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业小气候是一个自然体,是诸气象条件、气候条件与生物有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这个自然体不是孤立的进行自身的演化,而是和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组合一起共同反映于农业土地类型之中。又在人类长期生产活动和经济利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所以说农业小气候不是纯自然的产物,它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陆地表层(包括滩涂)具有生产特性的立地构形的自然综合体,是由岩石风化壳、土壤、地形、植被、水文等因素所组成,并受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的以及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深刻影响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以及建设的基地,是发展农(农、林、牧)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最复杂、激烈的生产环境。地球陆地上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土地类型生态属性及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的概念,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过去和现代的人类活动对冉然环境的作用同样也包括在内。开展土地类型的研究,不仅揭示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并为掌握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目前山地土地分类系统和划分尚无统一标准,特别是南方山地土地类型划分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部分,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土地资源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代替和有限的生产资料。土地资源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所以土地资源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空间上具有地域性,时间上具有动态变化,利用上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土地类型被视为地表环境中地质、地貌、气侯、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在内。开展对土地类型的研究,不仅对于认识自然环境特点、结构、功能、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农业(广义)生产和国土整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农业生产大多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栽培植物和牲畜的生长发育受到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土壤等)的影响和制约。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不稳定的因素 ,植被与土壤类型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气候的类型和变化。因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规律性 ,就呈现出明显的生物气候带规律性。从全球范围来看 ,气候、土壤类型和自然植被等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农业自然资源分布的这种地带性 ,使农事活动呈现出波动性和周期性 ,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的时空对应性和互补性。以棉花生产为例 ,按纬度和收花期可将世界植棉区分为中带、…  相似文献   

7.
<正> 过去大庆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是单一的以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系统。随着六十年代大庆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农业垦殖,已经给大庆地区带来了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等一系列严重生态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区土地形成和分异的基本因素;划出了不同自然属性的土地类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并结合景观生态学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原则,对各种土地类型作了全面的探讨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天水市为例,讨论了土地类型结构的分类与特点和土地类型结构分级的问题,认为土地类型结构具有镶嵌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区域性,土地类型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等级上的差异表现为结构越来越简单,内涵越来越丰富。文章最后讨论了土地类型的区域质量结构并指出:土地区域质量结构是土地生态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遥感影象”,它包括很多遥感技术的最后影象成果.本文所指,仅限于目前土地类型制图常用的黑白航空象片和多波谱扫描卫星影象. “土地”,是现代自然地理学新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的地段概念,它既包括地表某一小尺度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因素;也包括整个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盘县孔官小流域为例,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入手,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 IS和ARCVIEW支持下,选择小流域土地利用、土地石漠化、坡度、土壤、植被、气候等生态因素,按照土地资源自然地带规律、土地适宜性、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经济多样化相结合,探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土地类型划分基础上通过对土地类型结构分析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区是基层小尺度综合自然区划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山东省惠民县土地分异因素全面、综合的分析,选择限区这一级土地个体单位进行土地类型划分,并根据土地类型结构的区域差异将限区一级不同类型的土地个体单元合并为自然区划的最小单位自然小区。这种自然区划方法能够正确反映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对自然地理理论研究和指导区域农业产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植被模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四川紫色土地区的李子口流域为观测基地,通过对不同植被模式下径流观测小区的径流量、土壤冲刷量的观测分析,说明了不同植被模式下的农耕坡地、自然林地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土壤流失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以期为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SOTER数据库的特点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TER全称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其基本思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制图区域内土地类型的系统辨识,建立一个包括数字化地图单元及其相应属性的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较之其它类型土壤数据库。SOTER具有单元属性均一、数据结构完善、信息编码及采集标准统一、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在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中具有的极及广泛的用途,文章着重就SOTER数据库建立基本思想、特点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是我国国民經济发展的总方針。为貫彻执行这方針,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号召全党全民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經济,分批分期地、因地制宜地,实現农业的技术改革。这是全党全民的伟大的历史任务。地理学工作者对如何发揮地理学的科学作用来为农业生产服务問題,必先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切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来支援农业。现提出个人对这問題的一些初步的看法。一农业生产的特点首先,从与地理学有关方面来看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过程来进行的动植物再生产。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再也沒有一种社会生产象农业生产似的需用这样大面积的土地。农业工作(在植物再生产方面)首先就是土地工作,“改土”工作,改变土壤(包括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使它适应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在生产条件上高度的綜合性,并且不仅要因地制宜,同时也要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考虑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土地,对于农业来说,既是劳动对象,又是生产资料.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区面积广大,水热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很大.按照综合的观点,把山区土地作为地貌、土壤、植被以及岩石、水文、气候等因素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加以分类和系统化,指明各种土地的适宜性和局限性,提出各种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和改良技术措施,这对于因山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布局农林牧业生产,重建山区农业生态平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笔者仅以鄂西山区为例,就土地的分异因素和分类系统两个问题,略抒已见,以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质量及其度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土地质量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界定土地质量的概念,研究土地质量变化,建立土地质量度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土地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与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各种土地利用的需求相关的土地条件.其内涵应该包括3部分,即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的经济质量和土地的管理质量.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环境状况;土地的经济质量指土地的经济属性,反映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区位条件;土地的管理质量是指土地的社会属性,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土地质量度量程序和土地质量度量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界于北纬24°30′—30°03′,东经113°31′—118°29′,土地总面积16.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8%,我省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素称“鱼米之乡”,生产潜力很大,因此研究本省土地类型,对揭示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扩大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正确地认识农业自然条件,综合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土地等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豫西地区土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豫西地区土地质量评价就是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全面分析和鉴定,准确地反映土地的自然潜力,为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为研究区域,针对不同土地类型,综合分析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状况,在基础理论指导下,对西樵镇进行不同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并将结果划分等级,以此确定土地资源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人工植被重建是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手段.为探讨石漠化区矿山土壤对植被恢复的响应,选择贞丰县北盘江镇已开展生态修复2年的大理石矿山为研究区域,以芭蕉(Musa basjoo)、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芭蕉+皇竹草、未恢复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研究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供肥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