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是高校档案实行科学化管理的目标。同时也是促进高校教学、行政、科研、后勤、学生管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简论高校数码照片档案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校数码照片档案的科学管理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数码照片档案科学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应包括归档范围、鉴定、标注等。同时,应做好高校数码照片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邓淑莹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4,(16)
本文主要介绍了林业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而对我国未来林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并对林业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出几点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刍议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静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2):259-260
介绍了科技档案,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针对目前高较食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系统仪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机构设置、工作范围及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探讨了高校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其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基本途径。文章认为,高校档案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职能不全、效益失衡是两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加强双重职能,提高两个效益是新形势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主张从加大“一法两令”的宣传力度、建立监督机制等五个方面改革和发展高校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高等学校科技论文档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管理体制、职责范围、工作重点、运行机制等多方面探讨了科技论文档案工作的特点,以及进一步加强科技论文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王少君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2):84-86
教学档案是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历史记录。阐述了高等院校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理念、规范和标准化意义及实现高校教学档案信息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叙述海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目前广西档案管理的情况,提出了3点建议,多方位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加快科技兴海计划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12.
13.
析论科技档案的鉴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玲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0):21-22
科技档案的鉴定工作同其他科技档案业务工作一样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一项日常管理工作。科技档案的鉴定决定科技档案的真伪、密级以及存毁等,它决定档案室库藏档案的质量。文章分析了目前鉴定工作不能进行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危害,提出了进行科技档案鉴定工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研管理的量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滨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1):92-94
指出了量化体系可有“比较模式”和“管理模式”2种,在对2种模式量化体系的权威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科学性远未达到理想目标时,“管理模式”的量化体系中政策导向性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管理目标及其量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科研工作的成败,科研管理起着导向作用,而科研工作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高校未来的发展.从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发,提出高校科研管理的目标以及搞好高校科研工作应采取的量化体系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市场化体制改革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科技情报机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未来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在横向合作与共享、纵向形成核心竞争力两方面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将突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核心业务的发展,坚持情报研究特色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的发展模式,形成更广范围内的科技情报合作。 相似文献
18.
易利群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103-104
以挖掘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潜在价值为出发点,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科技档案工作思路和方案,并对开展科技档案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已成为各方争夺的主要目标。为了解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特征,本文以167位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流动现状、机构角度、地域角度、职务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存在以下特点:流动属于合理范围内的正常流动,但存在机构、地域聚集特征;在职时长有缩短化趋势,流动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华北华东等地区同区域流动特征明显,东北西北等地区人才单向跨区域流动特征明显;同省份机构存在密切流动关系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