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用2个饲用春玉米品种,设计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动态变化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株高增大,单株绿叶片数和次生根数减少。春玉米叶面积系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春玉米群体鲜重因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密度的增产效应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春玉米群体干重提高,但当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hm^2时,群体干重出现下降现象。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空秆率增大,穆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籽粒产量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片空间分布特点的影响,2014年于新疆兵团第四师71团6连试验地种植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登海618(DH618)和KWS1568,设置了15000株/hm2(D1)、60000株/hm2(D2)、120000株/hm2(D3)、180000株/hm2(D4)4个密度水平,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玉米叶片叶面积空间分布特点、单株玉米叶面积最大值及其所在的叶位、产量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单株叶面积空间垂直分布呈单峰曲线,在植株的基部和顶端叶面积较小,中部叶面积较大;不同密度条件下,中部叶片叶面积较其他部位变化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垂直分布越来越紧凑;随着密度的增加,3个春玉米品种DH618、KWS1568和XY335的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D3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因此,合理密植通过调控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使得冠层获得最适的空间结构从而产生最多的光合产物,可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六个不同类型的品种对在新疆条件下玉米产量形成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初步结果如下:(一)玉米为形成一定数量的生物产量,从土壤中吸取的氮磷量,品种间差异不大。(二)玉米植株中部叶(包括棒三叶)的功能和上部叶有显著不同。(三)玉米植株许多器官具有贮备营养物质的过程,茎基部第一至八节干重变化是双峰曲线。(四)玉米在大喇八口期前后正是穗位以上叶片扩大面积增加干重的重要时期。(五)对当地玉米为达到千斤产量各时期群体应达到的光合势、叶面积系数及地面透光率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田间状况下对刺五加植株下、中、上三个部位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干鲜比值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刺五加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叶部位的上升,叶片干鲜比值随之增加,不同部位之间叶片干鲜比值的差异显著,不同叶龄之间叶片干鲜比值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叶龄的增大,下部叶片干鲜比值缓慢降低,中部叶片干鲜比值为"锯齿"型变化,上部叶片干鲜比值逐渐增加,叶龄与叶片干鲜比值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 6 0万株 /hm2 和 7.5万株 /hm2 密度下的糯玉米苏玉 (糯 ) 1号叶片和植株生长特点、叶片功能期、叶面积和叶片光合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密度下的出叶速度相近 ,各叶出叶速度大小依次是基部三叶 >顶部 >中上部 >中下部。穗叶组叶片生长速度较快 ,叶面积较大 ,其中第 1 6叶 (非穗位叶 )生长速度最快 ,1 5叶叶面积最大。高密度下叶长、叶宽都较小 ,两种密度下最宽叶是最长叶 (穗位叶 )以上二片叶即 1 5叶。高密度下叶面积和光合势较低 ,但高密度的中期稳定 ,后期下降平稳 ;叶面积指数在抽雄吐丝期最高 ,光合势在后期分配比例占 2 /3。植株生长的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 ,7.5万株 /hm2 比 6 0万株 /hm2密度下的株高低 ,群体株高整齐度也小 ,而产量高 493 .6kg/hm2 。试验表明 :7.5万株 /hm2 相对 6 0万株 /hm2 密度较适合于苏玉 (糯 ) 1号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云烟87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烟叶烘烤中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总色差ΔE与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各部位烟叶烘烤中颜色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叶片颜色值均在42℃前增长,且在38℃前增幅最明显,主脉颜色值显著变化的时期滞后于叶片,总体在54℃之后,上部叶颜色值的变化慢于中、下部叶。(2)烘烤中叶片、整叶总水含量在42~54℃期间失水幅度逐渐增大,主脉失水较难,中、下部叶在48℃之后明显降低,上部叶在54℃之后。叶片、主脉自由水含量分别在38℃之前和48℃之后快速降低;叶片束缚水在38℃前呈增长趋势,主脉束缚水含量增长时期较长,但均在54℃之后急剧降低。(3)主脉颜色值与含水量指标的相关性最好,各部位烟叶主脉L*值与主脉束缚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脉a*、b*、ΔE值与总水、自由水及叶片束缚水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上部叶叶片a*值与叶片、整叶总水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中、下部叶叶片颜色值与叶片自由水含量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选取平展型长玉13、半紧凑型东单60和紧凑型郑单958等3种株型玉米为试材,分别在39 000,48 000,57 000株/hm2等3个密度下种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性状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半紧凑型东单60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行粒数、穗长、穗粗、轴粗、穗位叶面积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分枝数呈上升趋势;各性状受株型与密度的互作影响不大.因此,在重庆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是选取优良的丰产品种,并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冀东地区主栽春玉米的灌浆特性,以春玉米品种京农科728,郑单958,MC812为试材,研究了3个密度条件下(60 000,75 000,90 000株/hm~2)春玉米脱水速率与籽粒灌浆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各品种的籽粒脱水速率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籽粒灌浆期间百粒质量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变化趋势;籽粒灌浆速率均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在6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京农科728和MC812达到最大灌浆速率;在75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郑单958达到最大灌浆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品种的灌浆持续期延长,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有后移的趋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X_2)对百粒质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显示,渐增期脱水速率(D_1)和灌浆速率(R_1)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冀东地区春玉米品种的选择上,应注重选择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高,尤其是渐增期灌浆速率高的玉米品种,有利于干物质的迅速积累。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不同叶位叶片光合指标与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麻路瑶 《石河子科技》2013,(4):11-13,18
探讨向日葵不同叶位单叶片的光和指标及形状的相关性研究,为新疆向日葵高产作出理论支持。本研究通过随机测取农户大田中现蕾期向日葵的光合及形状指标,分析不同叶位单叶片的分布趋势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向日葵不同位置的单叶片SPAD值、叶面积和干物质都呈现出中部叶位大于上部和下部叶位。2)向日葵Pn最大的叶片是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同时功能叶在向日葵的上部;Ci跟Pn趋势相反,下部叶片的Ci较高;Gs上部叶片低于中部叶片;Tr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顶部叶片的速率高于中部下部。3)向日葵单叶片的叶面积与干物质影响较大;Pn与Ci、Gs、Tr、叶面积和SPAD值影响较大,与Ci和SPAD呈现负相关性;Ci与叶片的SPAD值相互影响成正相关;Gs与Tr和叶面积相互影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云桑一号的桑叶为实验材料,在不同的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条件下,对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叶位的桑叶进行冷藏处理,测定桑叶中蛋白质含量,分析蛋白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和10℃贮藏温度条件下,各类型桑叶贮藏8天后,0℃时桑叶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10℃时桑叶蛋白质;四边桑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校园桑和密植桑,上部叶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中、下部叶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类型叶片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从快到慢依次为:四边桑上部叶、校园桑上部叶、四边桑中部叶、密植桑上部叶。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辽河平原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郑单958和北育288为试材,研究4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提高了玉米株高、茎粗、穗长和穗粗,百粒重增加,进而提高产量.郑单958和北育288全膜覆盖处理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分别增产22.77%和17.34%.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测彩叶桂品种的枝叶性状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为彩叶桂品种分类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春季对25个彩叶桂品种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观测的35个枝叶性状指标数据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去掉相关性较大且累积贡献率较小的性状指标,然后对25个彩叶桂品种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R型聚类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3.
银杏营养生长与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杏营养生长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4日到5月16日是叶长生长的速生期;叶宽的主要生长时期则是从4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而叶面积的速生期最长,从4月初到5月底。从萌芽到5月下旬是银杏新梢加长生长的主要时期;新梢加粗生长的主要时期则是从萌芽到6月中下旬,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达到生长高峰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研究结果还表明银杏从萌芽到展叶期叶黄酮含量较高,即4月份叶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随着叶片的逐渐生长,黄酮含量反而逐日下降,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大;而内酯含量自春季芽萌动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确定银杏叶的最佳采叶期应是10月份。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不同种质叶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金银花13个种质叶的形态、表皮毛长短、密度和气孔器的大小、密度等特征,为不同种质金银花的划分与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直尺测量叶片的长、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表面非腺毛的长度、密度和气孔器的大小、密度等.结果:不同种质金银花叶片的长、宽及长宽比,非腺毛的长、密度和气孔器的大小、密度等存在差异.结论:金银花叶片的长、宽及长宽比,非腺毛的长、密度和气孔器的大小及密度等,可以作为金银花划分种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苗期(4叶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白马牙”玉米每层叶鲜重(或干重)与单株总叶面积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叶序,则苗期的第三层叶、拔节期的第四层叶和灌浆期的第十层叶的鲜重(或干重)分别与该期的单株总叶面积呈最显著的正相关,可分别用来快速估测该生育时期的单株总面积。  相似文献   

16.
优质稻穗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育成的桂花香品系及目前广东优质稻生产中3个当家品种的主要穗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优质稻单株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与冠层3片功能叶的叶宽、灌浆期叶面积指数(LAI)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株高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每穗实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呈负相关。试验结果说明,在一定株高范围内,适当增加冠层3片功能叶的叶宽、减小这3片功能叶的张角,同时增加叶面积指数、茎秆直径是优质稻株型改良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营养部位、树龄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银杏不同营养部位、树龄的叶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营养部位叶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长枝>中短枝>树冠>短枝,枝条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为顶部叶>中部叶>基部叶,树冠上、中、下部叶黄酮含量呈现高-中-低的变化规律。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随树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尤其是15年以上成年大树黄酮含量下降的更加明显,几乎是幼龄小树的1/2。同时还对不同时期的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含量以10月份最高。因此,以叶用栽培为目的的银杏,应以10月份采摘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