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精纺面料的弹性整理和织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全毛精纺面料的弹性整理及整理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通过适当调整面料设计规格并在后整理工序中采用化学弹性整理,赋予织物经向或纬向弹力,改善了精纺面料的风格及服用性能.同时采用Siro-FAST仪测试了这种弹性面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弹性整理的面料,其面料的弹性指标可以达到天然弹性织物的技术性能指标.FAST仪测试表明:弹性面料具有较好的成形性,不会造成服装加工中线缝起皱和熨烫困难;但面料在弹性方向上的延伸性指标过高、湿膨胀率大,以及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偏小,给剪裁和缝纫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全毛精纺针织绒生产工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主要讨论了全毛针织绒的生产流程,原料的选择、毛油合理的油水比例,纺纱设备的工艺调试对产品生产和成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在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精纺毛织物缝合工艺体系中,缝边的不同纱向角度对缝合的最大缝缩率的影响是结构和工艺立体配伍的基础.为构建最大缝缩率的理论方程,从力学平衡角度探讨面料力学性能对缝缩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纱向角度的面料之间缝合最大缝缩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纱向角度为0°~45°时,面料的最大缝缩率随纱向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纱向角度为45°~90°时,面料的最大缝缩率随纱向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轻薄精纺毛织物不同纱向角度面料最大缝缩率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采集43种国产精纺毛料,用KES—FB风格仪测试出试样的16项基本力学指标,用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男士西服面料和90年代开发的女士服装面料的风格评价方法评价面料的成形性和手感性能,发现目前的国产精纺面料仍然主要适合制服类服装,很难找到适合悬垂类和宽松挺括类服装的精纺毛料。同时,目前国产精纺毛料用做男士西服面料时手感好的不多;用作女士西服面料时与化纤面料相比手感的客观评价值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5.
高档双点粘合衬与全毛(毛涤)面料的配伍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阐述双点粘合衬的原理及服用性能。通过比较实验,将目前服装行业普遍应用的粉点粘合衬与双点粘合衬进行对比,证实了双点合衬作为高档粘合衬在与全毛面料和毛涤面料配伍方面的优势性。同时对双点粘合衬在使用过程中的压烫条件的控制加以阐述,力求做到配伍的合理性和最佳性。  相似文献   

6.
以精纺粗花呢纯毛织物为例,探讨纤维、纱线、织物结构因素及后整理工艺条件对精纺粗花呢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纱线和织物结构参数与织物起毛起球性之间的关系.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预测精纺粗花呢起毛起球等级.  相似文献   

7.
实现牦牛绒产品的轻簿、高档化,是牦牛绒产品发展的方向,我厂把牦牛绒引入半精纺加工系统,结合棉型前纺设备,较成功地开发出了38TEX半精纺牦牛绒/羊毛混纺针织绒,解决了粗纺牦牛绒产品单一、厚重、强力低、易变形、掉绒严重等问题.为半精纺工艺纺制牦牛绒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织物结构参数与精纺面料抗皱性能的关系,在确定影响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各个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应用动态回复角测试仪对21种精纺面料进行折皱回复角测试。为避免多元回归分析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织物多个基本结构参数进行降维处理,得到4个互相独立的主成分。以主成分为自变量,分别取经向折皱回复角、纬向折皱回复角以及经纬向折皱回复角之和为因变量,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抗皱性与提取主成分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主成分与折皱回复角之间的回归方程,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对抗皱性能进行预测是可行的。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主成分Z1,Z2,Z4是决定精纺面料抗皱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Softwarm发热纤维针织面料的白度和鲜艳度,以Softwarm发热纤维针织面料罗纹半空气层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漂白工艺.对影响Softwarm发热纤维针织面料漂白工艺的4个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Softwarm发热纤维针织面料的漂白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对面料的漂白效果进行评定,得出最佳漂白工艺.结果表明,Softwarm发热纤维针织面料经最优工艺处理可以得到良好的漂白效果,且织物的损伤程度不大,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前臂试验对26种轻薄型羊毛机织精纺面料和7种其他纤维的轻薄型机织面料的刺痒感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显微镜对部分轻薄型羊毛机织面料的表面纤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毛织物在温度为(24±1)℃、相对湿度为(65±5)%的条件下存在刺痒感,并且毛织物的刺痒感与其表面纤维的平面直径及直径大于26μm的表面纤维根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研究了常温常压下超声波对全毛布料染色的作用.实验表明,与浸泡加机械搅拌染色方法相比,超声波明显优化了天然栀子黄色素染液对全毛布料的染色,达到了上色容易、匀染性好和不易褪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LRJ83机型的拉舍尔蕾丝面料的大量实物分析与设计实践,阐述了在LRJ83机型下,多梳拉舍尔蕾丝面料的花型设计方法以及工艺实现步骤.分析了基于LRJ83机型的花型设计特点,从原料选择、工艺实现等方面对花型工艺实现进行了论述,为LRJ83拉舍尔蕾丝面料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侠  文权  张云宝 《天津科技》2014,(10):46-49
针对金县海上高含水油藏,分析了油井出水原因,采用测井找水技术,从泡沫堵水机理入手,优选了氮气泡沫堵水工艺,通过实验进行了起泡剂的起泡性能评价,起泡浓度优选,确定了采用强化泡沫体系;优化了堵剂用量、气液比、注入工艺等工艺参数,制定了具体的工艺施工方案;现场施工中优化了施工流程,保证了泡沫质量;产油量增加。从综合效果来看氮气泡沫堵水工艺在同类油藏中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以竹原纤维和涤纶为原料,通过合理的织物组织规格、浆纱工艺、上机工艺设计,以及利用两者之间性能的互补性进行相应的风格整理,开发出了透气透湿性优良、保型较好的舒适性面料,通对对所织出的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和风格评价,结果表明产品非常适合做女式休闲类夏装面料.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染色方法对毛盖竹针织面料染色无法得到相同颜色的问题,在对毛盖竹针织面料染色时加入一定量的固色交联剂与抑制毛纤维上染的缓染剂,组成了以活性染料、交联剂和缓染剂(硫酸铵)为主要工艺参数的新型交联染色工艺,并对毛盖竹针织面料进行了一浴法交联染色.使竹纤维的上染能力相对增强,放缓了羊毛的上染速率,使澳毛/竹纤维混纺针织物达到同色,同时与常规染色工艺相比染料用量节约50%.工艺流程相对缩短.  相似文献   

16.
实现牦牛绒产品的轻薄,高档化,是牦牛绒产品发展的方向,我厂把耗牛绒引入半精纺加工系统,结合棉型前纺设备,较成功地开发出了38TEX半精纺牦牛绒/羊毛混纺针织绒,解决了粗纺牦牛绒产品单一,厚重,强变表、等问题。为半精纺工艺纺制牦牛绒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为开发高档毛精纺产品而进行的毛纱上浆科研项目的概况,指出了解决毛纱上浆的技术途径和所采用的工艺方法.此项目属国内首创,它为我国毛纺织行业开发高档轻薄毛精纺产品找到了一条路子,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竖罐蒸馏炼锌工艺中锌精矿所含的银几乎全部进入蒸馏残渣,因此以蒸馏残渣经旋涡炉烟化处理后得到的烟化渣为原料,开展了浮选回收银的研究.浮选实验考查了浮选过程pH值、温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对粗选过程的影响.在优化的粗选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了多级开路浮选和闭路浮选实验,最终确定采用一粗四精三扫工艺,捕收剂用量800g·t-1,起泡剂用量350g·t-1,获得银精矿品位6100g·t-1,银回收率8610%.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精纺呢绒用交替线的特征,着重探讨了其研制工艺,并提出其应用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综合起泡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利用Waring Blender评价方法,在对常用起泡剂进行初选的基础上,对起泡剂的起泡性能及起泡剂加入浓度、稳泡剂加入浓度进行了评价和优选.结果表明:HY-2型起泡剂在模拟油田地层水下具有较好的综合起泡能力,起泡剂加入浓度为0.5%,液相黏度对起泡剂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存在一个最优的液相黏度值,稳泡剂加入浓度不应小于700 mg/L.原油的存在使泡沫的起泡体积和稳定性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泡沫的这种特性,有利于调整高低渗透层中的流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