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萍 《江西科学》2013,(6):838-840,867
随着通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图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一个基于ARM和嵌入式Linux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设备前端采用USB接口的摄像头采集原始视频图像,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JPEG压缩编码和网络打包处理,变成基于TCP/P协议的数据流,然后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发送到监控终端上.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图像监控系统存在受地形限制的弊端,导致发现不及时和定位难的缺陷。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与ZigBee技术相结合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该系统以ARM芯片S3C2440为处理器,采用以LCD触摸屏为交互界面,运行Linux操作系统,通过前端高清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经视频采集压缩卡对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后,通过每个子模块的中ZigBee路由及终端节点组成的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的传输,所有信息汇总后由ZigBee协调节点模块经北斗卫星网络进行实时传输,从而达到远程图像监控的目的,经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传输稳定、使用领域广阔和覆盖面积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低带宽通用的网络传输视频数据的方法,该方法的硬件采用德州仪器ARM+DSP双核的视频处理平台;软件使用基于流水线方式的多媒体框架GStreamer技术,实现了视频采集、H.264压缩与网络传输的功能;最后通过服务器将视频显示出来,服务器在Linux操作系统和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都可以将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播放出来,达到远程传输实时监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图像监控系统。以S3C44B0X为核心,通过USB摄像头进行图像的采集,利用JPEG算法将摄像头采集的数据进行压缩编码,采用GPRS无线传输模块将压缩后的信息传输给远程的PC机,通过可视化软件Labview编写能恢复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将图像进行实时的显示和控制的上位机软件。本系统对于数据的采集不局限于固定的地点,并且利用无线传输成功的实现了远程的监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COALL2440开发板为硬件平台, 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 并用USB视频摄像头和无线网卡, 通过对系统内核的配置, 底层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和上层应用程序的设计, 构建嵌入式视频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 通过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远程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法, 解决了视频图像只能在PC机上进行监控的局限, 使视频图像能
直观地显示在智能移动终端上, 从而提高监控系统的拓展性、 安全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实现配电网的远程实时监控,提出了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方案,并据此方案设计了能够实现图像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由监控终端和后台服务器组成;监控终端用于获取配电网现场运行图像等信息,后台服务器用于实现监控数据的接收、处理和显示;监控终端以ARM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以具有串口功能的摄像头模块实现图像的摄取,利用GPRS模块实现了远程联网及数据传输。在服务器端编写了服务器程序,实现了网络监听、数据接收及图像处理,实现了配电网的远程视频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COALL2440开发板为硬件平台,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并用USB视频摄像头和无线网卡,通过对系统内核的配置,底层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和上层应用程序的设计,构建嵌入式视频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通过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远程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法,解决了视频图像只能在PC机上进行监控的局限,使视频图像能直观地显示在智能移动终端上,从而提高监控系统的拓展性、安全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植物病害监控,研究了基于DSP的图像压缩编码,构建植物病害监测系统.系统通过CCD进行视频信息的采集,基于TMS320DM642 DSP多媒体处理芯片采用H.263编码技术进行压缩编码,并将压缩后的数据经以太网传输至控制中心,进行图像识别分析,从而实现病害监控.测试表明,系统可成功进行图像的采集、压缩编码,并在PC端接收到压缩的图像.  相似文献   

9.
吴镝  段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11):3010-3013
给出了一种基于B样条小波的工业视频图像自适应压缩方法,重点阐述了小波图像的目标区动态检测方案和自适应量化方案.同时给出了自适应码率控制模型,并提供了硬件实现平台.此方法能根据可用传输带宽自适应改变传输码率,达到充分利用带宽实时传输工业视频图像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实时性好,码率可最低降为25 kb/s,能较好地满足极低码速率下工业视频监控图像的传输.  相似文献   

10.
采用ARM9芯片作微处理器设计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嵌入式Linux系统采集USB摄像头视频数据,经JPEG编码压缩;ARM9芯片的控制数据采集、传输;通过无线局域网技术发送到接收端,再将视频数据提交给监控PC;最后由视频应用客户端将接收到的压缩数据帧重组、复合,实现无线视频监控.  相似文献   

11.
将小波理论应用于视频和图像的压缩是目前国内外十分重视的图像压缩技术。小波分析技术和多分辨分析理论改善了基于分块DCT变换的压缩编码技术的方块效应和飞蚊噪声的不足。小波理论将是未来视频和图像压缩标准的一项核心技术。目前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压缩算法主要可以分为基于空域运动补偿的小波视频编码(MGDWT)、基于变换域运动补偿的小波视频编码(DWT—MC)和含运动补偿的三维小波视频编码(MC-3DWC),小波视频和图像压缩的发展及研究热点主要为小波图像压缩新技术的研究、运动补偿技术的研究、利用人的视觉生理特性进行小波视频和图像压缩的应用研究,以及小波视频压缩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提出基于RGB彩色空间的运动补偿与分形压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先区分出彩色视频序列的I帧和P帧,同时分别分离出R、G、B三种颜色;其次对于I帧每种颜色均单独采用分形图像压缩算法进行编码,对于P帧每种颜色均通过运动补偿进行预测编码,得到运动误差,而这些运动误差的数值是很小的,有很大的相似性,此时采用自适应四叉树的分形视频压缩方法来对运动误差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分形视频压缩相比,该方法能够在保证压缩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压缩比.  相似文献   

13.
测井电缆的数据传输带宽非常有限,图像压缩是井下电视研制的关键技术.基于小波变换的井下电视图像压缩系统通过小波变换、子带编码、自适应量化和熵编码进行图像压缩,采用质量盒控制、背景对比度控制和场频控制技术,实现了较高的压缩比.该系统采用DSP控制技术和图像压缩专用芯片,使图像压缩比和数据流量易于控制,适用于单芯电缆、多芯电缆和光电测井电缆的图像传输.图像解压缩回放过程中采用了插场技术,实现了PAL制式视频50场/秒的实时运动图像播放速度.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网络应用之外,集音频、视频和共享数据于一身的流媒体网络通信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重要应用和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IP网络存在着延时、误码、丢包、带宽波动等问题,使得其无法为实时视频传输提供服务质量保障,为此介绍了提升小波和嵌入式零树编码的理论知识,设计了一种提升小波和嵌入式零树算法相结合的可伸缩性编码方案,从而满足诸如渐进传输,图像渐现等网络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对小波压缩后的同心拼图数据进行实时解码绘制三维场景的方法.为了实现压缩场景的实时重建,提出了一种渐进逆向小波部分解码方法PIWS.基于上升型小波的渐进式运算特点,设计了一种混合的缓存结构,通过存储和索引上升运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进行计算,提供了对三维小波压缩数据的快速随机选择解码,实验结果证实PIWS方法能够有效的支持同心拼图压缩场景的实时绘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整数小波变换的数据隐藏的算法.该算法把秘密数据先进行无损加密和压缩,而后嵌入到图像整数小波变换后的高波子带系数中.解决了提取信息中的虚假信息取舍和小波反变换时的灰度值溢出问题.对比实验表明:能够嵌入大容量的数据,而且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运行在嵌入式Linux平台下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案.该系统以ARM9微处理器S3C2440作为主处理器,通过USB摄像头采集视频信息,采用JPEG进行视频压缩编码,并基于TCP/IP协议实现视频图像数据传输;通过Javaapplet技术,实现视频图像在网页上的接收和显示.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Web服务器中的视频监控画面.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整体工作稳定,监控画面清晰流畅,网络延迟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远程塔台视频数据单一、离散,无法获取飞行器实时航班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民航ASTERIX数据与机场视频监控信息融合方法。首先在相机视场内采集全球定位坐标及对应图像,利用图像单应模型,得到GPS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的关系矩阵;结合单应矩阵和民航数据提取的飞行器GPS坐标,计算出飞行器ASTERIX数据对应的像素坐标;同时通过视频检测跟踪方法,完成飞行器在视频中的定位;最后对飞行器在视频中运动轨迹和ASTERIX数据轨迹进行匹配,实现视频中飞行器显示对应航班信息。在典型机场开展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不仅能精确检测飞行器位置,而且在视频中准确显示对应航班信息。  相似文献   

19.
智绪龙  张冬梅 《科技信息》2010,(35):J0064-J0065
由于受无线信道带宽的限制,现有编码技术不能很好的实现实时传输。在分析现有编码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质量的小波变换分级编码算法。该方法通过实时监测信道质量,采用小波变换的分级编码技术进行视频编码,在传输时自适应的改变视频传输编码层,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实时视频传输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申晓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797-4803
分析车牌识别系统的数据采集过程,提出关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车牌识别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对采集的车牌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将车牌图像变换成易传输,数据量较小的图像数据,使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以及小波逆变换对来自传输设备的车牌图像进行重建,并实现原始图像精确和近似重构。由仿真可知,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车牌识别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过程,降低了传输数据量大小,并易于图像数据传输,且能以较小误差实现车牌图像的重构,同时有相应的硬件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