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文化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产力既具有整体生产力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文化生产力的提出,表明了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文化生产力语境是在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来解读的,在马克思的文化生产力语境下,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现实,"文化产业"应有着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读。"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产品的商品化,而不是泛指文化的商品化。其次,文化产业是文化传播和弘扬的重要途径,因而也是实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密切联系,并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等方面对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进步全面推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与此同时,整体上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了人们思想现念的全面转变,使得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诸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及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先进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产业作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一开始就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着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科技进步往往还会引发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够极大地提升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影响力、表现力、传播力和吸引力。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高校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一)高校文化产业是文化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高校向社会文化产业输送顶尖人才的前提是,它已经具备了建设和经营文化产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将这种文化力量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不仅可以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且有助于高校在文化产业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体系,并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产力是指文化作用于生产力并在促进生产力变革、解放、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是指马克思主义文化对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推动力。解放、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提高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自身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引导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自身与各种文化传播介质相融合的能力;必须繁荣马克思主义文化,壮大马克思主义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和谐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力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亦即民主法制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亦即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准则,人自身的和谐亦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和谐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国际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加快我国文化经济发展步伐的宏观策略为提高对文化生产力功能的认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分类发展;加强政府在发展文化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劳动力和住房市场均衡模型,探究了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住房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的影响,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2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会引起房价上涨,且第三产业的效应强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房价上涨的动力.住房价格上涨是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中央政府建立"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的调控措施不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政府应当重点引导产业和劳动力向中小城镇流动,促进中小城镇与大城市产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建设以市场自我稳定为目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减少有害产出同时增加有益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评价方法.分析了该指数与Malmquist指数联系与差异,并通过美国电力产业的数据(1996~2000)对两种指数进行了实证对比.与Malmquist生产效率评价方法相比较,本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企业面对环境约束下的生产效率评价,并且在评价中不需要有关投入和产出的价格信息,评价指数也可以通过求解一个简单的线性规划模型来计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造成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方法 根据大量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率现状,并应用样板比较法,描述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率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结果与结论 生产集中度,规模劳动自动化程度的技术水平,零部件供应,工人技术水平,产品组合以及竞争压力等是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规模经营,确定适度关税保护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申丹虹  崔张鑫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2):1550-1557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占比呈现持续上涨态势,但服务业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仍然存在,随着人工智能和服务业的融合,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否提高有待进一步验证。我们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验证了“鲍莫尔病”的确存在;加入人工智能因素后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确提高了,但是进一步的分解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和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并非由于技术进步,人工智能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在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仍然有限,这是由于人工智能作用的滞后性所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物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其生产率偏低的情况下,为揭示互联网提高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本研究利用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互联网正向推动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变化,而对物流业技术进步不显著,总体上,互联网发展正向推动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属于技术效率驱动型,进一步分析表明,纯技术效率是技术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证明索洛的论证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互联网+物流"的战略实施,引进及创新物流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了1996—201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和差距,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在各地区差异明显,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趋同的趋势。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来看,科技活动人员、对外开放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市场化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研发强度、政府管理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能源利用中全要素生产率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天津市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全要素能源效率等进行测算,并运用审查回归模型(Tobit)对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决策影响、TFP指数、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起到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Making use of the DEA-based method of quadruplicate decomposition of labor productiv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labor productivity of provincial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caused by the effec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pure technical progress, changes of scale efficiency of capital per labor and of capital intensity from the year of 2002 to 2005. I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provincial textile industry labor productivity has mainly resulted from technical progress since 2003. Meanwhile, labor productivity of underdeveloped provinces has been growing faster than that of developed ones owing to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then, the above-mentioned improvement has originated from the enhancement of capital deepening and technology efficiency. In addition, scale return of capital per labor appeared to decreas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4 to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