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开采以后,注气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法。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与地层原油的性质密切相关。通过PVT分析和混相压力的测定,研究地层原油性质和注气后地层流体性质变化情况可为注气决策提供基本依据。分别选取了不同采油厂有代表性的5个区块,进行地层原油相态特征和注CO2后流体相态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测定其中的两个区块地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评价辽河油田稀油区的地层流体性质和预测注CO2提高采收率潜力。结果表明:辽河稀油区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有一定的潜力,但难以到达CO2混相驱效果。 相似文献
2.
Fei Wang XiangAn Yue ShaoLiang Xu LiJuan Zhang RenBao Zhao JiRui Hou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13):2256-2262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eionized water in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microtubes with diameters of 14.9, 5.03 and 2.05 μm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eionized water in microtubes with diameter of 14.9 μm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classical Hagen-Poiseuille (H-P) equation, but for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microtubes with smaller di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the prediction of conventional theory, and the discrepancies are influenced by wettability of the microtubes and increase as the Reynolds numbers decrease. Besides, flows of fluid in cores are the macroscopic reflection of flows in countless mi- cron-sized pore throats, the influence of wettability on microscale flow in pore throats will cause the change of seepage characteristic in cores. Therefore, flow experiments of brine through cores with different wettabilities a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ettability exerts similar influence on water flows in cores and microtubes.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层CO2-N2复合驱提高采收率,以大庆外围YS油田的特低渗透油层为背景,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两方面的研究。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GEM模块,建立了一维长细管、均质、非均质理想模型及五点法井网单元模型,分别对CO2-N2复合驱的驱油方式、影响因素、五点法井网单元模型下的段塞组成进行了模拟计算及分析。与此同时,在室内分别选用30 cm长的低渗透、特低渗透天然岩心,各进行了5种不同驱替方案的实验研究,确定了CO2-N2复合中CO2合理段塞尺寸及驱油效果,并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低渗-特低渗透油层CO2-N2复合驱不宜采用CO2与N2混合驱方式,而应采用一次注入合理的CO2段塞(约0.3PV)+N2的段塞组合驱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CO2用量,而且可以充分发挥CO2与N2各自的优势,获得优于全部注CO2驱的驱油效果;且油层渗透率越低、渗透率级差越小或长厚比越大,越有利于提高CO2-N2复合驱采收率;厚度小于井距1%的油层也有利于CO2-N2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CO2驱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平 《科技导报(北京)》2011,29(13):75-79
CO2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幅度已经超出了其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CO2的地质处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入油气田,不但封存了CO2,而且还可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国外注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中国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引起采收率低的现状,在分析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归纳了CO2驱油技术中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两种作用方式的研究现状。通过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提高采收率应用情况分析指出,CO2作为一种有效的驱油剂,CO2驱能得到明显的增油降水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总结了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积极开展注CO2驱油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建议,并对CO2驱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注入速度、注入方式、段塞大小及气液比等注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O2能很好地改善原油性质,CO2溶解能力强,能有效增加地层弹性能量,降低原油黏度;但是注气参数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大,气水交替注入方式优于连续注气开发,最优注气量为0.3PV,最佳注气速度为8 103m3/d.采用变气液比的方式开采,可以缩短投资回收期.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及类似油田的注气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空气、泡沫驱提高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谷驿油田唐80井区为特低渗透、低产、低饱和轻质油藏,油藏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在2007年9月份开始试注空气、泡沫,目前试验井组丛54.丛55增产较为显著,油井含水率明显降低,为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8.
XU ShaoLiang YUE XiangAn HOU JiRu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7,52(6):849-854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eionized water in microtube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2 to 30 μm a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microtubes with diameters of 16 μm and larger one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classical theory. However, as the diameters are de-creased to 5 and 2 μm, the nonlinear flow characteristics prevail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departure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redictions of the conventional theory, and the smaller the diameters, the larger the departure. As the Reynolds number increases, the degree of nonlinear flow characteristics decrease gradually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 The minimum Reynolds number in this study is only 2.46×10~(-5). 相似文献
9.
芽孢杆菌L-32发酵条件优化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筛选得到了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菌株 ,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 (L 32 ) ,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条件 ,并确定了厌氧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时的培养基成分。通过补加葡萄糖使其浓度保持在8g/L的方法可以提高菌体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 ,L 2 3可以以原油为碳源生长 ,并能在降低原油粘度的同时使原油培养基内水相的pH值下降。L 2 3能提高实验岩心的原油采收率 ,即在关井 96h后 ,L 2 3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 9.6 %左右。 相似文献
10.
燃烧管试验是注空气评价过程中的重要试验,其目的是研究注空气过程中原油在地层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在Calgary大学长1 m、渗透率为1.457 μm2的填砂管中,对鄯善轻质油藏原油进行注空气燃烧管试验.分析了提高原油采收率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燃料、产出气的组成、产出油和水的量以及注空气温度前沿推进速度.对脱气油注氮气,驱油效率可达到64%,在此基础上注空气,驱油效率可再提高23%,同时燃烧消耗10%的原油,但注空气时不能持续燃烧,进行二次点火后才可完成试验. 相似文献
11.
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蒸汽驱试验区为背景,在实验室进行了10 m长天然油砂填砂管单管及不同渗透率级差双管模型驱油实验,以实际生产可实施的二氧化碳-蒸汽交替频率,研究了蒸汽驱后二氧化碳-表活剂-蒸汽复合驱的最佳复合段塞尺寸、二氧化碳-蒸汽最优交替比例以及复合驱对非均质油层渗透率级差的适应性,优化了二氧化碳-表活性剂辅助蒸汽驱的驱替方式。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蒸汽驱后二氧化碳-活性剂-蒸汽复合驱中,二氧化碳-蒸汽最优交替比例为1∶1,且现场注汽生产每2周交替1次为佳;活性剂-二氧化碳复合段塞以0.3 PV为宜;非均质模型渗透率级差在1~4.29范围内,采用二氧化碳活性剂蒸汽复合驱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非均质油层蒸汽驱后的采收率,是蒸汽驱后期开采稠油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 CO2 吞吐的生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实验 .着重研究吞吐时机(水驱后 CO2 吞吐 ,自喷后 CO2 吞吐 )、降压方式 (一次降压 ,多级降压 )、原油粘度 ( 1 1 .7,2 0 ,1 0 0 ,1430 ,2 5 4 0 m Pa·s)及 CO2 注入量、井底流压等因素对产油量的影响 .得到了实验条件下所研究的因素与周期产油量的关系曲线 .研究认为增加 CO2 注入量或降低井底流压、一次降压能够提高产油量 ;对稀油油藏 ,水驱后 CO2 吞吐的周期采出程度可达 2 %~ 3% ;对稠油则因其粘度的大小 ,换油率的大小不同而有差异 ,原油粘度增加吞吐效果变差 .该研究对 CO2 吞吐现场应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注气段塞大小不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也不同的问题,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鄯善低渗油藏水驱后烃气连续驱以及水驱后注0.3HCPV、0.6HCPV烃气后再水驱三种注气段塞大小提高驱油效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相对稍早,而水驱后连续注气与水驱后注0.6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较接近;水驱后连续注气气油比远高于水驱后注0.3HCPV、0.6HCPV烃气再水驱的情况,而注0.6HCPV烃气再水驱的气油比又高于仅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水驱后注0.3HCPV、0.6HCPV段塞烃气后再水驱时分别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6.41%和13.61%,水驱后连续注烃气可在0.6HCPV注气量基础上驱油效率增加0.79%,增幅不大,说明注入0.6HCPV是合适的注入量。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十年中,北美致密油气的开发技术日渐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是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技术的结合。然而,现有依靠天然能量的衰竭式开发只能采出超低渗储层中的少部分原油(采出程度低于10%),导致致密储层中仍存在大量剩余油。因此,非常规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日趋重要。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致密油产量来自美国,其开采技术在非常规致密油的开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在过去的十年间,北美的石油公司已经对针对致密低渗油藏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进行了许多现场测试。鉴于美国在非常规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中具有领先地位,重点对北美致密油资源开发中提高采收率措施的现场经验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指出了其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此项研究对于中国未来超低渗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注空气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但对于中高渗、非均质油藏,单纯注空气容易引发气窜,加剧老井腐蚀,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此类油藏进行空气驱,需要加入泡沫进行封堵和流度控制。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空气泡沫封堵能力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空气泡沫段塞在不同驱替方式和不同驱替速率下的流度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空气泡沫稳定性有不利影响;在实验压力范围内,高压可以提高空气泡沫的稳定性;当气液比在1∶1~2∶1之间时,空气泡沫的封堵能力达到最大值;泡沫段塞后气驱,体系阻力因子先增大后减小;泡沫段塞后水驱,在一段时间内体系的阻力因子持续增大;无论是泡沫段塞后气驱还是泡沫段塞后水驱,较高的注入速率会带来较强的封堵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三塘湖油田致密油注水吞吐轮次的增加,油水置换效率急剧降低。为研究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提高致密油渗吸采收率,通过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并发明定量测量黏附油的渗吸实验装置,研究致密油岩心渗吸机理及表面活性剂吐温20、吐温80和仲烷基磺酸钠+椰子油二乙醇酰胺(WLW)溶液对致密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孔喉中的渗吸滞留和岩石表面黏附油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渗吸的进行毛管动力减弱,无法克服流动阻力;分散乳化油滴、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润湿性、降低黏附功降低因子,可以降低流动阻力、提高渗吸动力或者提高渗吸的毛细管动力与阻力差值,提高油水置换效率,实现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采收率的目的。研究结果为采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采收率的深入研究及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在海上油田蒸汽吞吐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稠油油田的地质油藏特性、钻完井方式、平台空间及操作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海上油田蒸汽吞吐的应用难度高于陆上油田。蒸汽吞吐化学增效技术通过在传统蒸汽吞吐注入流体的基础上添加化学增效复合药剂的方式,能够在热采效果的基础上,扩大波及体积、提高热采洗油效率以及降低原油黏度,从而改善稠油油田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从化学增效机理、室内物理模拟以及渤海某油田数值模拟实例的角度,探讨并评价了该技术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和经济性。基于渤海油田某区块矿场试验方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经过7个周期热采化学增效剂吞吐,在常规热采基础上增油幅度达16%,投入产出比达1∶6.3(油价按40美元/桶计)。该技术成果为深入开展海上油田热采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为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波采油是一种利用电磁能高效转化的新型采油技术,在非常规油气绿色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大量文献调研,通过对微波采油进展的探讨,分析出微波采油的四种提采机理及应用现状。研究认为:微波采油的提采机理包括作用于原油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以及对储层产生影响的造缝作用和润湿反转作用;微波在采油生产中常用于进行原油分离、破乳、脱蜡、解堵等;在对稠油等非常规油藏进行开发时,以蒸汽为主的单一热采措施增产效果有限,微波辅助蒸汽热采以及纳米催化剂辅助微波采油是未来微波采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三元复合驱体系/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大庆原油间形成低界面张力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降低界面张力方面,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而聚合物与碱、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超低界面张力的形成机理,并研究了碱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复合体系/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