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黄萎病的虫媒传染 1.黑尾叶蝉传毒(现已知本病病原为类菌质体——译者注) (1)虫的吸毒用无毒黑尾叶蝉2~3龄若虫,先绝食约1小时,再在病稻上吸汁不同时间,调查有无吸毒。结果在病稻上吸汁1~5分钟全部虫子不传毒,10分钟30头中有1头(3%),30分钟30头中有10头(33%),1小时30头中有23头(77%),3小时以上有91~100%个体传毒。在病稻上吸汁1小时左右,几乎全部虫吸毒。其次,用同样的无毒若虫,在一天的上午和下午两次,在病稻上吸汁5分钟,连续1~5天。结果在病稻上吸汁1~4次(合计5~20分钟)的个体不传毒,吸汁6次(合计30分钟)14头中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褐稻虱上分离到一种虫霉,经多次测试表明,此菌对褐稻虱、白背稻虱和灰稻虱均有寄生致病能力.其寄生致死率一般可达60-80%.但对稻叶蝉无效.飞虱虫霉的生长和产孢温度范围是15-35℃,以25-30℃最适.pH3.5-11.5均能生长,但以pH5最佳.孢子囊对光较敏感,在直射日光或紫外光(30w)下经1-2小时,大多数丧失生活力,但不受散射光的影响.孢子囊的形成、弹射、萌发及侵入均需高湿.对培养基要求不严格,马铃薯葡萄糖洋菜培养基、马铃薯片、甘薯片等均能良好生长繁殖.休眠孢子在室温下可存活一年以上.稻飞虱感染虫霉后,快则1-2天,慢则4-5天即罹病致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桃蚜传播黄瓜花叶病毒新疆株(CMV-XJ)的规律,结果表明:无毒蚜虫能够获毒的最短取食时间为30 s,获毒率随取食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取食时间为70 s以上时,获毒率达100%;带毒蚜虫传毒的最短取食时间为0.25 h,当取食时间超过最短传毒时间时,传毒率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取食时间达2 h以上时,传毒率达100%;带毒蚜虫能够传毒的最少头数为1头,传毒率随单株植物带毒蚜虫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单株虫量达15头以上时,传毒率达100%.说明桃蚜可以高效率地传播黄瓜花叶病毒新疆株.  相似文献   

4.
桃蚜可高效率地传播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新疆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桃蚜传播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新疆株的规律,结果表明,无毒蚜虫能够获毒的最短取食时间为30s,获毒率随取食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取食时间为70s以上时,获毒率达100%;带毒蚜虫传毒的最短取食时间为0.25h,当取食时间超过最短传毒时间时,传毒率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取食时间达2h以上时,传毒率达100%;带毒蚜虫能够传毒的最少头数为1头,传毒率随单株植物带毒蚜虫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单株虫量达15头以上时,传毒率达100%,说明桃蚜可以高效率地传播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新疆株。  相似文献   

5.
活跃传毒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品系的杂交与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毒传播介体进行连续4个世代的杂交和严格的人工选育,获得活跃传毒的介体品系,其传毒率从F0群体的5.31%上升到25%,该介体品系经2年时间无人工选择压力的连续饲养,在间断选育的第5代,其传毒率明显下降,仅有14.75%,可见人工选择压对介体传毒力这一性状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介体获毒没有影响,单头昆虫的DIBA技术使测定标本用量可以少至1/30头灰飞虱,带毒虫率从F0群体的12.09%上升到F4代的32.6%。  相似文献   

6.
本产品是以柑桔为原料,含有大量微生素、胡萝卜素、蛋白质、糖类和多种微量元素,色香味接近新鲜果实的滋味和风味。 1 桔皮汁的制取 桔皮清洗后用10%的盐水煮沸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漂洗5小时,每小时换水1~2次。漂洗时每隔10~20分钟搅拌翻动一次,漂洗后用捣碎机捣碎,用装有80~100目筛网的自分离磨浆机分离果汁与果渣,得桔皮汁。 2 成品的制作 用常规法制得果实汁后与桔皮汁混合,由于柑桔  相似文献   

7.
为了尽快地消灭猪六号病,我们继鼠化弱毒疫苗、鼠毒和水泡皮毒灭能疫苗研究之后,采用1~4日龄乳猪,以黄岩系三十四代鼠化毒为种毒,试制“乳猪弱毒反应苗”。经毒价测定、免疫试验和农村疫区应用,初步看出疫苗安全性可靠,并有较好的免疫效果。1.乳猪弱毒反应苗的毒价,经六批次测定,基本符合制苗要求。对30~40斤重杂交猪进行免疫试验,在免疫后第10天进行强毒攻击。用20倍稀释,注射3毫升,保护率为75%;5毫  相似文献   

8.
1983年9月,从新疆石河子豇豆病毒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p—1。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三种豆科植物和二种藜科植物。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皱缩,下卷并有疱疹等症状;在绿豆上表现为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天。Cp—1汁液易摩擦接种,桃蚜、棉黑蚜均可传毒,可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为10.6%。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12—5×700—750纤米。病株叶片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的抗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根据以上性状,分离物Cp—1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各地采取21个标样,经血清学和寄主范围测定,有13个标样属该病毒,约占62%。说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种植的豇豆上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第五代褐稻虱是萧山市晚稻生产的主要害虫,在1974年至1999年26年中,大发生就有8年。所以加强预测预报,提前发布病虫情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褐稻虱的为害,对夺取晚稻丰收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萧山市1974年至1986年晚稻第五代褐稻虱的发生量结合气象资料,用简易多级判别法,建立了预报模型。对1974年至1986年13年历史资料进行回报检验。拟合率几乎为100%。对1987年至1999年13年试报,全部符合。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简单,效果较好。预报因子的数据在7月初即可取得,该虫发生高峰在9月下旬,因此,可提前80~90天作出预报。1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广东稻田常见的两种稻眼蝶:短角稻眼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和长角稻眼蝶(Melanitis leda Linnaeus)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征。它们在广东各地常混合发生,其中以短角稻眼蝶发生数量轻多,为优势种。在广东翁源县一年发生5个世代,各世代虫态平均历期:卵期3.4—8天,幼虫期20—23.5天,蛹期6.5—14天,成虫寿命10—11天。成虫需要取食补充营养才能正常产卵。  相似文献   

11.
结果表明,白背飞虱(5龄若虫、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在18~34℃的温度区间内均能在不同生育期的水稻上传毒,传毒率在3.3%~41.2%间.介体发育阶段、环境温度和水稻生育期均能显著影响该虫的传毒能力(P0.01),不同发育阶段白背飞虱的传毒能力依次是5龄若虫短翅型成虫长翅型成虫;26℃时该虫传毒率最高,其次是22℃,最后依次是28℃、18℃和34℃;苗龄越低传毒率越高.这三者中任意2因素间都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它们对该虫传毒的影响顺序依次是温度水稻生育期介体发育阶段环境温度×介体发育阶段环境温度×水稻生育期介体发育阶段×水稻生育期.不同品种的感染率不同,5个品种感染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陵两优268(41.7%)、金优899(37.6%)、金优284(36.2%)、培两优981(32.1%)和威优644(29.3%).其中,陵两优268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金优898和金优284之间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威优644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其它品种(P0.05).禁食时间在12 h以上时,该虫传毒能力显著降低(P0.05).白背飞虱在稻苗间的传毒效率与水稻品种、环境温度、该虫发育阶段、水稻品种及生育期、该虫禁食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其中水稻生育期、温度和白背飞虱的发育阶段间还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吐鲁番地区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及传毒烟粉虱的生物型及携带病毒的情况,本研究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检测和DNA测序,对温室采集的43个番茄病株进行了病毒种类的分子鉴定;利用烟粉虱特异引物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检测和DNA测序,对鄯善县温室采集的180头烟粉虱进行了生物型鉴定和带毒检测,并构建了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吐鲁番市和鄯善县温室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病株带毒率为39.5%。鄯善县温室发生的烟粉虱主要为Q型烟粉虱,带毒率为67.8%,是主要的传毒介体。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技术,能快速有效地确定Q型烟粉虱的生物型和携带TYLCV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何人 《应用科技》1999,(7):27-28
五倍子五倍子蚜在树木上形成的虫瘿,中医学上可作药用,可用于防治鱼白、赤皮病及烂鳃病。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用2-3g煎计全池泼洒。菖蒲主要用于防治草鱼肠炎、烂鳃、赤皮病。防治方法:每667m2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5kg,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将渣和汁一起均匀全池泼洒。水辣蓼主要用于草鱼、青鱼的肠炎病。防治方法:按每50kg青鱼、草鱼用水辣家加铁克菜1kg混和加水5kg煎煮2小时,拌饲料连续投喂3天。马鞭草中医学上以全草药用,可用于防治草鱼、青鱼肠炎病。防治方法:每100kg鱼用马鞭革与车前草各0.5kg,加适量水煮沸30分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明了品种对条纹叶枯病耐病性的要点为目的,探讨田间耐病性的鉴定方法,分日本水稻、陆稻和其他外国稻的田间耐病性,解释其耐病性和媒介昆虫灰稻虱的关系,另外,进行品种对病原病毒反应的生理、生态实验,进而进行了解耐病性品种育成可能性的试验。 1、鉴定品种的田间耐病性,因排列方式不同而有变化。在鉴定品种间加入抗病性弱的品  相似文献   

15.
由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引起的番茄黄化曲叶病危害严重。为明确该病毒在新疆的发生与分布,本研究利用TYLCV特异引物对采集自新疆南、北和东疆温室及露地的229株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样品通过PCR检测其带毒率;为进一步明确TYLCV传毒介体烟粉虱的隐种类型及带毒情况,利用烟粉虱和TYLCV特异引物对番茄上采集的543头烟粉虱进行了MED和MEAM1隐种及带毒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170个病株检测到TYLCV,病株带毒率为74. 2%;烟粉虱MED隐种和MEAM1隐种在新疆均有分布,检出率分别为82. 7%和17. 3%,说明MED隐种是新疆烟粉虱优势种群;烟粉虱MED隐种和MEAM1隐种均可携带TYLCV,带毒率分别为60. 8%和4. 3%,说明MED隐种带毒率远高于MEAM1隐种的带毒率。本研究明确了TYLCV可侵染新疆番茄,且在温室及露地番茄上均主要由烟粉虱优势种群MED隐种携带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1983~1984年我们对新疆发生的大豆病毒病进行了毒源鉴定工作。病毒的寄主范围很窄,测定的十四种植物中只能侵染大豆和菜豆品种Topcrop,不能侵染菜豆其他品种、豇豆、蚕豆、绿豆、豌豆、眉豆等豆科植物,也不能侵染普通烟、曼陀罗、百日菊、苋色藜、昆诺阿藜等。病毒的种传率为0.6—15.2%,棉黑蚜、桃蚜可以传毒。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0℃,稀释限点1:1000,体外保毒期四天。所有毒源标样与标准的大豆花叶病毒(SMV)抗血清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一少部分标样与SMV抗血清发生反应的同时,还与苜蓿花叶病毒(AMV)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电镜上观察病毒粒体为线状,大小为700~800×10~15毫微米。根据以上性状,引致新疆大豆病毒病的毒原主要为大豆花叶病毒(SMV)。  相似文献   

17.
松梢螟天敌—长距茧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长距茧蜂(Macrocontrus resinellae Lin.)在南京每年发生4代,以卵在寄主体内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成虫出现,寿命5~7天,每头雌虫产卵30粒左右,卵期6天,幼虫期15天左右,蛹期20~30天。本文还报道了各虫期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保护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两年来的田间试验与群众鉴定,证实利用青蛙治虫,是一项有希望的生物防治方法。据观察,一只雌性黑斑蛙成蛙每天最高可食黑尾叶蝉、褐稻虱、稻纵卷叶虫、螟虫、稻苞虫、蝇类等1061只,5、6月份在室内玻璃缸中饲养结果,每只成蛙24小时能吞食黑尾叶蝉成虫55~183只。早稻田每亩养蛙4000~8000只,亩产比对照增产11~21.5%,比喷农药区也还略有增产。为使大田中的蛙类迅速增长,以控制早稻后期和连作晚稻前期的虫害,我们初步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建立蝌蚪繁殖田。3月下旬,选择水利条件较好的绿肥田提早翻耕,施用少量有机肥料,保持PH在6~6.9之间,做成合式秧田,旬平均气温10℃以上,田中自然繁殖大量的绿藻  相似文献   

19.
正1老年人顽固性便秘睡前取芦荟鲜叶5克和蜂蜜30克开水冲服,然后取仰卧位再由右下腹至左下腹顺时针方向按摩5分钟,注意生活规律每晨试排便一次。2眼痒将芦荟叶洗净,以开水烫10分钟,再剥开叶面,用其内面轻擦眼或用其汁点眼即可,一般滴3次可愈。3恶心、胃痛芦荟叶5厘米,去刺嚼吃,1周为一疗程。4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芦荟叶捣烂加入倍量白酒,再加1/3量的蜂蜜,搅匀后放置15天,过滤取汁。  相似文献   

20.
江苏发现B型烟粉虱危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又称棉粉虱、木薯粉虱,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首先发现并被命名. 这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可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菊科、锦葵科等74科500余种植物, 是蔬菜、花卉、烟草、棉花等作物的重要害虫. 该虫可直接刺吸植株汁液,导致植株萎蔫,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 若虫和成虫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烟粉虱还可在30多种作物上传播70多种病毒病. 据报道,目前中国已有17个省(市、自治区)有该虫发生,并有迅速蔓延和暴发危害之势. 江苏境内迄今尚未见烟粉虱的报道. 2001年3月30日笔者在江苏仪征某花卉生产基地的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上首次发现烟粉虱,经鉴定,其烟粉虱属为害能力较强的B型烟粉虱(亦称银叶粉虱). 室内接虫试验表明:该虫对黄瓜、西葫芦、瓠瓜、番茄、辣椒、茄子、豇豆、落葵等江苏主要蔬菜都可造成危害,并对转基因Bt抗虫棉也有较强的危害. 烟粉虱是一种暴发性的害虫,也是江苏的重点调查监控对象之一. 虽然烟粉虱的扩散途径较多,但花卉的调运是初传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要加强花卉调运过程中的检疫和花卉生产基地的监控,防止B型烟粉虱在江苏境内进一步扩散危害,对已发现烟粉虱的局部地区要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扑灭. 同时要加强江苏地区B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为防治和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