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祖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台商敞开了一度紧闭的大门。然而,较成规模的台商投资则开始于1989年,当时国务院公布给予台商优惠的22条新措施,至今已有15年。 这15年来,台商在内地实现了从南到北、从传统到现代化、从点到面的快速布局。庞大的市场,每年至少7%的经济增长率,令台商对进军大陆疯狂痴迷。据台湾媒体调查,每3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位家属在大陆工作。从食品到汽车,从洗发水,香皂再到电脑……台商已经渗透到大陆经济的方方面面。 凭着语言、距离的便利,尤其是大陆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如鱼得水。截止2003年年中,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达68115家,累计合同金额1295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逼近800亿美元。投资地区,也开始由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进而向青岛、北京、东北一线延伸,内地开始内部大开发后,台资也随之向西部辐射…… 据国家有关方面统计显示,1990-2002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中,赚钱或持平的项目高达70%。应该说赢利的预期,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直接的推动力。 本刊特此推出《台商内地15年》的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1978年,祖国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台商敞开了一度紧闭的大门。然而,较成规模的台商投资则开始于1989年,当时国务院公布给予台商优惠的22条新措施,至今已有15年。这15年来,台商在内地实现了从南到北,从传统到现代化,从点到面的快速布局。庞大的市场,每年至少7%的经济增长率,令台商对进军大陆疯狂痴迷。据台湾媒体调查,每3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位家属在大陆工作。从食品到汽车,从洗发水,香皂再到电脑……台商已经渗透到大陆经济的方方面面。凭着语言、距离的便利,尤其是大陆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如鱼得水。截止2003年年中,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达68115家,累计合同金额1295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逼近800亿美元。投资地区,也开始由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进而向青岛,北京、东北一线延伸,内地开始内部大开发后,台资也随之向西部辐射……据国家有关方面统计显示,1990—2002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中,赚钱或持平的项目高达70%。应该说赢利的预期,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直接的推动力。本刊特此推出《台商内地15年》的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科技智囊》2001,(11):34-35
1996年8月1 4日,李登辉在台湾的“国民代表大会”上声称,“亚太营运中心以大陆为腹地的论调必须加以检讨”,这句话成为台当局“戒急用忍”大陆经贸政策的发端。当年,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台商投资大陆进行了长达5年的限制。戒急用忍政策对台湾企业界造成两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给投资大陆的台商和想投资大陆的企业造成相当大的精神压力;第二,由于设定了5000万美元的投资上限,从而大大抑制了台湾大企业对大陆的投资活动。  相似文献   

4.
历经20余年的发展,台商对大陆投资取得历史性的重大发展,六万多家台资企业已成为大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百万台商也成为沟通与联接两岸的一个新兴社会群体,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角色日趋重要。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三次浪潮台商赴大陆投资是海峡两岸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大陆改革开放后,对台政策也发生重大转变,从力主“武力解放”转为积极争取“和平统一”,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也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及台商赴大陆投资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商开始以外商名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昆山经济发展迅速,多年蝉联全国百强县市之首。作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迄今为止,已有多少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这其中,信息等新兴产业占的比重有多少?他们的发展现状如何?
  截至目前,累计已有4402家台资企业在昆山这片投资热土上安家落户,总投资额达到547亿美元,约占大陆吸引台资的九分之一、江苏的四分之一,荣膺台湾电电公会大陆地区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五连冠”。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也是台湾企业最早进入祖国投资的“根据地”,这里曾被台商视为大陆创业的风水宝地,“到深圳去”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是台商的热门话题,如今,形势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上海、苏州、昆山为代表的“大上海地区”后发惊人,台商的脚步开始北移,一个又一个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在以包括台资在内资本的推动下走上了新兴创业之路。可是,深圳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大陆是台湾最大的投资贸易伙伴,福建是台商的主要投资集中地之一。台资进入大陆30多年来,中小台企在大陆银行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良好解决。该文从当前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现状出发,以在福建投资的中小台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大陆融资难的原因,提出现阶段可由大陆政府牵头,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扩大征信信息采集范围等措施,建立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以化解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并提出平台设计框架。该框架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小台资企业融资难问题,也为完善国内现有的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期,台湾岛内掀起一股“反‘台独台商’”风波,并引爆台北股市恐慌。这源于5月24日国台办发言人张铭清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个明确表态:“对于在大陆赚钱又回到台湾支持‘台独’的人,我们是不欢迎的”。6月18日,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强调,大陆对两岸经贸交流的政策没有改变。一时间,台商成了两岸人民热切关注和谈论的对象。台商为台海两岸搭起了桥梁,为台湾和平与祖国统一编织着一条纽带。个别台商为台湾当局所用而做了一些损害大陆、损害台海和平的事情,但这改变不了台商造福两岸、促进台海和平与统一的主流。因此,大陆将会坚持吸引台资、保护台商合法利益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1-2016年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讨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区位选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区域差异明显,集中分布于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广东、江苏、福建、上海、浙江、北京、天津、辽宁等8省(直辖市);空间集聚特征即空间自相关特征明显;台资集聚水平、市场规模、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政策因素、劳动力成本等因子对台商大陆农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强;占领大陆广阔的市场是前期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重要目的,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中后期,台资集聚水平、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0.
王鹏 《厦门科技》2001,(5):25-26
厦门经济特区作为祖国大陆对台经贸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推动厦台两地的经贸合作,对台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然而,在台商掀起第三波投资大陆热潮的同时,近年来台商对厦门的投资项目却出现了低增长,协议台资与实际利用台资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陆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前来投资的台资企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深刻的变化,而台商对大陆投资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和广东两省,研究台商在这两地投资的区位影响因素,发现引资环境中的问题,进而提出若干改进措施,吸引台商对大陆的进一步投资,对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地方科技》2004,(7):38-39
苏州 近年来,苏州着力营造亲商环境,令海内外投资者获益匪浅。在苏州,台资企业有近80%处于赢利或持平状态,作为台商投资的高回报地区,台商对苏州这块“风水宝地”的投资信心不断增强。截止目前已有3200家台资企业落户苏州,累计台商投资达1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目前台资在全国的投资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全面分析了中国大陆各个地区吸引台资的优势与劣势,并阐述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应对措施: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确定吸引台资的产业重点;吸引大型企业及相关产业链的进入,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对台湾中小企业实行普惠制政策,扩大经济融合;允许台湾民间商贸企业直接进入从事经营活动;加强与台湾中南部城市商会的合作,畅通中小企业的投资渠道;加快各项制度的创新步伐,尽快取得制度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海南是国务院台办、农业部等部门1999年3月批准建立的“海峡两岸(海南)农业综合试验区”。台商投资重点领域在农业、养殖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在海南注册的台资农业企业已近400家,实际累计投入2.2亿美元,承租土地20多万亩,使用的农民工达到3.5万人。海南台资企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以来,台商在大陆投资迅猛增长.据外经部资料介绍,1988年累计台商投资437项,协议投资金额6亿美元,实际到资0.22亿美元;1990年累计投资2080项,协议投资金额20.4亿美元,实际到资3.98亿美元,比1988年累计数字分别增长了3.76、2.4和17.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转移的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台湾向大陆的投资向纵深领域发展,产业投资方向发生转移。在区位投资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的台商投资大量流出,或西进或北上,迁往内陆、环渤海地区,寻找更优的投资环境、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针对此情况,本文就台资北移的态势,动因和效应进行分析,为日后吸引投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司浦 《科技智囊》2001,(11):32-35
尽管有戒急用忍政策的管制,十多年来,从台湾来大陆投资的台商累计已经接近5万家,他们共带来460亿美元的投资。而戒急用忍的松绑,对于台湾企业来说,无疑是吹响了进军大陆的号角  相似文献   

18.
亚洲金融危机后, 台商对外投资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赴大陆投资也呈现新的特点。在这种新形势下, 本文提出, 作为具有独特对台区位优势的厦门特区, 要充分把握当前的有利时机, 调整引进台资的重点, 因势利导, 采取有力对策, 把引进台资工作推上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毗邻上海的昆山,它的主要街道上弥漫着台商身上异样香水的味道。虽然出租车司机纷纷抱怨台商的吝啬与挑剔,但台商像候鸟般蜂拥而来,对于他们绝对不是坏事。迄今为止,昆山共有台资企业1205家,其中有30家是台湾的上市公司。昆山利用台资的总量,至少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在昆山的台商究竟有几万人,现在谁也给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在过去的10年里,他们在这座小城已经投资了1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上海地区的总和,上海市政府几年来源源不断地派人到昆山学习招商经验,并把昆山当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20.
联宝的脚步     
王京 《科技智囊》2001,(11):42-43
北京的联宝公司坐落在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一栋白色的三层小楼在高楼林立的中关村显得既有特色又十分简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记者来到了联宝公司。见到北京联宝公司总经理洪国基先生。从洪国基先生口中得知,联宝公司是一家台资IT企业,以生产、销售笔记本电脑、资讯与通讯周边商品为主要业务。 1998年4月“联宝”正式进军大陆市场,在北京成立联宝讯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它是由世界最大的计算器制造者——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笔记本电脑生产巨擘——仁宝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 2000年“联宝”在江苏昆山设立广志电子公司,生产笔记本电脑。这是一家典型的以生产OEM、ODM为主,随即创出自有品牌的台资企业。记者开门见山地问:“原来台商投资建厂都选择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联宝会在江苏昆山设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