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道家文化中的与时迁移的超越精神、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自然和谐的生态智慧、节欲尚俭的生活态度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维系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仍彰显着鲜活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同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一起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中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其维系起到过难以估量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吸收道家文化积极合理的成分,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人民在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对族内群体生存轨迹的描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源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等活动,在其相对稳定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具有显明的地域性特征,是维系民族群体的重要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对自然世界的改造,同时更是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根据和指引。文化创造力是民族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与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古今中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创造力的竞争。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与文化的重要转型时期,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建构、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世界性文化强国的建构,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和激发。  相似文献   

5.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道家文化中的与时迁移的超越精神、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自然和谐的生态智慧、节欲尚俭的生活态度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维系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仍彰显着鲜活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优秀传统文化所包涵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素质,对社会、职业适应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人的生存和今后的发展,也是人的生存价值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为保证高职高专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维系人类创造力、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纽带。如何建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实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目标,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2007年4月21-22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8.
<正> 制度文化是国家或民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亲属制度等。但以往的民族研究从文化角度探讨少数民族的各种制度的并不多见。柯尔克孜族的制度文化颇具特色,本文就柯尔克孜族的社会组织制度、政治制度、婚姻制度和亲属制度作一阐述。一、社会组织制度社会组织制度是维系、保障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制度。柯尔克孜族的社会组织制度是与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精神与文化传统是构成我国综合国力的精神因素。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本文以地理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指出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地理条件和传统农业型自然经济及分工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地理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多样复杂,政治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和冲突加剧,给中华民族建设、族际交往、国民政治文化的培育带来了困境,所以亟需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进行协调与整合。在求同存异的价值选择下,通过新的民族政治过程和政治社会化过程,提升少数民族政治文化间的共同特征,协调少数民族与汉族,整合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关系,以期提升中华民族的同一性和整体性,维系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1.
刘爱萍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77-78,93
中西文化既具有共性也存在差异,同时,社会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传播也加速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只有了解和熟悉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差异和融合这三大特点,跨越翻译中的文化鸿沟,才能正确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翻译,进而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郊区包括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怀柔、平谷等八个区和密云、延庆两县,是首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但是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境地.而京郊现有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种植、采摘、收获等原有休闲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文化需求,乡村旅游的文化升级势在必行.京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既是保护遗产、发挥遗产价值的需要,也是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中的利用方法与途径,以期为保护和传承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周期性规律,这一传统与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共同构成了“中国梦”提出的远期文化背景和近期现实背景.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21世纪初叶是中国文化第四次大整合的开端,也是民族自觉和自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得以表现的开端.实现“中国梦”,必然包含当代中国文化的复兴和突破.认真研究中华文化第四次大整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语言学在 2 0年的发展中逐渐丰富和完善 ,形成了的全新的范畴系统。将这一范畴系统进行梳理 ,并尽可能清晰地定义 ,从而为这一具有中国文化本位特色的学科和其他中外语言学流派的对话建立新的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发达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近年来也十分重视文化产业。作为中国特有的武术文化,如何善加利用,转化为资源,并形成可持续的循环发展,需要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总结中国武术、武术文化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林茜 《科技信息》2013,(23):263-264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会限制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在翻译中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研究,更要注重英汉的文化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合理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异化法、归化法(增译法、引申法、替代法等)、音译法,才能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补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许兰 《科技信息》2011,(9):100-100,78
本文从文化心理、不同民族生存和生活的客观条件、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语义的不同,说明了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并帮助我们认识了文化对于语义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语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从化认知角度比较了英汉喻体取向的异同,并着重就环境化、习俗化、心理化、宗教化、艺术化五个方面探讨取向差异的原因,对从化背景角度更好地了解英汉语言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电影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反映出各种各样的文化问题。本文拟通过电影作品的文本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百年间台湾文化的发展变化这三个角度,挖掘侯孝贤通过影像对台湾文化身份所做出的呈现和探寻。  相似文献   

20.
论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观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共相说的形而上理论和唯物史观比较中西文化的发展。他以价值标准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到以文化类型说明中西文化的同一,再用文化类型的转变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发展,终于比较完整地完成了自己比较中西文化的理论,从一个较高理论层面提出了自己理解的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