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分析了真丝摩擦系数对舌针成圈过程的影响.对真丝采用了三种不同前处理工艺,并对所编织的丝针织坯布进行实物质量分析,得出了降低摩擦系数并改善丝的平滑性能才能顺利编织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316L不锈钢与45#钢在去离子水、二硫化钼水基润滑液、30#机械油3种工况下,分别改变其载荷进行滑动摩擦实验,比较其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载荷为250N时,MoS2水基润滑液润滑工况下的摩擦系数比去离子水工况下降低67.3%,磨损量降低了83.5%;摩擦系数比30#机械油工况下增加12.5%,磨损量增加147.1%。  相似文献   

3.
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压烧结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以SiC为过渡层的聚四氟乙烯(PTFE)自润滑复合涂层,同时对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制自润滑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为0.155,微大于纯PTFE涂层的摩擦系数(0.105-0.16),小于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0.18~0.23),且其摩擦性能更稳定,磨损量约为纯PTFE涂层磨损量的1/50,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5.
支持印量机是在统计学习理论最新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崭新的学习系统.支持向量机算法通过支持向量控制学习机器的容量.为了控制支持向量的数目,Schφlkopf等提出了v-支持向量机.研究了v-支持向量机的若干性质,并给出了相应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6.
周易 《应用科技》1998,(10):20-20
水稻抛秧种植法是将根部带有营养土钵的水稻秧苗均匀地抛撒出去,使其在特定的速度和重力下自由落入田间的一种水稻移栽方法,具有不伤根、不伤率、无返青期。生长快、分获早、病害轻等特点。抛秧有人工抛秧和机械化抛秧两种方式。人工抛秧会受到体力或手势不当及熟练程度的影响而造成均匀度差、抛秧密度难以控制、秧苗入土深浅不匀及抛秧质量不稳定等缺点。机械化抛秧克服了人工抛秧所存在的问题,它是利用转盘离心力的作用将秧苗均匀地抛撒出去,速度快、工效高、抛秧匀、质量好、成本低、产值高、效益好。机抛秧对秧苗和整地质量都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支持向量机是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新一代学习机器.它使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给出了实际风险的上界,运用该技巧,较好地解决了学习问题.而神经网络则采用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会出现过学习现象.根据证券指数等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即近期数据要比远期数据重要,重要数据点要求比较小的误差而提出了加权支持向量机算法,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相比较,加权支持向量机在证券指数预测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黄麻精纺机在卷绕过程中纺纱张力不均匀和毛毡阻力子使用时间长久后造成纺纱张力增加的缺点,本文提出加装簧片式阻力子的改进措施.由于筒管座对呆锭盘的摩擦系数发生变化,从而有利于控制纺纱张力.通过对纺纱张力的测定与分析,说明簧片阻力子有自动调节纺纱张力的功能,使平均纺纱张力变化很小.由于平均纺纱张力减小,可降低机器负荷和降低细纱断头率,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簧片阻力子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苏芝仙 《遵义科技》2003,31(1):40-42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旱育抛秧亩产529.5kg,比旱育秧宽窄行(对照)增产9.O%,差异显著,且旱育抛秧比宽窄缩短8d成熟,旱育抛秧增产早熟的主要原因:根系发达,分蘖早而多,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  相似文献   

10.
带约束的平行机排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带资源约束和机器准备时间的平行机排序问题,资源约束是指每个机器最多加工κ个工件.首先对一般情况下的同型机的PLPT排序进行了讨论;并首次对同类机排序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个FLPT近似算法,同时对m=2时证明了PLPT排序的最坏情况紧界是2.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浮阀塔板为例,具体分析了塔板上气液两相存在时塔板总压降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提出了相当干板压降ΔΓ_(Dc)J及相当液层压头ΔP_(Lc)的概念,建议将传统的“加和模型”修正为:ΔP_T=ΔP_(Dc)+ΔP_(Lc)文中对锥心浮阀塔板的压降值用 Princl 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测试,得出了文中“修正加和模型”中的 C_3,C_(l-g)及 h_l 的计算式.本文“修正加和模型”计算式,不仅可用于锥心浮阀塔板,而且与文献发表的 F_(-1)型浮阀塔板用于柴油—空气系统的压降实测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SVM在金属塑性成形摩擦系数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摩擦系数较难确定的客观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能够快速预测摩擦系数的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金属塑性成形中润滑油、模具表面粗糙度、滑动速度和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与摩擦系数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具有很好的精确度和预测性,为摩擦学设计和程序化计算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方便且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醇类物质在高载高速工况下的润滑性能,尤其是碳链、羟基与润滑性能的关系,开展了碳链长度、羟基数目对醇类物质润滑性能影响的研究。利用四球摩擦机调查一系列醇类物质的摩擦学性能,结合黏度仪、透射电镜和拉曼等检测手段,探索碳链长度、羟基数目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碳链的增长磨合期变短、摩擦系数达到稳态的时间变短、磨损率降低;随着羟基数目的增多磨损率降低、无明显磨合期和摩擦系数持续波动(乙二醇)或持续降低(甘油)。摩擦诱导形成的石墨烯较无定形碳更能有效地促使摩擦体系达到稳定的摩擦系数,缩短磨合期,研究结果可为醇类物质在机械设备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轴向柱塞泵配流副低压区织构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为研究低压区织构化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的摩擦磨损性能,设计了配流副的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织构化配流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无织构配流副的摩擦磨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压区织构化的配流副能够有效减小摩擦系数,最大减摩率可达29.11%;低压区织构化的配流副比无织构的平均磨损体积要小,且整个摩擦面磨损较为均匀,降低了配流副的偏磨.初步磨损试验表明:平均磨损体积量对表面织构面积率和直径较为敏感,最小平均磨损体积量出现在微凹坑直径100~200μ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使用自主研发的金属板材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在不同拉速、不同压力条件下,测试了6016铝合金板材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变摩擦系数值和平均摩擦系数值。建立了铝合金板材胀型实验数值模型,模型中输入平均摩擦系数来考虑摩擦边界条件,分别选取成形极限图以及临界厚度减薄率作为铝合金板材断裂准则,采用有限元法对数值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并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成形极限图作为模型断裂准则计算时,裂纹起裂位置及区域与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采用临界厚度减薄率作为模型断裂准则计算时,裂纹起裂位置及形貌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证明了本文研究所得的临界厚度减薄率准则可以用于预测铝合金板材在冲压成形过程中裂纹的产生及扩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干平整轧制过程中工作辊与带钢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仅能定性分析、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充分结合平整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基于粗糙度的基本理论,根据干平整轧制过程中摩擦特点构造了反映工作辊及带钢表面粗糙度与摩擦系数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模型计算策略,并将其应用到宝钢冷轧薄板厂1 220平整机组的生产实践,定量分析了工作辊及带钢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轧制压力的预报精度与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聚合膜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MHK500环块摩擦磨损机上的试验表明,在不同的润滑油中加入可聚合单体,可以有效降低金属表面的摩擦磨损,使润滑油的抗极压和抗疲劳性能都有显著提高·通过付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表明,由于摩擦表面生成原位聚合膜,使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高真空中机械设备使用的螺栓由于清洗、螺纹表面的油脂被脱去 ,使其摩擦系数急剧增加 ,拧紧回转力矩和预紧力的离散度增大 ,出现咬死现象 .为减少摩擦系数 ,提高联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得到一种适用于高真空中机械设备螺栓及联结件使用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9.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经典粗糙集的机器学习,只有学习者的分类被完全包含在导师的分类中时,才形成决策规则,条件比较苛刻;而基于可变精度粗糙集理论的有导师机器学习,根据学习者的分类包含在导师的分类中的包含度αi,与事先给定的精度系数β的比较,来求取具有一定相容性的决策规则,该方法更具有灵活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含片状纳米石墨粒子润滑油的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湿法化学研磨方法制备了纳米石墨滤饼,并通过相转移方法移入润滑油中。获得了分散稳定性良好的纳米石墨润滑油。使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抗磨性、承载能力、摩擦系数,通过扫描电镜对磨斑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开初步探讨了纳米石墨减摩机理。研究表明在392N的负荷下,在基础油中加入纳米石墨颗粒时,其磨斑直径可由0.52mm下降至0.46mm,摩擦系数由0.0867下降至0.0612,承载能力基本保持不变,认为其中纳米石墨粒子在摩擦面之间所形成的石墨层起到了抗磨减摩作用,所以含有超细石墨颗粒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