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凤玉 《科技信息》2012,(28):185-185
众所周知,日本的筷子起源于中国,但在很多方面又不同于中国。日本人非常重视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日本有筷子节,有专门教授如何使用筷子的学校。在使用筷子时有很多讲究与禁忌,而且日本人也赋予了筷子很多的宗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
《世界博览》2012,(8):12-12
正在日本,"筷子"和"桥"同音,也被赋予了相似的内涵。世界上有40%的人吃饭时用手,30%的人用刀叉,剩下的都用筷子。日本人认为筷子是大约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从中国经由韩国传到日本的。在日文中,筷子的发音是"hashi",和"桥"同音,表达出在日本文化中,筷子被赋予了搭建各种文化桥梁的深刻含义,这从筷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形状和材料这一点上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日本有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但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日本约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中国现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毁坏大片森林,那氧气够不够?二氧化碳会不会弥漫整个上空,再加上一次性筷子的大量消耗,树木就会迅速减少,蓝天还会不会再现?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六年级数学  相似文献   

4.
春晓 《少儿科技》2015,(4):44-45
<正>牛奶有保质期,蛋糕有保质期,你听说过家用筷子有保质期吗?许多同学知道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要定期更换,可你知道筷子也要定期更换吗?你在享受美味时,是否留意到帮我们传递美食的餐具——筷子?家用筷子也有保质期家用筷子又不是一次性筷子,没有坏,为什么要换呢?同学们可能都有类似的想法。在众多材质的筷子中,许多家庭使用的是木筷和竹筷,而它们长期使用后,筷头易破损、开裂,食物残渣很容易残留在筷头缝隙中并滋生细菌。家用筷  相似文献   

5.
卢昊 《世界博览》2013,(18):42-45
厨台上的昂贵美味"日本文化是一个精巧的存在,它可以被盛在盘子上,慢慢地欣赏和品尝。"夜色初上,在东京涉谷的一家寿司店里,访日美国学者戈尔·史密斯用筷子夹起一块鳗鱼寿司,对笔者这样说。在过去五六年时间,戈尔·史密斯多次访问日本。好客的日本大学接待方和日本朋友经常邀请他品尝当地美食。比起东京繁复交错,让人头晕眼花的地铁网络,戈尔显然更熟悉日本的美食。事实上,与戈尔经历相同的外国人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都知道食品有保质期,也或许知道日化用品也有保质期。但你或许不知道的是,不少日用品也有保质期。如果不及时更换,而是让它们超期工作,其中积聚的细菌会慢慢侵入我们体内,或会导致病痛缠身。筷子即便清洗得再干净,使用超过半年的木质或竹制筷子在显微镜下也可看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使用超过1年,竹木筷子普遍会出现变色和脱皮的现象,已经无法彻底清洗干净。建议竹木筷子半年更换一次,或使用方便清洗的金属筷子。  相似文献   

7.
科学搜搜     
筷子变身双节棍 “哼哼哈嘿,快使用双节棍……”吃饭也能这么欢乐?没错,因为这双筷子够特别!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分不清楚这到底是一双筷子还是迷你版的双节棍。瞧瞧,双节筷子的末端用细细的链条连接起来,造型够酷,而且绝对不影响使用哦~  相似文献   

8.
<正>我有一个同学习惯用左手写字和画画,大家都说他是左撇子。那么,动物中也有左撇子吗?A: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右手做各种事情,只有少数人习惯用左手来做一些复杂的动作,如写字、握筷子等,这些人我们常  相似文献   

9.
发热手套这种手套由英国人发明,是用透气而不渗水的特种材料制作的,手套内装有发热剂,发热剂由还原铁粉、活性炭、氯化钠、补水剂和水组成。这种能均匀发热的手套,特别适于野外作业人员、登山运动员等在严寒的冬天使用。音乐手套这种别具一格的手套是由日本东京  相似文献   

10.
筷子,古称箸,它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而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在隋朝的时候,中国的箸食制度通过日本遣隋使传入日本,可以说以箸进食,是中日两国共同的进食方法.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日筷箸虽同出一源,却发展迥异.形成了各自的筷箸文化.文章通过两国筷箸历史的考证、筷箸的外形、材质及使用方法的比较来考察两国箸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说起食文化,秘鲁人确有引以为荣的地方。他们的食谱中既有独特的传统食品,又不乏外来的美味佳肴。笔者在秘鲁首都利马的日子里,常和使馆的同事到秘鲁朋友家里做客,有机会领略到这种兼容并蓄的风格。秘鲁人的饮食习惯受欧美影响较深,除了边远的农村以外,可以说是“全盘西化”了。秘鲁人吃饭不用筷子,这本是意料中的事,但所用诸多餐具中竟找不到中国人常用的碗,想来颇新鲜。秘鲁人吃面条,有中国式的,也有意大利的通心粉,但仍然不用筷子。如何将又软又滑又长的面条送入口中,一点也难不住秘鲁人,就像难不住西方人一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架甩动力线操纵飞机,为了便于初学者取材的方便,机身主体材料使用瓦棱板制造,其它部分使用的材料有方便筷子,大头针,塑料片,铅丝,胶水,透明胶;此外还要到建材商店买一组小包装的A、B胶(俗称哥俩好)。制作中将要用到的工具有刀片,尖头钳,铅笔,直尺,橡皮。  相似文献   

13.
新式筷子     
外国人爱吃中国菜,但会使用筷子的很少。香港有位外商,经过一番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式筷子(见图),这种筷子顶部连在一起,不能分开,但容易夹菜,特别适合外国人和病人使用  相似文献   

14.
赵萌 《世界博览》2013,(6):40-44
价值百亿的节目宝典中国为全世界制造电视机,但却很少制造原创电视节目。21世纪头十年,拯救中国电视娱乐的是英国人和荷兰人。毕梓姗(化名)在东京大学主修的是社会情报学,但她自己的爱好却是娱乐业。大学里组过乐队,排过舞台剧,还开过小型演唱会,毕业后,这个兴趣广泛的中国女孩顺理成章地留在了日本,如今她是Fremantle media日本制作公司的一位节目导演,她觉得日本的电视行业具有潮流感,充满竞争力。2011年7月,毕梓姗在日本一家电视台录制节目,这个机会让她邂逅了世界著名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Fremantle media的负责人。Fremantle media邀请她前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9,(3)
箸(Zhu)这个字现在很少用了,古时指的就是筷子。《史记》中提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说商代最后的君主纣用象牙作筷子,贵族箕子为其奢侈而哀叹。这是3900年前的事了。可以想见,普通质科的箸一定更早就在先民中广泛使用着。箸(筷子),是中国人特有的古老餐具,与独特的中华文化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中国的先民跟各种族同样,经历过以肉为主食的阶段,把生肉做熟也用烤法,刀和手就是餐具,也出现过叉具,古称为"毕"。据《礼记·杂记》和唐人的注释,"毕用桑,长三尺",是用桑树杈削成的,丧礼中要用它把肉从鼎镬中举出。显然"毕"与现代西餐用的叉子只有大小和质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吴辉 《科技信息》2012,(1):440-440,453
以在日本有留学经历的中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观察他们在日语的“请求”、“拒绝”、“道歉”这三种发话行为中所使用语言的倾向和特征,特别是“开场白”、“结束语”部分,考察中国留学生和日本人发话行为是否存在的差别。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具有高级日语水平(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的中国留学生,在上述“请求”、“拒绝”、“道歉”这三种发话行为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日本人大体相同,但在句末心情的表述上还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日益重视,纸制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纸突破了原有的使用领域,各种新型的纸制品已逐渐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据报道,近年来日本上市了多种新奇的纸制品.如无毒卫生的筷子,是采用柔软的纸脱水后经高压制成的,用后可回收再造纸.为了适应快餐的需求,日本厂家研制出形状各异的纸锅,它是采用硬纸压上薄铝制成的,耐热达200℃,可煮饭、炒菜、烧水.纸家具是日本厂家推出的另一种令人惊奇的产品,这种家具的基本材料是纸,经过压制一次成型,重量很轻,可随意组合,且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8.
刘兰瑶 《少儿科技》2012,(10):45-45
不久前,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任务,让大家根据橡皮筋做动力的原理制作“赛车”。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于是我请外公当参谋。 外公吩咐我找来橡皮筋、筷子、长木条、塑料板等材料。我在长木条上锯出两根长约23厘米的木条,再将两块塑料板用铁钉分别固定在木条的两端。这样,“车架”就做好了。  相似文献   

19.
<正>小事的谈资,生活之中无穷无尽,锅碗瓢盆皆可成为交响曲。一次性筷子在自然保护志愿者和相关组织中一直是个"入门"话题,但使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筷子,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并没有简单的答案。我曾见过一网友发布策划案,假想在南方某市发起把一次性筷子赶出该城的活动。策划案引用了上世纪末媒体的宣传资料,所谓扔掉多少双筷子等于毁掉一棵大树,或者全国每年吃掉多少亩森林。在痛惜森林被毁,绿色消逝的同时,对一次性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友谊,就历史的记载来看,从唐朝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我们翻开唐朝人的诗文集,几乎在每一部里都能看见以“送僧归日本”为题的或其他和日本诗人往还唱和的诗篇。开元天宝间(713-755),且有日本人朝臣仲满任唐朝中央政府的左散骑常侍,当时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的影响到今天还保存在日本的语文、宗教、文学、艺术以至风俗习惯上面。日本人用中文写的著作差不多可以抄成一本很厚的目录,中国有许多古书在本土佚去了的,到现在还在日本保存着,我们的音乐有早已失传了的,也还在日本流传、演奏。二十多年前我曾听过日本收灌的香乐唱片如“破阵乐”和“春莺啭”等,这都是我国早已失传了的唐代有名乐舞。从唐朝一直到日本明治维新,两国人民的来往和文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