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获得可降低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菌株,研究对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多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胺降解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从黄酒麦曲和发酵醪中共分离鉴定得37株糖多孢菌,以菌株产生物胺和降生物胺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获得2株低产生物胺且具有较强降生物胺能力的糖多孢菌(F1902和F2014)。经对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2株菌分别为披发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hirsuta)和玫瑰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rosea)。将分离得到的2株糖多孢菌在含有生物胺的培养基中于37℃发酵5 d,发现,两株糖多孢菌对总生物胺降解率分别高达76.41%±0.82%和74.62%±0.84%。进一步对2株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生物胺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均会影响糖多孢菌的生长及降生物胺能力。其中,S.hirsuta F1902和S.rosea F2014降解生物胺的较适温度为30℃,较适pH值为7,在添加体积分数7%乙醇的环境下仍能发挥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希望研究为利用糖多孢菌控制黄酒酿造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和以黄酒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效处理含油废水微生物的筛选与驯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含油废水的特点,从盘锦某沥青厂被稠油污染的土壤和该厂含油废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活性污泥中,经过筛选、驯化实验,获得TA-11,TA-17,HA-9,HD-1共4株对油类物质具有高效降解去除能力的细菌.对筛选出的4株菌进行了含油废水处理实验,4株菌均在pH为7.0、温度为30℃时去除率达到最高值,运行64 h后单一菌株CODc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8%;混合菌株对含油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一菌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不同培养基分离的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差异及获得高效脱酚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以16S rRNA基因的V3区为靶对象,对3种不同培养基SJ(自制培养基)、L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EB(酵母牛肉膏培养基)分离细菌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J培养基比LB和YEB培养基有更高的种群多样性,更适于细菌的分离筛选.利用SJ培养基筛选出的3株高效脱酚菌降解废水中总酚的能力均在99%以上,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建立了系统发育树,鉴定出这3株菌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  相似文献   

4.
生物增强活性炭技术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的筛选分离技术,从试验源水中分离出8株优势菌种,经过反复驯化培养,形成具有高效生物降解能力的高活性菌群.利用高活性菌群,采用人工循环固定方式形成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进行其长期运行效能的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的各类有机物,处理效能显著高于常规工艺和臭氧化工艺.源水经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处理后,其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34%,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43.5%,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57.4%,对TOC的平均去除率40.2%.经过色质联机检验,水中的各类微量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了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相似文献   

6.
处理含酚废水中优势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得到降解酚类化合物的优势菌株,以沈阳市铁西煤气厂曝气池和沉淀池中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苯酚和间苯二酚作为底物,筛选出12株脱酚能力较强的菌株.单一菌株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3.46%和96.66%,混合菌株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7.28%和97.06%.其中7种菌株来源于曝气池,5种菌株来源于沉淀池,分别属于假单孢菌属、微球菌属、动胶菌属等5个细菌属.  相似文献   

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高效脱氮除磷菌,并进行分类鉴定,同时研究了不同pH和接种量对生长的影响.通过聚磷菌的富集培养、缺磷和富磷培养的筛选、PHB和异染颗粒染色实验进行鉴定,并通过除磷除氮实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实验进行初步研究,通过16S rRNA进行分子鉴定.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脱氮除磷菌.该菌株在pH5~1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最佳生长pH为7.接种量在10%时生长效果最好,其中对氮磷的去除率分别达78.3%、87.8%.该菌株可以同时对氮和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为肠杆菌属.  相似文献   

8.
以市售0#柴油为惟一碳源对菌种进行筛选,得到2株高效降解柴油菌种Y1和Y2.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Y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Y2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并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为菌种的固定化提供了一定依据,以进一步对两株菌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油质量浓度为150 mg/L、菌种Y1和Y2接种量为10%的条件下,经过48 h批培养实验,Y1和Y2的除油率分别为79.25%和77.23%,并随初始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观察到pH值显著影响两株菌的生理性质.  相似文献   

9.
为强化油田污水的生化处理效果,从胜利油田采出液中筛选出3株高温烃降解菌,分别编号为JQ-1、JQ-2、JQ-3,初步鉴定JQ-1、JQ-2为芽孢杆菌属,JQ-3为不动杆菌属,其原油降解率分别为48%、55%、46%。将3株菌混合,其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好于单株菌,其降解率可达到70%以上,混合菌降解原油的适宜条件分别是温度为45~55℃、pH值为5.5~6.5、矿化度12000~18000mg/L。在室内模拟现场条件进行污水生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含油量为40mg/L左右的油田污水经过8h处理后含油量在2mg/L以下,同时能有效的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该混合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为油田污水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内蒙古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耐低温高效脱氮菌株F3,综合使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形态、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其系统发育地位进行了初步鉴定,并探究了环境因子对菌株影响,评测了菌株在5~25℃下的脱氮性能.菌株F3的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孢,与嗜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ychrophila)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一致性最高.在15℃温度下,菌株F3在盐度为0~5 g/L、中性(pH 7)、碳氮比为23的条件下生长代谢能力最佳,其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去除率可分别达91%和86%.菌株F3在5~25℃下具备较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将已得到的烷烃高效降解菌C-14-1,C-14-2和丁二腈高效降解菌J-13-1混合,对其在多元基质混合体系中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14-1,C-14-2和J-13-1菌株之间无拮抗性,可以混合应用;在培养基混合体系中,由于分解阻遏效应和降解产物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丁二腈的降解而对烷烃降解不利;在腈纶废水中,由于存在一些抑制因素,使混合菌的降解能力有所下降.废水中烷烃质量浓度低,烷烃降解菌不能发挥其高效的降解作用,丁二腈质量浓度较大,降解效果明显,9 h降解率可达到100%;腈纶废水经混合菌9 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仅为29%,说明实际废水是个很复杂的体系,仅依靠个别高效菌株难以达到理想的整体处理效果,必须构建更多种类的具有协同作用的高效菌群,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煤气厂含酚废水优势降解菌的驯化和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处理煤气厂含酚废水的高效菌株,以煤气厂废水处理设施的活性污泥为菌源,驯化、培养、筛选出3种降酚能力较强的菌株GPS-1、GPS-2、GPS-3。经初步鉴定,这3种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cudomonas.sp)。通过降酚对比性试验,在500、1000、1500和2000mg/L时,GPS-1菌的降酚率比GPS-2和GPS-3菌的降酚率要高,为所选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3.
酚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酚污染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降解酚的细菌三株.当把这些菌株接种到生物转盘上时,能提高酚的去除率,95%以上的酚能被降解.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对水中MTBE和BTEX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对汽油成分苯系物(BTEX)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对BTEX和MTBE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乙苯>邻二甲苯>甲苯>苯>MTBE,其次序与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成反比例关系;椰壳炭是所考察活性炭中吸附性能最好、最稳定的炭型;在选炭的过程中,苯酚值可以有效地表征活性炭对于低浓度BTEX和MTBE的吸附性能.当苯系物与MTBE共同存在时,活性炭对于MTBE的吸附容量明显降低,对于苯系物的吸附容量基本没有改变.共存化合物的初始浓度越高,其竞争吸附效应越明显;相比单一竞争化合物,BTEX的混合共存更显著地降低活性炭对于MTBE的吸附.当BTEX和MTBE共存时,吸附性能较好的BTEX会将已经吸附的MTBE从活性炭上置换下来,导致了出水MTBE浓度突然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固定法降解含聚废水的最佳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含聚废水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一菌株R4-1,R4-2,R4-3,R4-5,H4-3,以海藻酸钠-PVA为包埋剂,采用包埋固定法对5种菌的混合菌进行固定化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系统考察了湿菌体与包埋剂的体积比、氯化钙质量分数、硼酸质量分数和交联时间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降解率的影响.实验得到微生物固定法降解含聚废水的最佳制备条件:4%海藻酸钠,4%的PVA,湿菌体与包埋剂体积比1∶1,2%氯化钙,3%硼酸,分段交联时间为氯化钙4h后硼酸20h.湿菌体与包埋剂的体积比对聚丙烯酰胺降解率的影响十分显著.追加实验最佳制备条件,得到微生物固定化颗粒对含聚废水的降解率可达到83.1%.  相似文献   

16.
除油好氧降解菌的筛选与除油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降解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的好氧降解菌株,选用炼油厂石油废水处理站曝气池活性污泥作为菌源,采用平板分离,得到39株菌。利用得到的菌株对含油废水中的CODCr和油进行降解效果试验,并进行混合菌的联合试验,确定出混合菌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为优势菌属。通过单株菌与混合菌降解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全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株菌,从而说明共代谢作用增强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试验表明,经过驯化后的混合菌,其降解效率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机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环境微生物工程角度出发,以20^#机油为唯一碳源,从含油污泥中筛选出3株降解机油能力较强的菌株,借助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动胶菌属(Zoogloea so.)、氮单胞菌属(Azomona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上述3菌株分别进行摇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除油能力最强的动胶菌属LD2菌株,进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20^#机油废水的室内动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动胶菌属LD2菌株降解机油能力比较显著:当入流质量浓度为424-1432mg/L时,出流水中20^#机油含量降为0-20mg/L,除油率达到97%-100%。用18^#机油代替20^#机油,出流质量浓度降到4-10mg/L,除油率达到98%以上。以上经过处理的出流水质均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一株多环芳烃降解菌在焦化废水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生物降解率,以萘普惟一碳源分离出1株细菌CN3d。降解萘、吡啶、菲、芘时,其降解率分别达到93.0%、90.0%、99.0%和72.5%。纯培养的CN3d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率为33.6%,将其投加于活性污泥,降解率达到51.8%。鉴定CN3d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将葡萄糖和FeCl3加入改良污泥,焦化废水的最大降解率达到55.0%,这时若将焦化废水稀释至原浓度的1/2,降解率可达70.2%。试验结果表明,CN3d对焦化废水有降解潜力,改善降解条件有利于提高投菌法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