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4月17日,唯一代表东道主上海市参加世博会的实物案例项目"沪上生态家"正式竣工,竣工仪式在浦西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市科委总工程师陈杰等领导出席竣工仪式。  相似文献   

2.
王直华 《科技潮》2010,(9):44-45
世博会究竟是个什么“会”?带着这个待求证的问题,我进入浦西园区。这里有中国航空馆、信息馆、船舶馆、日本企业联合馆、上海企业联合馆等,这情景让我想起1851年的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世博会始于“工博会”。  相似文献   

3.
世博会上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精彩展示,让地理相距遥远的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欧洲四大发动机"之一的风采;而罗阿大区藉参展之际举办的"创新周"活动,更为我们揭示出了罗阿绚丽风采背后的推手——创新,以及对创新不遗余力的支持、扶助。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网络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目前城市分形研究注重城市体系,对大都市城市个体形态生成演化的分形本质研究相对滞后的特点,尝试通过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演化这一新的层面,拓展城市演化的分形本质研究,简要介绍了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分形测度-半径维度的定义,地理意义与测算方法,以上海基础交通网络信息GIS为支撑,分别对上海城市全域,浦西、浦东两分地域,几个行政城区进行了分形维数测算,结果表明,就城市全域而言,依据原城市“中心”与新开发的浦东陆家嘴“中心”所测算的分维数分别为1.56与1.66,二者相接近,也与国外一些相似的研究结果报道一致,表明交通网络存在分形本质的城市共性,就浦东浦西两分割地域而言,开发历史悠久的浦西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密度与复杂度远高于浦东地区,反映在分形维数上浦西1.57远高于浦东的1.37,就行政辖区而言,历史久远的中央商务区所在的卢湾、静安两区。分维数高于新发展的宝山、闵行,突显了老建成区的道路,交通网络的复杂性特征,论证了分形理论在城市内部结构和形态演变研究中的可应用性,初步揭示了上海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在全市地域和有关行政区内的分形特征,讨论了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汇聚了全球城市发展的智慧,而世博园本身更是一座智慧城市的范本,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世博园这座"小城镇"将在全世界的瞩目之下迎来数千万游客,而支撑其运营的信息化系统,乃至其间展出的各种创新实践案例,都将经受史无前例的考验。换言之,世博会的成功,也是其运营支持系统的成功,世博之旅,缩影了未来的智慧城市,也积累着最佳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郭霞 《华东科技》2012,(9):50-52
上海市闵行区位于整个上海的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黄浦江纵贯其南北,分区为浦东、浦西两部分,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2009年以来,闵行区被批准建设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第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第三次创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区。诸多的第一和首创,诸多的创新举  相似文献   

7.
科创走廊是创新要素集聚的组织形式,建设的初衷在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采用社会网络实证方法分析科创走廊在提升城市创新力和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科创走廊促进了创新要素在特定空间集聚,构成了要素流动空间;科创走廊通过增加城市间创新合作联系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能够有效破解“核心-边缘”结构困境;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效应受到城市创新力、产业结构、高铁密度和地理距离等因素影响,其中城市创新力和高铁密度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研究结果看,G60科创走廊还存在协同度不高的问题,核心区城市节点的创新关联仍占主导地位,如何进一步增强核心区节点城市与边缘区节点城市创新关联,是提高协同创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宁宵宵  郎朗 《世界博览》2010,(12):48-51
城市最佳实践区不是游客们最喜欢的世博展区,但很可能是对所有城市居民未来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一个展区。  相似文献   

9.
159年的时间,世博会见证了人类发展从一次次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突破。本届世博会将目光投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意味着什么?又将带来怎样的示范作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顾问、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时龄。  相似文献   

10.
《太原科技》2010,(6):112-112
城市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不断产生、扩大。当159年前,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开幕时,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只有6%;而如今,当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时,全世界已有50%的人居住在城市。据估计,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将会增至50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61%。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城市创新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和论证了宏观层次上的国家创新系统、中观层次上的区域创新系统和微观层次上的企业创新系统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在区域创新系统中重点构建城市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点明了城市创新系统的含义,并给出了城市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张婧 《科学世界》2010,(7):32-37
在世博会将近160年的历史中,科技创新一直是世博会的主题。每一届世博会上最受人关注的亮点,无不是那些能够展现现代科技创新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其中许多创新科技又都在世博会后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造福于人类,引导人类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世博会推动了世界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9,(5):39-39
昌平区确定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商务花园城市的主题,以打造“金十字”高科技走廊、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构筑首都人才新高地、创建国家生态区、营造高尚城市文化五方面为载体全面推进商务花园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管治基础的变化,客观要求城市、区域管治模式的转变。在理解管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管治基础的变化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揭示城市间冲突的根源,最后,在对区域协调相关研究简述和城市冲突问题认识的基础上,从建立多元、分散、网络型区域管治出发,对区域协调中制度创新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每一届世博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世博的主角是科技和人类的智慧,它满足了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展示成就的愿望。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了怎样与众不同的科技创新,未来城市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6.
郎朗  宁宵宵 《世界博览》2010,(13):28-37
在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联合展馆B-3展厅里,天津市华明示范镇案例的展区非常抢眼。一棵茂盛的大树在橙黄色背景墙上投下剪影,远处是一片繁华的城市远景。这幅画面之上醒目地写着——“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祖岳 《华东科技》2004,(1):18-21
当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被上海获得之时,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里。目前,上海发展的蓬勃气势和光辉前景,已成为东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其说世人是在关注此次世博会能否成功举办,不如说他们是在关注上海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创意、创造、创新——自世博会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其永恒的主题。世博会从早期的集市延伸和拓展而来,它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它的发明,使人类社会找到了一种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为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的碰撞和聚集提供了一个跨越国界的大舞台。“一切始于世博会”。它的每一次举办,都引领了时代的发展,并产生思想碰撞,进发出新的火花,从而促进人类新一轮的学习、竞争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太原科技》2010,(11):112-112
每一届世博会上最受人关注的无不是那些能够展现科技创新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科技是历届世博会上令人难忘的亮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样是一场高科技嘉年华,本届世博会最吸引人的地方至少有六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10月31日晚,历时半年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畔圆满落下帷幕。尽管世博园区的喧闹已归于平静,但是本届世博会所倡导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仍将在信息技术的诠释下继续传承,启迪未来城市建设。回望世博会筹备和举办期间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不仅感慨,一个科学的总体规划和一条合理的逻辑主线,对世博信息化建设起到何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