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构造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成因机理.对托斯台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剖面实测,发现托斯台地区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不整合共同存在.托斯台断裂与小煤窑沟断裂都为正断层,共同组合成地垒式背斜构造;但2条断裂带构造变形强烈,出现挤压构造透镜体和劈理带.该现象表明托斯台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早期(燕山期)处于伸展构造动力学环境,形成地垒式背斜构造;晚期(喜马拉雅期)处于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动力学环境,形成断裂带内挤压构造透镜体与强烈构造变形带.  相似文献   

2.
王强 《科技信息》2011,(8):351-351
本文介绍了综放工作面遇地垒构造,分析应用综合探测准确分析断层的衰减趋势,尾巷压顶通过地垒构造,实现了连续开采。  相似文献   

3.
铜川地貌按照形态成因原则,可分为岩石地貌与构造地貌。前按照岩性形态原则,还可为灰岩地貌、砂页岩地貌、砂砾地貌(即丹霞地貌),以及黄土地貌等;后按照构造性质与地表形态原则,亦可划分为单面山、方山、背斜山、断块山、地垒山、褶皱推覆体山、断层谷及地堑陷落盆地等。地面发育史是以构造为线索,以古地形特点为标志,以新生代侵蚀作用与沉积物为依据划分的。  相似文献   

4.
文23断块是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北部一个地垒型断块。沙四气藏为一南倾的鼻状构造。断块的形成是先后受近东西向拉张东推应力作用和右旋平移应力复合作用结果,形成现今的被断层分割的地垒块构造格局。文东,文西两组断层既是该断块东、北、西边界,又控制着断块区內气水分布。  相似文献   

5.
巴彦浩特盆地是-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沙三-东营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断裂是控制东营凹陷构造演化的主要因素.应用断层落差法对东营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纪在近南北向的伸展方向上,断裂活动强弱交替,在沙三-沙二早期断层活动强烈,沙二晚期-东营期断层活动明显减弱.东营凹陷的断层在平面和剖面上有多种不同的几何形态,组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多种形式的断块体,其组合分布使整个凹陷具有南北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时空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在北西-南东向和南北向的双向伸展作用下,东营凹陷的断裂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分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乌石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石凹陷是一个受南北两条控凹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7号断层控制东洼,南断北超,6号断层控制西洼,北断南超,东西洼之间是以堑背斜来转换两洼之间地势差的构造转换带.乌石凹陷发育两种具叠加特征的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反转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包括古新世长流期伸展,始新世流沙港期强伸展和渐新世涠洲期弱伸展,有半地堑型、堑垒型、...  相似文献   

8.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惠民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惠民凹陷古近纪经历强烈的伸展活动,断层活动强烈.凹陷内部的断层主要以北东向为主,断层活动具有分段性的特点,惠民凹陷断层活动形成了多种断裂几何形态.盆地边缘断层和内部断层的活动形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形式的断块体,其断块体组合的分布使整个惠民凹陷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沙三—沙二早期,惠民凹陷处于快速伸展断陷期,中央背斜带隆起,临商断裂带和夏口断裂带活动较强;沙二上—东营组沉积期伸展裂陷活动减弱.经过古近纪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基本确定了惠民凹陷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
苏丹国穆格莱德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盆地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穆格莱德盆地的原型为伸展断陷盆地.由于改造状况不同,出现3种类型:第一类是未受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二类是挤压反转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三类是走滑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盆地内半地堑、半地垒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其变形或位移,该盆地调节带有6种类型,其构造样式为地垒状凸起、鼻状构造和走向斜坡,具有纵向、横向和斜向3种走向.盆地构造演化有3期:(1)早白垩世早期,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2)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随着原始大西洋的扩张,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3)新生代,随着区域沉降,演化为伸展坳陷盆地.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油气具有跨时代聚集、高产富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苗岭山地构造地貌的发育及其生态环境的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庚 《贵州科学》2004,22(3):29-33
地貌的特点表现在:斗篷山倒置地形、龙里麻若构造台地、高坡地垒山地、云雾山夷平面、花溪河流袭夺及分水岭迁移。构造地貌的格局引起生态环境的分异,为苗族同胞长期耕耘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北门江流域更新世沉积广布、厚度巨大.在对区内的建筑砂矿进行成矿背景条件研究时利用了陆地卫星TM图像与区内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解译,发现了区内的冰蚀台面、冰洼、冰斗、冰川槽谷和冰碛堤、冰碛裙、冰水扇等冰川作用遗迹.通过对冰蚀、冰碛地貌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是一系列有规律的组合,有其密切的成生联系,是更新世多次冰川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白水河冰碛物ESR测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白水河是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大通河的一条支流,在其谷口保存有形态较完整的冰川终碛,终碛剖面中有将该终碛垄分成两次冰川作用的一推积垄,此次用ESR测年技术对采自该剖面中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研究,推积垄前部上样品测得的ESR年龄为73.0ka,55.8ka;推积垄后部靠近推积垄的一个样品,测得ESR年龄为36.7ka,所测得的ESR年龄与终碛垄沉积的新老关系相一致,经过ESR测年结果的误差与其可靠性讨论并结合终碛垄沉积关系和推积垄前后的^14C年龄得出;推积垄前部的冰碛物为末次冰期早期沉积的,与深海氧同位素的4阶段相对应;推积垄后部的冰碛物为末次冰期晚期所沉积的,可与深海氧同位素的2阶段相对应,此结论也进一步验证以往学者所得出的结论,说明冰碛物可以用ESR技术进行测年。  相似文献   

13.
冰碛物年代及其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碛物年代一直是冰川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环境变化深入研究的对象,冰川沉积物对于气候地层的建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冰碛物自身与海洋、黄土等记录环境变化的内容相比存在局限性,所以造成对冰期划分,对比的不利。另外,自身年代缺乏也限制着全球冰期的划分与对比,笔者认为,目前的冰碛物研究对于气候地层起到了补充、验证的作用,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是可行的,但是要提取高分辨率的环境变化信息,应该探索新的替代载体;同时要大力加强冰碛物绝对年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冰崩涌浪是导致冰湖溃决的一个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在冰崩涌浪作用下,不同颗粒级配、坝高、下游坝坡坡度时冰碛坝的溃决过程,主要结论如下:(1)冰碛坝存在漫顶溃决、坝坡失稳、管涌破坏三种溃决模式;(2)根据冰崩涌浪的对坝体的侵蚀效应,结合溃口的纵向演化过程,将冰碛坝的溃决过程划分为涌浪侵蚀阶段(阶段Ⅰ)、库区小扰动溢流侵蚀阶段(阶段Ⅱ);(3)涌浪过坝后的强水动力条件增加了坝体的侵蚀率,当溃口贯通后,涌浪已基本消散,溃决过程转为为正常的溢流溃决,并且涌浪向坝体提供了高频瞬时荷载,削减了坝体稳定性;(4)从动力学的角度提出了冰碛坝临界溃决条件的判定方法;(5)冰湖溃决洪峰流量与坝高和下游坝坡呈现正相关,与坝体中值粒径(D50)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秭归庙河一带的冰斗、漂砾、冰川谷及冰水阶地等冰川遗迹,该古冰川的发现有利证实中纬度地区中低山第四纪时冰川运动的存在.为了探讨该地第四纪经冰川作用,从影响冰川形成的机制(降水、温度和雪线高度)出发,通过与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对比,来进一步阐明秭归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基于庙河阶地中钙结岩中δ^18O的分析,恢复了该地第四纪冰期时的古气温和降雨量,第四纪冰期时温度和降水分别为一3.1~+3.2℃和776~1155mm,这种气候背景条件有利于低山冰川作用的形成,总结出庙河第四纪时的冰期.  相似文献   

16.
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相同尺度和相同材料的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直心墙土石坝和直接建设在基岩上的直心墙土石坝为例,采用二维动力有限元程序对比和分析了强震区两种高土石坝的静应力分布和动力反应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深厚覆盖层上直心墙土石坝时,大坝自身的动力稳定设计标准可直接采用建设在基岩上的直心墙土石坝的设计标准,而静力稳定问题应加强大坝坝脚以及心墙两个底角部的防护。  相似文献   

17.
冰碛层隧道围岩的地质组成情况复杂,整体胶结性差,结构不均匀,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易出现围岩垮塌、涌水等问题。因此,以硅酸盐水泥为主材料,添加氧化镁、黄原胶、膨润土及水玻璃进行组分优化,通过析水率试验、凝固试验、流动度试验、力学试验、膨胀率试验及抗渗性能试验,研究一种适用于冰碛层围岩注浆条件的新型水泥基注浆材料,并分析注浆材料的微观形貌与固结机理,结果表明:新型注浆材料孔隙和缝隙基本被充填,结构紧密,抗渗性能相对较好。向材料中引入Mg2+可形成Mg(OH)2晶体以填补材料微孔结构,完善材料抗渗机制。大量纤维状C-S-H凝胶将AFt、Ca(OH)2、Mg(OH)2等晶体和XG螯合体胶结包裹成整体,可大幅提高材料抗渗能力。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注浆材料的优良性能,材料可有效固结冰碛松散地层, 确保隧道开挖安全。  相似文献   

18.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藏东南地区是研究海洋型冰川的天然宝库,帕隆藏布流域作为冰川活跃区,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沿岸不仅堆积形态各异的第四纪冰碛垄、泥石流扇,而且发育断续分布的平台地形。利用无人机技术、高精度遥感影像、钻探、物探,结合实测剖面对藏东南典型第四纪堆积阶地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为研究区域性堆积阶地成因提供依据,并得出以下结论:(1)雪瓦卡平台为第四纪堆积体,所在区域曾经发育了一个堰塞湖;(2)雪瓦卡平台第二级阶地下部为巨厚湖相砂层,上部为河床沉积卵砾石,这种下细上粗的物质接触关系可能为沉积区由堰塞湖转变为河道沉积,堰塞坝逐步疏通的过程;(3)上、下游支沟不仅为平台形成提供物质来源,而且为其形成提供地形地貌条件;(4)帕隆藏布沿岸断续分布的平台地形在形成过程中普遍受到上下游支沟冰川运动、泥石流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