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2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 随访6个月,20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鼻腔造瘘口通畅,1例阻塞.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方法,而且具有损伤小、方法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随访6个月,20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鼻腔造瘘口通畅,1例阻塞。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方法,而且具有损伤小、方法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2019年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60只眼)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30例),对照组行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30例).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4.
经鼻内镜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经鼻内窥镜Na:YAG激光对24例慢性泪囊炎患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治愈2,3例,治愈率95.8%,无效1例。造孔处上皮化平均时间:2个月内18例,2.5个月内5例,3个月1例。结论:经鼻内镜Na:YAG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治愈率高、面部无疤痕、出血少、进路直接、泪囊定位准确等优点,同时为传统手术失败提供了再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鼻内镜下鼻腔内鼻泪囊开放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4例患者随访半年,全部治愈.结论:对于因鼻泪管阻塞导致的溢泪患者,可考虑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内泪囊开放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利用内镜探索经鼻进路完成鼻眼区域的部分手术,使得一些眼科手术向微创、简单、并发症少且外型美观的方向发展,鼻内镜手术为该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途径。我院在鼻内镜下行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16眼,并不断改进术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婴儿早期行经鼻内镜下双后鼻孔成形术,探讨新型鼻腔支撑管在术毕固定支撑术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名经鼻内镜和鼻咽CT确诊为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初次手术年龄自出生后7 d至4个月,其中女性16例,男性14例,包括骨性闭锁12例、膜性闭锁5例及混合性闭锁13例.全部患儿在全麻下行经鼻内镜下双后鼻孔成形术.不同的闭锁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术毕留置自制新型鼻腔支撑管,根据留置支撑管时间将患儿分为3组:置管1个月以内组5例、置管3个月组14例和置管6个月组11例.术后观察症状改善程度及撤管后再发狭窄情况.结果:患儿术后鼻腔通气情况均有改善,均可经口进食,睡眠改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提高,并发症少.置管1个月以内组的术后再发狭窄率为100%,置管3个月组和置管6个月组的术后再发狭窄率明显下降(分别为7.14%和0.00%)(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术后再发狭窄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行经鼻内镜下双后鼻孔成形术可有效改善呼吸困难,采用自制新型鼻腔管支撑管是简单有效的支撑方式,术后留置3~6个月可有效预防再发狭窄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的临床观察,探讨鼻腔粘膜接触区与头痛的相关性及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的可行性。方法:统计52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患者术前及术后头痛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术后3~6月有效率为96.2%,12~24月总有效率为82.7%。结论:鼻腔粘膜接触是难治性头痛的原因之一,鼻内镜手术矫正解剖结构异常可缓解头痛,但鼻腔粘膜接触不是难治性头痛的唯一病因,术后应长期随访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断端的寻找方法及泪小管断裂吻合联合泪道引流管置管术的疗效,提高泪小管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泪小管断裂57例患者,采用在显微镜直视下寻找的方法,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和泪囊侧断端,置入硬膜外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端,留置引流管3~6个月,拔管后3~12个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治愈53例,拔管后泪道冲洗均通畅,无溢泪现象,4例主观感觉有少许溢泪症状,但冲洗泪道试验通畅,行泪道扩张冲洗2~3次后症状消失,无眼睑内外翻或泪小管撕裂等症状。结论: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端吻合术,较容易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手术成功率高,恢复泪道排泪功能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儿童鼻窦炎与成人鼻窦炎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旨在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适应症及手术方法,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经系统药物治疗、辅助性手术无效的儿童鼻窦炎患者32例(59侧)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mini-FESS),解除鼻窦口的阻塞,处理严重的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并术后处理、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其中15例治愈(46.9%),11例好转(34.3%),6例无效(18.8%),总有效率81.2 %,其中9例(13例/59侧)发生鼻腔粘连(22.0%),再次手术4例,未见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手术中鼻腔结构的处理、术后鼻内镜下换药和综合治疗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体会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的16例梗阻性脑积水。结果:16例梗阻性脑积水中,完成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5例,中转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随访4~12个月,症状明显缓解12例(有效率75.0%)、症状无变化2例、症状复发1例、症状加重添加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复查头颅CT、MRI,脑室缩小7例(43.8%)、无明显变化7例、略变大2例。结论: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微创、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鼻腔、上颌窦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柯-陆氏手术进路与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治疗32例鼻腔上颌窦病变。结果:治愈率为93.75%(30/32)。通过该手术治疗的病例经0.5~2年的随访,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合理,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易清除病变组织,是防止疾病复发,保留鼻腔、上颌窦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路旭伟 《甘肃科技》2022,(14):116-118
分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将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穿刺组(给予鼓膜穿刺术)和置管组(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各40例。比较2组患者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听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穿刺组治疗后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愈合时间相比,置管组明显降低(P<0.05);与穿刺组治疗后临床疗效72.50%比较,置管组92.50%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骨导听力、气导听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与穿刺组相比,置管组明显降低(P<0.05);与穿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0%比较,置管组5.00%明显降低(P<0.05)。分泌性中耳炎使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可明显减少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听力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根据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理阻塞窦口引流的病变组织,扩大额窦开口,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术后定期冲洗,清理鼻腔及鼻窦。结果术后随访4-24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复发情况,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准确寻找并开放额窦开口且保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彻底清理额隐窝并尽可能保留窦口周围粘膜,正确开放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内镜鼻内手术30例术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鼻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通过对30例内镜下鼻内手术后处理的临床分析,进行总结.结果:随访6个月后,24例无复发及并发症,3例发生粘连,3例随访失踪.结论:术后治疗对鼻内镜手术的整体疗效极其重要,换药时间不少于8周.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鼻后段出血医用生物蛋白胶止血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孔等处难治性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对21例鼻后段难治性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止血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1例患者均在1次处理后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对鼻后段难治性出血的治疗疗效明确,无痛苦,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 根据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理阻塞窦口引流的病变组织,扩大额窦开口,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术后定期冲洗,清理鼻腔及鼻窦.结果 术后随访4~24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复发情况,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准确寻找并开放额窦开口且保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彻底清理额隐窝并尽可能保留窦口周围粘膜,正确开放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应用Na:YAG激光在现代白内障手术前做晶体前囊膜切开术394例417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65眼,外伤性白内障26眼,并发性白内障19眼,先天性白内障7眼。术中玻璃体脱出18眼占4.3%,前房出血12眼又占2.9%,瞳孔移位79眼占18.9%,全部病例术中瞳孔区透明无残余皮质,而且术后角膜内皮水肿轻、恢复快、矫正视力理想。与传统截囊方式比较:裁囊充分,简化手术程序,并发症少,并就激光晶体前囊膜切开术后眼压升高的机制进行探讨,提示在白内障术前1~2小时内做激光晶体前囊膜切开术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王惠红  可喜来 《甘肃科技》2011,27(22):149-150,95
探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原发性翼状胬肉40例50眼,男10例,女30例,年龄40-72岁,平均56岁。10例双眼。分别行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应用裂隙灯观察植片成活情况。非接触式眼压测眼压,术后口服中药,随访6个月~2年。术后植片均成活。48眼治愈,1眼复发,1眼出现复视。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重建角膜缘的正常结构,有效地阻止异常结膜源性组织的再侵入,术后口服中药调理以后,大大降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无创口鼻泪管钻切术联合丝裂霉素泪囊注射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用12号带针芯空针插入泪道,拔除针芯,空针在上下抽动的同时前、后、左、右摆动钻切阻塞的鼻泪管,直至阻塞部位松驰空虚后,注入混合均匀的丝裂霉素、红霉素眼膏于泪囊内.结果 30例45眼,观察2个月~2年,治愈20例30眼,治愈率66%.结论 无创口鼻泪管钻切术联合丝裂霉应用治疗鼻泪管阻塞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术后面部不遗留瘢痕,特别是不受条件限制,更适合农村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