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这一重要概括,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两种文明的建设是互为条件的。这是存在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关系,是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要以物质文明的建设为基础。就文化建设来说,这一点是很明显的。第一,物质生活的改善,会在精神生活上提出更多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是精神文明必须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情势所要求的;是两个文明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两手抓”的理论,体现了他的整体协调的社会发展观,从根本上否定了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种种错误论调,从而提高了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两个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建设有没有规律可寻?我以为是有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今天的精神文明与昨天的精神文明之间,精神文明各部分内容之间,都存在某种有机的联系。这些联系也就构成了精神文明发展的规律。本文就试图探索一下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问题,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生产力在人类社会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一定的思想观点、道德精神等等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精神生产是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的”。①“‘精神’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此处所言发展 ,无疑是指社会的整体发展 ,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但直至现在 ,有人仍将“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物质文明 ,没有精神文明 ,就不是社会主义 ,就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更不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 ,我们认为 ,精神文明发展是硬道理。一、没有精神文明的发展 ,就没有社会主义1、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是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明。在文明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一切工作的旗帜、方向和力量源泉。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正如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的产生一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今天,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行进在新世纪的征途中,坚持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内涵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已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的论述主要包括文明的起源,文明形态的划分,文明的发展规律,文明的阶级本质四个层面。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对精神文明起决定作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及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精辟地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指的是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发展状况。精神生产,主要指文化建设,即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在十二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全面、完整、准确地领会和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搞好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好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完整准确地领会“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贯指导思想。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对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一直非常重视,作了一系列分析和论证。早在1979年,他就明确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2年他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讲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相互关系时说:“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两种文明相互关系的特点,指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意义,从而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含意是很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两种成果,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为条件。一般说来,这是各个时代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物质文明的发展,一方面必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不断地创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正在同心同德搞四化,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也必须有所变化、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文艺只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要求“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种良好局面体现的就是社会美。 物质文明美包含物质产品的丰盛美、质量美,社会生活的富裕美、质量美,生活环境的清洁美、宁静美、祥和美。 精神文明美包括人的内在心灵美、外在行为美、交际语言美。 心灵美、外在行为美是社会个体、集体伦理道德所焕发出的美,本文重点阐述的是个体,社会主义社会有自己不同于以往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但它的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仍然是个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终还是体现在构成这一社会的无数个体的充分自觉基础上。 关于时代精神、革命精神同中国数千年文化道德传统的完美结合,已有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一系列著作和论述,今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专题决议,全面论述了精神文明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内涵。本文所阐述的,则是精神文明的个体审美理想、审美形态、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当是全面的,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能走"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十五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概念.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括和综述,把它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并列,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完整、丰富的内容体系。由于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能脱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又体现出当代中国社会全新的民族精神和共同价值观,因此,它是一种新型文明。建设这种新型文明,关键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写作课不仅是文科大学中文系的基础课,也是其他各类学校学好文化科学的基础课。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四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不仅文科大学重视和加强了写作课,不少理工科大学也开设了写作课。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说:“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又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它不仅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条件,而且是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保证,并且还是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过渡的必要的精神条件。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我们就有必要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首先,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这是“两个文明”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的客观要求。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人类社会的进步最终都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  相似文献   

17.
冯锐 《科技信息》2008,(30):331-33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五个方面、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的要求。从农村文明建设的角度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中多处强调,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还反复告诫全党;我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8页)这些论述,既符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对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慨括和总结,同时,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仍然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软硬”结合、“虚实”并举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党的十二大报告作了科学的概括和精辟的说明:“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邱祥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必须有高度繁荣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只有两者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