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云四号辐射成像仪及其数据在卫星气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淦泉  沈霞 《自然杂志》2018,40(1):1-11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气象观测密不可分,通过气象卫星观测气象是气象预报的重要手段。气象卫星主要分为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两类。辐射成像仪一般是各类气象卫星的核心载荷,用于获取目标不同光谱波段的辐射数据。卫星气象是指对气象卫星获取的辐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分析结果进行气象和气候预报。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最新研制发射的第二代地球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辐射成像仪的性能和技术特点,并介绍了辐射成像仪数据产品在卫星气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荆其一 《科学通报》1976,21(2):74-74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近代气象科学中的一个重大发展.目前在气象卫星上已能装置电视摄像,可见,红外辐射计,微波辐射计等仪器设备,以获得全球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垂直分布、云系和降水强度的气象资料,这对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监视台风等危险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已近尾声。自阿波罗太空船将人类送上月球以来,人类在太空开发上已获得不少成果。在日本,从官方到民间,太空热已然形成,一场美妙的太空梦会如何实现?本文将为你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正从第一座空间站(1971年的苏联"礼炮号")到至今依然环绕地球的国际空间站,这些太空营地为人类(还有植物、昆虫和啮齿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冒险提供了安全港。简言之,空间站的科学研究是围绕太空中所缺乏的东西——重力而展开的。如今已进入太空时代几十年,但科学家依然不清楚的是——从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到钢笔和打印机里的油墨流动,微重力会造成哪些伤害和带来哪些好处。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原本能提供一次持续两星期的太空测试,而空间站能提  相似文献   

5.
今天,太空业的本质就是开拓新的经济领域。自从人类首次进入太空迄今仅仅四分之一世纪,就已有数百家公司直接参与了太空商业活动。今后二十五年里,太空商业活动的规模将可与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工业相媲美。未来学家们指出,此后的二十五年将会取得更伟大的成绩:在太空设置的太阳能板组可通过微波把电能传送到地球上;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开采矿物;也许,人类还会在火星上定居。位于马萨诸塞州坎  相似文献   

6.
人类像乘飞机那样方便地乘太空交通工具巡游外层空间在近几十年的未来可能还实现不了,但在此期间我们将孜孜不倦地为达此目的而攻研多项重大课题:倾全力设计新型发射运载工具、建立国际太空空间站、寻索太空能……l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表决,拯救了国际太空空间站项目的立项,这是发生在人类征服太空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此项意义特殊重大的关键可能将要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事实已经证明,建造国际太空空间站实际上对西方国家探索日益增长的大量科技领域新知提供了促激动力。若人类不希望成为仅立足于地球上而面临人口日益拥挤的被…  相似文献   

7.
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人到中年的美国人丹尼斯·蒂托和年富力强的南非小伙子马克·施特沃茨先后从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基地登上宇宙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ISS)生活,从而成为人类第一批太空游客。马克·施特沃茨为这趟太空之旅一共花费了2200万欧元,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蒂托也同样一掷千金而面不改色。负责为蒂托策划太空之旅的“太空探险”旅行社的负责人艾里克·安德尔松说:“蒂托的升空开创了普通人进行太空旅行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正>探测器可对朝向地球的灾难性太阳风暴发出预警。欧洲计划发射一颗新的太空气象卫星,这让人感到兴奋,因为该卫星将大幅提升对太阳风暴将如何影响地球的预测。欧洲航天局(ESA)希望在2023年左右将该探测器送入太空中被称为拉格朗日点(L5)的重力稳定点,在那里它将提供一个针对飞向地球的带电粒子流  相似文献   

9.
来自太空的天体人们似乎并不陌生,诸如划过天空的流星、落到地面的陨石已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可天文科学家是怎样在为人类的生存而战斗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李俊杰 《科学之友》2007,(15):26-27
自人类开始太空探索以来,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太空飞行和范围广泛的科学实验.然而对于人类如何在太空中繁衍后代的实验,美俄太空专家一直缄默不语.不过,从近几年国际上这方面的报道看,我们还是可以窥到人类太空性生活实验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斯公望 《科学通报》1985,30(8):608-608
气象卫星的发射,给气象资料的收集开辟了新的纪元。气象卫星对大气的遥感探测正在气象业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欧洲和日本已开展了静止卫星测定云风的业务。云风是热带海洋区域重要的气象资料。一些研究证明:低云风与常规3000呎高度的风相当一致,而且能很好地代表天气尺度环流。许多研究也证明,云风在研究热带环流和数值  相似文献   

12.
进入太空本是人类的梦想,航天理论三大先驱之一、俄罗斯火箭专家和宇航先驱齐奥尔科夫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是将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航天事业自1957年前苏联卫星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多年以来,有关航天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返回式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为空间育种和生物学科研提供了契机———你见过一个能炒一盘菜的巨型青椒吗?你尝过长一米、重1500克的特大黄瓜吗?你听说过一亩地能产一吨优质稻谷吗?这些农作物并非神话而是事实,它们的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过太空之旅后而变得神奇无比。到太空中去培育更多更好的良种成为人类的新希望。空间育种和空间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这一希望奠定了基础。我国空间育种赢得赞誉在太空物体的重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状态,生物极易发生遗传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十分有利。太空…  相似文献   

14.
正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静止气象卫星,综合体现了中国气象与航天科技水平,是“智慧气象”的重要成果之一。这颗承载了几代人心血和梦想的卫星实现了多个“世界之最”:全球首次在静止轨道实现了干涉式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全球首次将成像辐射计、大气垂直探测仪、闪电成像仪等多个载荷装载在一颗卫星上。  相似文献   

15.
跨部门太空脑科学实验计划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响应美国议会提出的“人脑十年”而组织的国际合作计划。它的原形是1998年4月美国航空宇航局的一个任务,主要是研究动物和人类神经系统以及在太空飞行中的反应。现在,由多个国家和美国多个部门参与的人类和动物在空间微重力等条件下的神经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专家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太空飞机.乘坐这种太空飞机,从莫斯科到纽约不到1小时.这是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将要出现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意义可与加加林进入太空、人类登上月球等重大事件比肩.目前,俄罗斯科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正在开展太空飞机的研制项目.该项目负责人伊凡·菲利波维奇·奥布拉佐夫今年初在接受本国<总结>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俄罗斯太空飞机的性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太空业一向被认为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迄今为止,人类在太空进行的成功的商业活动,还仅仅限于通信及遥感卫星,相信在21世纪,太空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 微重力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后,人类已经发现了许多微重力环境独一无二的优点。 在失重条件下,其他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03年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最初设想 1903年,俄罗斯火箭理论家、航天理论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建立空间站、制造人工重力的卓越设想.在人类最简单的飞机还没有上天之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充满激情地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是生活在摇篮里.""在并不太遥远的将来,透过云雾将会出现令人无法想象的、极为美妙与壮观的前景……那时,人类将进入深邃的太空.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通过探索太空,人类不仅将得到比地球丰富数十亿倍的能量,而且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骄傲     
探索宇宙的奥秘,追寻太空的梦想,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早已走在航天科技的前列,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更是从未放弃过对太空梦想的追寻。中华民族远征太空的道路漫长而曲折。今天,炎黄子孙要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中国从来不会掉队,它总在默默地前行。在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里,中国人一直以现实为船,扬梦想之帆,迎时代之风,沉稳地航行。  相似文献   

20.
士元 《科学之友》1997,(11):4-4
今年6月10日升空的我国第1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于6月17日定点在东经105°赤道上空轨道上,它是我国第二代气象应用卫星。细心的读者会问,第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与它有什么异同?这还要从气象卫星的种类谈起。气象卫星通常按照轨道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极轨气象卫星;另一类则是与地球同步的静止气象卫星。它们在功能上各有所长,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