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启超把康乾盛世置于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来探讨,并用西学的观点来分析康乾盛世,从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反思康乾盛世,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来诠释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2.
苗丽 《科技信息》2011,(5):414-414
“康乾盛世”,在现代人们的眼里,经过很多媒体的传播以及一些专家的宣传介绍,都把它看做是一个繁荣而发展的时期。但事实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是一个带悲剧色彩的时代。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它都远远逊色于前代。  相似文献   

3.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出于爱国的激情,魏源和龚自珍都不遗余力地歌颂康乾盛世的辉煌成就,同时又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康乾盛世,从而为时人勾画了一幅盛世转衰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继承父祖业绩,励精图治,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乾隆皇帝极其重视对各级官员的管理和考察,民生与吏治紧密结合是乾隆治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专就乾隆的吏治做初步的研究,以求对分析康乾盛世形成的原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康乾盛世”的出现,与康熙对实学思想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密切相关。从调处民族关系,到维护祖国统一;从改革赋税制度,到察处贪官污吏,无不体现出康熙实事求是,以实心行实政的精神。在宗教问题上,康熙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不同宗教采取不同的政策,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康熙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消除满汉民族矛盾,重建统治秩序,尊孔崇儒,尤其推崇朱熹,以朱熹理学为官方哲学,并以朱熹的治国思想指导其治国实践,康乾盛世在一定程度上是朱熹治国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大理与中原地区一样有过“康乾盛世”,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丁兴旺。但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发生了以回族领袖杜文秀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被镇压后,人口锐减,生产下降,各族人民生计艰难。  相似文献   

8.
明清以来妨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以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康乾盛世”象征着中国封建主义消亡过程中的“回光返照”,它并不是由反映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工商业的发展所致。因此,“盛世”一过,接着就是“危世”、“末世”。 晚清历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史,更是中国封建主义衰亡史。解放后,科技事业空前发展。其间,由于在把握中国革命历史方位上的偏差,对科技事业也造成过不利的影响。在拨正了革命航向后,面对国际知识经济大潮,我国正积极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兴利除弊,迎战未来。  相似文献   

9.
 18~19世纪之交是清代社会结束所谓“康乾盛世”、进入长达一个世纪的衰落期的转折点。为什么中国社会在此时由盛转衰、由治转乱?除了政治、历史等因素之外,气候变化这个不曾被广泛关注的因素或许也为加速清朝衰落“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0.
红楼三题     
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反照,资本主义因素正在增多增强。但没有形成什么"市民阶层"。贾宝玉不是"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而是个抑封建之尊、不满封建制度的人物。读《红楼梦》,可提高文化修养,更可形象化地了解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1.
问卜中华     
一话说一七九九年,按西方历法,也就是十八世纪的最后一年,刚开春,乾隆皇帝就去世了。"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抹灿烂的晚霞,那么,这也就成了一个真正的"世纪末"。十九世纪对中国而言,实在是黑暗的深渊。那么多炮火,那  相似文献   

12.
《特区科技》2009,(9):46-49
明朝,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都通过贸易顺差流入中国,最终酿成全球十七世纪危机!那次危机过后,在康乾盛世,中国又进一步通过贸易顺差囤积白银!这些白银后来去了哪里?变成了战争赔款!当年的英国,同样是贸易顺差,却利用其带来的货币,快速壮大经济及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13.
乾隆晚期,清朝从康乾盛世的繁华中衰败下来,整个社会朝政失措,纲常大坏。纪昀担心"积百年冤愤之气,而发之一朝",希望通过神道设教,依托自己的鬼神思想,宣传儒家传统之礼,以修整日渐腐化的社会,恢复和谐、稳定、平衡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4.
"康乾盛世"的对外开放政策为粉彩的制作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以郎世宁为代表的传教士的入华传教活动,带来了西方绘画热潮及西洋绘画的绘画风格和技法、清代统治阶级对粉彩装饰的爱好、鼓励及支持,康熙、雍正时期严厉的官窑制度,这些方面造就了西洋绘画对当时粉彩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述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利用宗教,广建寺庙;恩威并施,因俗而治;众建分势,与蒙联姻等民族政策.述评此间处理民族问题的几件大事:建喇嘛寺庙群,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与班禅额尔德尼的联系,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剖析出现康乾盛世民族大团结局面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瓷器上的人物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明初由于颜料稀缺,人物较少出现在装饰上.但进入中晚期后,人物内容逐渐增多,且表现手法高超,在继承之中又有创新.清代,特别是在康乾盛世之际,人物纹饰的瓷器非常多,有五彩、粉彩、斗彩、青花、青花釉里红等.  相似文献   

17.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66-67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同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这三个皇帝性情不同,面对的社会情景不同,治国方针也不尽相同,但在一点上高度趋同,这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以及高超的管人之道,后人将之概括为“以智辨人、以才取人、以能用人。”  相似文献   

18.
越过唐诗宋词的熠熠夺目,带着沧桑隽永的缕缕忧思,历史的年轮驶向了三百年前的康乾盛世。繁华喧闹、安乐升平中,一名男子手拈翠翘,在花前月下、大漠天涯,低声吟咏忧伤,倏尔转开身去,留给我们一个伤感的背影。这个人,就是纳兰性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千古词人。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变革的前夜,表面繁华的康乾盛世即将隐去,秘密社会作为潜在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日益成为社会动乱最主要而有效的组织手段,使得清中期社会动乱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由秘密社会发动的反清活动日渐升级,撼摇着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对此后中国的社会变迁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制度“。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也!”清初藏传佛教治策对于怀柔蒙古产生了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