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新学年开始了,又有一批独生子女学生第一次离开宠爱自己的父母、温馨幸福的家庭来到这相对遥远、陌生的学校寄宿读书。经多见广的老师们往往不以为意,觉得波澜不惊,只是送走了一批迎来了一批,而对学生本人及广大家长来说,这确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因此,有必要给老师们提个醒:宜慎重思考应对这件“大事情”。那么,独生子女作为寄宿生有哪些特殊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对策呢?  相似文献   

2.
声音     
《科学世界》2012,(2):94-95
读者的话 您喜欢哪些学科?关注什么科学新闻?对现在的《科学世界》满意吗?为了更确切地了解您的阅读需求,《科学世界》官方网站目前就每期杂志的内容和封面进行月度读者调查,欢迎您参与并提交调查表。  相似文献   

3.
马丽莎 《世界博览》2014,(12):66-69
秘鲁这是怎样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国度,让我们如此魂牵梦萦、心驰神往?她遥远:从中国到达这里,需要飞行2万公里,包括转机时间需要总共40小时才能抵达!她神秘:盛极一时的印加文明,是如何在几百人的西班牙骑兵面前,瞬间崩溃灰飞烟灭?如此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让我们想尽办法去了解她、探索她。  相似文献   

4.
读者的话     
《科学世界》2012,(3):94-94
您喜欢哪些学科?关注什么科学新闻?对现在的《科学世界》满意吗?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危的阅读需求,《科学世界》官方网站将就每期杂志的内容和封面进行月度读者调查,欢迎您参与并提交调查表。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13,(9):51-51
对周围人不要期望太高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喜欢攀比的人在自己一个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会把期望寄托在周围最亲密的人身上,有的妻望夫贵,有的望子成龙。”这种“期望”一旦没有实现,势必给当事人带来万分失望甚至是万念俱灰之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轨迹,所谓“人各有志”,既如此,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身上呢?这不仅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读来编往     
《科学世界》2007,(5):96-96
我是《科学世界》杂志的忠实读者。我本人十分喜欢这本杂志,也很感谢你们为之付出的努力,为了这本杂志能尽善尽美,我有一个建议,希望你们能参考一下。  相似文献   

7.
世界之大、之复杂,对同一个问题一百个人或许就有一百种看法和观点。为了让读者听到更多的声音,我们将邀请在华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一些国际时事评论家在此发表见解,并为此特辟栏目:“世知圆桌”。这个栏目也表达了我们的一种期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走进我们的杂志。不久前我们曾约请新加坡学者卓南生撰文。本期我们请来的是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  相似文献   

8.
科技改变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精彩;科技如此美丽,似夏花之灿烂,若秋叶之静美:科技领跑世界,使世界处处充满竞争、机遇和挑战。新年杂志改版,与时俱进,也就有了“科技观察”版块。  相似文献   

9.
翻开这期杂志,新的一年就到了,《世界知识》也迎来自己的七十岁生日了。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说了一段两千年来脍炙人口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人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一份杂志呢?一份杂志,历经七十年阳光和风雨、拥有几代忠实读者、有的读者长达几十年始终不辍地爱戴着它。我们曾说过,这已不仅仅是一份杂志本身的事了,堪称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要给《世界知识》写份自传,恐怕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做到的,这份自传应该由一直支持和关…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世知工作多年,也对世知往事深为关注。我知道,世知的历程并不只是苦难与辉煌,世知的往事并不只是值得自豪和夸耀。一本杂志,由于一些人、一个团队或一个更大的团体的作用,可能会比许多同代人看得远些,并且引导读者看得远些。在一些历史的拐点上,世知多次有过这样的辉煌。但是,一本杂志终究总是属于一个时代,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时代。当社会只有并只允许有一种意识的时候如此,当社会对世界、对世界趋势的判断出现整体偏差的时候也如此。即使是一本倡导"睁眼看世界"的杂志,一本立志充当一个窗口的杂志。它甚至会加  相似文献   

11.
水知道答案     
水,我们熟悉到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它满足人们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但你尝试过与水沟通吗?你想知道水是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江本胜先生对此为我们作了有益的探索。请不要将此理解为科幻、玄学、或者伪科学,毕竟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要承认一个事实:这个世界在人类眼中依旧被迷雾笼罩——我们知之甚少!而作者打开一条别致而有趣通道,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要感谢作者。  相似文献   

12.
《科技智囊》2009,(10):8-22,24-29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世庆典之际,社会各界以不同形式热烈庆祝;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发表重要报道,以恢宏之笔触、深厚之情感、详实之史料、严谨之论述,呈现新中国成立及建国60年以来的伟大历史足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在细细品读、学习、感受的过程中,亦引领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究:在百年的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中,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如何顺应时代进步?如何确认全球身份?如何复兴民族大业?担负着怎样的历史重任?选择了怎样一条发展道路?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是谁在民族危难之时、在国家贫弱之际,担负起人民的期望和重托,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和富强?以此为思想脉络,特编辑此文,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支持以色列不遗余力,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近期的案例是,美国又是威胁动用否决权,又是威胁切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经费输入,仅仅因为教科文组织支持了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成员。在美国面对世界纷繁乱象,经济危机与政治裂变同在的局势下,却仍然不惜牺牲自己利益对以色列这个“顽童”溺爱有加,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美国为什么如此偏袒以色列呢?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怎样让孩子喜欢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为什么如此重要?欧洲人为什么对全球变暖如此惊慌?而这次签署的《哥本哈根协议》都写了些什么,又将怎样影响我们的未来?《哥本哈根协议》中惟一确定的决定是“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下”,2℃对地球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我们人类将会有更大的突破,会有更多、更深的发明创造。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能力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是说,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的历史使命。面对如此的挑战,人们不仅会问:人类的潜能到底有多少?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怎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将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创新意识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怎样才能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莫云 《科技智囊》2008,(2):79-79
向平庸的人生宣战,唯有解放思想。 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过着平淡无奇而又对未来充满种种不安、彷徨与恐惧的生活。白天,为工作而忙碌;晚上,为家庭而操劳。一日复一日,我们像上好了发条的钟表,什么时候与什么人完成什么事情,似乎一切已被设置好,我们唯有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地走过每一天。然而,看似平静的生活却充满着种种不确定性,明日会怎样,一切不可预知,世界在变化,我们每个人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化。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世界以及自己的变化没有深刻的意识与主动的反思,因此,好像今日与昨日没有什么区别,而实质上,我们的生命每一天都在衰老,不仅是生理上,还有精神、心智上的退化。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科技馆》2004,(1):32-32
春天,人们往往有种面对新生的茫然。作为编者,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科技馆》杂志的读者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如何保证它的质量和水准不断提升以回报读者的支持?怎样把更多精彩的内容和智慧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永恒的伦理主题。这个纷杂的世界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可以无所顾忌地去追求幸福,因为人人生而平等。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所探讨的政治公正,这种公正存在于自由和平等的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生活的自足而整合起来的地方,以政治上的公正为准则追求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13,(23):F0002-F0002
《广东科技》与《经理人》、《光电》一道,并称为纳利人每月的必读刊物。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期刊,杂志为我们科技战线上的同仁提供了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精神家园。在每期的科技专访中,总能看到那些为缔造幸福美好的广东科技明天而努力奋斗的科技同仁,那些励志的故事激发着我们的斗志与能量。《广东科技》杂志是一份能鼓舞人、激励人的好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