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喇嘛甸油田主力油层相继进入聚合物驱开发,造成水井注入污水中含有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油层堵塞变得复杂、严重,导致原有的酸化配方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为此,针对喇嘛甸油田储层岩石的结构特征,以及原配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酸溶蚀效果与酸液体系的选型研究入手,以自主研发的酸化解堵剂等配方体系为依托,从室内岩心流动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两方面分析,评价了该酸化解堵新型配方的性能以及改造效果,为油田注水井酸化解堵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田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导致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上升较快、欠注严重的问题,开展了酸化降压增注的应用研究,并优选出了一种水井降压增注的酸液体系.首先根据地层特征对酸液的要求和岩心溶蚀实验选出有机缓速酸和盐酸作为主体液,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优选了防水锁剂、黏土稳定剂、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等酸液添加剂及其体积分数,从而确定该酸液配方为"8%HCl+8%有机缓速酸+1%H3BF4+2%聚合醇+(1%~2%)缓蚀剂HSJ-1+(0.5%~1%)黏土稳定剂QJ-Ⅱ+2%EDTA".通过酸化流动模拟实验对该酸液体系进行了评价并与土酸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酸液体系具有很好的缓速性能,能够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矿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注水压力从16 MPa降到6.0~9.8 MPa,日注水量从2~8 m3达到40 m3.  相似文献   

3.
针对孤岛油田部分油层污染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混合堵塞 ,开发出一种 HA- PA热酸深部解堵剂 ,它由 HA热化学处理剂和 PA缓速酸组成 .HA热化学处理剂是以亚硝酸盐和铵盐为基础的反应体系 ,反应后能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气体 .PA酸主要由磷酸 +氟化铵组成 ,它的溶蚀率高 ,缓速性能好 ,对设备管线腐蚀小 ,能有效解除地层深部堵塞 .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表明 ,HA热化学处理剂和 PA酸配合使用可有效解除地层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堵塞 ,对地层伤害小 ,解堵增注效果好 .还介绍了该剂的配方原理、配方筛选及其性能评价和现场应用效果 .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南油田由于地层黏土颗粒运移、分散膨胀,细菌、有机物堵塞等因素造成地层污染的问题,研制开发了TC复合酸化解堵剂,对TC复合酸的解堵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TC复合酸的解堵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研究结果表明:TC复合酸与地水有原油有良好的配伍性;能有效地降低有机聚合物的黏度,解除有机物对地层的污染;能100%的杀死硫酸盐还原菌;明显地增大地层渗透率,解除无机物造成的污染,现场3口井应用结果表明:TC复合酸比常规酸化有效期长,效果明显,增注幅度大。  相似文献   

5.
CO_2吞吐增油机理及矿场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几个油田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O2 —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测定及室内CO2 吞吐实验 ,评价并分析了原油溶解CO2 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 ,以及CO2 对原油萃取的作用、岩石润湿性的改变、酸化解堵作用、形成内部溶解气驱等增产机理 .根据矿场试验结果 ,分析了CO2 吞吐的增产潜力 ,将现场作业增油机理划分为解堵型和增能型两类 .第一类油层含油饱和度高 ,能量充足且渗透率较高 ,处理后日产量急增 ,有效期长 ;CO2 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井底的各类污染 .第二类油层含油饱和度低 ,地层能量不充足或渗透率低 ,处理后日产量有所增加 ,但有效期相对较短 ;CO2 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层能量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泡沫流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兆敏教授主持完成的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充气泡沫酸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的“泡沫酸选择性酸化油层工艺技术研究”在中原油田现场应用13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施工井有效率90%,已累积增油2220t,增气116万立方,创效339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等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泡沫酸选择性酸化油层工艺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储层伤害机理及关键理论技术,进行了适合该储层酸化的酸液体系和配方选择、储层酸化效果实验研究、酸化工艺研究,选择了适合该油田酸化的缓速氟硼酸体系及配套工艺措施。在现场施工中将缓速氟硼酸体系用于该油田B4井的酸化作业,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为类似油田的增产和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两种类型的阴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这种活性剂配制了P—NPC型酸/油微乳体系.基于降低构成微乳所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原则,优选了酸/油微乳的配方.将该微乳、盐酸、Heofner酸/油微乳以及Phillips稠化酸在常压下与大理石的反应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NPC体系的酸化速率最小,缓速效果也最好.实验证明,Ca ~(2+)的存在降低了微乳的缓速效果.硫酸铜和丁炔二醇复配作酸缓蚀添加剂能有效地抑制酸对金属的腐蚀.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供了一种暂堵剂酸化试验研究方法。对暂堵剂的油溶性、粒度分布及在酸液中的稳定性和暂堵剂与酸液的配伍性进行了试验分析,采用特殊设计的暂堵酸化试验仪器,分别研究了暂堵剂对岩芯的暂堵效率,在产出液中解堵效率,及不同渗透率岩芯的暂堵分流效率.模拟实际酸化过程的注酸顺序,进行了暂堵酸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Z-1暂堵齐,其油溶性好,在酸液中表现为惰性,与酸液及添加剂配伍性好,并联岩芯酸化时能有效地暂堵分流,使低渗透岩芯吸酸量增大,均匀改善了各不同渗透性岩芯的最终渗透率,提高了酸化效果。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暂堵剂酸化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多层油藏均匀吸酸,均匀解堵问题,而无需进行其它分层措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砂岩酸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稠油油藏堵塞类型多样、成因复杂等问题,研制出了新型复合有机酸HYJS-3酸液体系,并通过实验优选出了一套适合海上稠油油田的高效复合酸化解堵增产体系,体系包括有机解堵液、前置液、无机解堵液和顶替液。分析了复合酸化解堵体系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了现场试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高效复合酸化解堵体系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海上稠油区块对酸化施工的要求。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截至2015年4月,高效复合酸化解堵技术在海上某稠油油田W区块现场应用4口井,施工成功率100%,酸化平均有效期195 d,累计增油量达3 907 t。该技术施工工艺简单,解堵后增产效果明显,有效期较长,达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1.
热酸深部解堵剂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孤岛油田部分油层污染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混合堵塞,开发出一种HA-PA热酸深部解堵剂,它由HA热化学处理剂和PA缓速酸组成。HA热化学处理剂是以亚硝酸盐为基础的反应体系,反应后能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气体。  相似文献   

12.
砂岩储层酸化的常规土酸体系存在与矿物反应速度快、酸化液的有效距离短和容易产生二次沉淀等问题。现存的缓速酸酸液体系不能克服粘土和石英界面反应速率的巨大反差,新的深度酸化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酸液的穿透距离,但工艺繁琐,且仍然不能解决沉淀、堵塞问题。多氢酸体系与现存的HF酸体系相比,其反应速度慢,溶解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防垢性能和分散性能,可以抑制井眼附近的地层伤害,有效控制二次沉淀等优点。本研究对多氢酸的酸度特性、溶蚀性能、润湿性、静态腐蚀性以及多氢酸的分散和防垢性能进行了室内测试,并对土酸、氟硼酸及多氢酸进行了酸化效果实验评价。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表明,多氢酸性能优越,可明显提高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渣返到地面 ;6对施工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危害小 ;7原料来源广 ,价格便宜 .1 .1 .1 主体酸配方 主体酸为土酸 .增大 HF的用量 ,可提高溶蚀率 :考虑到酸液成本及 HF用量过高易产生二次沉淀 ,选定 w( HCl)为 1 0 % + w( HF)为5 %为主体酸酸液配方体系 .1 .1 .2 乳化酸配方 油外相乳化酸是一种不稳定体系 ,酸液中的盐酸、氢氟酸均是小分子易挥发物质 ,要使原油将酸液包住 ,对乳化剂的性能要求很高 .因此 ,必须研制出一种油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室温条件下 ,可以将原油与酸液完全乳化成一定黏度的乳化液 ,可改变其加量及油酸比控制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驱在非均质油藏易发生窜流、调驱效果差等问题,选用具有良好乳化增黏性能的W/O型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HC-2,促使油水两相在地层发生乳化,形成高黏度W/O型乳状液驱,有效驱替油藏低渗区域的残余油,改善高含水后期非均质油藏的开发效果.室内模拟高含水、非均质油藏条件,对W/O型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HC-2进行了基本性能评价及乳状液驱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C-2的乳化增黏性能良好,在水油比小于7:3时,可促使油水两相完全乳化形成高黏度的W/O型乳状液,且乳化稳定系数SI均在66%以上;同时在X油藏条件下,HC-2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2 mN/m.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含水及高含水后期,W/O型表面活性剂HC-2调驱体系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3% ~28.77%;HC-2调驱体系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调控能力,在渗透率级差小于7.5时,可有效地增大驱替相黏度,改善高、低渗层吸液剖面,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稠油化学驱的影响因素,通过测定碱和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乳化能力和油膜收缩速率,得到了具有不同性能的配方,采用岩心驱替试验评价不同体系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稠油虽然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但是采收率不高,碳酸钠体系界面张力较高,但是采收率最高.分析表明:低界面张力体系虽然可以增大毛管数,提高洗油效率,但是在驱替过程中导致水驱通道内含油饱和度低,驱油剂窜进严重,波及系数较低;碳酸钠体系虽然没有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但是其乳化能力强,油膜收缩速率低,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及系数,获得了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因此对于稠油油藏,提高驱油剂的波及系数对获得较高的采收率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河南油田由于地层黏土颗粒运移、分散膨胀 ,细菌、有机物堵塞等因素造成地层污染的问题 ,研制开发了 TC复合酸化解堵剂 .对 TC复合酸的解堵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并对 TC复合酸的解堵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TC复合酸与地层水及原油有良好的配伍性 ;能有效地降低有机聚合物的黏度 ,解除有机物对地层的污染 ;能 1 0 0 %的杀死硫酸盐还原菌 ;明显地增大地层渗透率 ,解除无机物造成的污染 .现场 3口井应用结果表明 :TC复合酸比常规酸化有效期长 ,效果明显 ,增注幅度大 .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外某油田高温高盐碳酸盐岩油藏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酸化后易出现含水率上升的问题,开展了乳状液暂堵酸化技术研究。研制了烷基多烯多胺油溶表面活性剂NEWJ-18,可使柴油和高矿化度水在油水比1∶9~4∶6的范围内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状液。该乳状液遇酸易破乳,且具有油水比越低,乳状液黏度越高的特点。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以油水比4∶6制备的乳状液具有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的能力,可使后续酸液转向低渗透层,从而改善低渗透层的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用于砂岩酸化的缓速酸液体系—以有机酸、磷酸、有机酸铵和氟化铵为主体的酸液体系,对其缓速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室内试验得出:该体系与常规土酸相比与石英砂、大理石和膨润土的反应速率较慢,尤其对粘土含量高的砂岩地层缓速效果较好;并且该体系与砂岩和粘土反应后不改变固体物质的结构,可以络合多价金属离子(如:Fe3+和Al3+),不会产生二次沉淀。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泡沫流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兆敏教授主持完成的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充气泡沫酸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的“泡沫酸选择性酸化油层工艺技术研究”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等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研究成果在中原油田现场应用13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施工井有效率90%,已累积增油2220t,增气116×10^4m^3,创效339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尕斯油田储层多而薄,非均质性严重,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各储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敏、酸敏、速敏和盐敏等油藏特征,并为了消除储层突出的层间和层内矛盾,更好地改造油层,使尕斯油田单井产量和水井的配注量尽早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室内酸液确定试验、酸液主要添加剂选取试验、酸化暂堵剂研制试验、低伤害多效酸液添加剂LST系列试验等筛选出适合该油田暂堵选层的酸化配方。现场试验表明,暂堵选层酸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既暂堵了目的层,解放了不产液层和不吸水层,又较好地消除了地层伤害,尤其对水井结垢而引起的堵塞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