋谋瑒、杨光汉、唐顺贤等几位先生的论文,以致被张训先生在《红搂》杂志1994年第1期认为是“围攻。”总而言之,欢呼也好,“围攻”也罢,欧阳健先生的“新说”确实引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