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的风景之美、人文景观之美举世公认。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分析了历代三峡诗文中三峡景物的美学特征——雄伟奇险、缥渺神奇、阔大高远、高峻清秀、以及久远丰富的人文之美;进一步就三峡大坝建成后的新景观建设,如何继承和发扬历代三峡诗文中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反映,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明人吴守忠所纂《三峡通志》中收元不伐、刘克庄诗各一首,佚名碑记一篇,为《全宋诗》、《全宋文》及诸家补遗所失收,可据以辑补。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的组诗创作是展现其诗学祈向的重要部分,在以往研究中,学者往往只关注一方面而失其全璧。黄庭坚的限韵、同韵组诗在韵脚选择、结构安排上展示了其过人的才力,其中也不乏真挚、深厚的情感;其旅途、课税系列组诗,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他的思想和心境,其生动活泼的语言也在实践上证明了他对艺术的关键性把握。正是其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结合,才成为我们了解黄庭坚诗歌艺术及其思想性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的组诗创作是展现其诗学祈向的重要部分,在以往研究中,学者往往只关注一方面而失其全璧.黄庭坚的限韵、同韵组诗在韵脚选择、结构安排上展示了其过人的才力,其中也不乏真挚、深厚的情感;其旅途、课税系列组诗,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他的思想和心境,其生动活泼的语言也在实践上证明了他对艺术的关键性把握.正是其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结合,才成为我们了解黄庭坚诗歌艺术及其思想性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中心论点:“三峡情结”是李白思想感情和诗文创作的重要情结之一,它对李白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影响。论证:首先着眼于事实,叙述李白自志学之年开始直到暮年,在漫长的生活、创作历程中与三峡结下的不解之缘,尤其是李白三经三峡的独特经历,从而证明其“三峡情结”乃事由天成。接着从宏观上剖析李白三峡情结构成的主要因素,从客观与主体的辩证统一方面阐明:三峡的自然美和三峡民情风俗与文化积淀,形成了李白独特感悟的三峡情结和三峡精神。论证的主体是第三部分,以李白的大量诗文(25)篇分七个方面证明三峡情结对…  相似文献   

6.
韦庄存世的三峡诗文共两篇,其《谒巫山庙》之巫山当在湖北,与今之三峡无涉;其《峡程记》为其任职前蜀之时,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六月亲下三峡之作。  相似文献   

7.
8.
9.
杨士云是明代云南著名学者与文学家.杨士云的诗诸体兼擅,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其恬淡之心的自然流露,语句冲和,感情真挚,给明代复古待坛增添了些许新声.杨士云一生尊崇圣贤之道,其文始终如一地贯彻着文以明道的写法,谨严有序,不作矫饰,将儒家亲民爱物的道德原则融注于行文之中.  相似文献   

10.
何其芳是一个具有深厚“三峡情结”的京派散文作家.面对30年代散文日益趋向“叙事化”和“说理化”,离新文学初期倡导的美文距离越来越远的现实,他试图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改变这种状况,并对京派文艺理论形成一种契合.  相似文献   

11.
宋初诗文革新运动之后,词坛的革新也在一些词家的创作实践中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较之传统词作,黄庭坚词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题材的扩大、语言的俚俗、词体的增加、新创作方法的尝试以及对音乐的进一步摆脱上。虽然后人对山谷词的评价毁誉参半,但黄庭坚对词的革新之功应永载词史中。  相似文献   

12.
明清八大家之一的曾国藩作为桐城派的中兴大将,在诗文作家论上提出"读书多,积理富"的观点,要求作家博览群书,善于借鉴历代作品的精华;认为作家必须具备放眼天下的宽广胸襟,培养"闲适之趣";作家还要有自己的个性,具有"倔强不驯之气"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时值<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迎来自己的2 0华诞之际,众多校内外专家、学者和校友纷纷殷殷寄情,对她20年来的成绩给予了热情肯定和鼓励,对<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表达了衷心的祝愿和期望.对这种难得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将杷它变成前进的巨大动力,对过去的荣誉和成就,我们将百倍地珍惜和发扬,全身心地投入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的办刊工作中来,力争使<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左汉林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4-1367
黄庭坚对杜甫和杜诗非常推崇,既注重其思想意义,更推崇其艺术技巧。黄庭坚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使用杜诗的典故,作诗喜以杜诗为韵,更重视对杜诗句法的学习。但是,黄庭坚学杜颇有未至之憾,他的诗好用僻典,在句法和形式上故意求奇求怪,并有以文为诗的倾向。他的诗歌题材狭窄,眼界不宽,也缺乏情韵,特别是对民生疾苦不大关心。这都是黄庭坚诗歌的学杜未至之处,也是其诗歌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黄庭坚在元You更化中的遇遭,思想,兼及山谷对王安石及改革派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全文搏引史料论证了山谷对王安石改革措施的基本态度,认为山谷对新政持参酌新旧,因时制宜,择善而行的观点,作者主要从山谷对免役法,差役法的态度,提出宽猛相济的思想,对党争倾轧的态度以及对王安石态度的前后变化等诸方面,来论证山谷在元You更化中的思想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遭遇。在论述山谷对王安石及其新法的态度上,对过去一些通行的观点多所驳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从重庆到宜昌700公里范围为大三峡地区,其独特的考古学文化、丧葬文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的大三峡文化内含。这其中丰都鬼城文化以其系统完整、形象生动的鬼文化成为大三峡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三峡学研究的重要对农。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芳菲着淡淡的墨香,伴随着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学术交流的累累硕果,风雨兼程地走过了20周年,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茁壮成长在高校学报的百花园中.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为吉州泰和县令所表现的爱民思想,勤政行为和惠民治绩,评过黄庭坚真诚待人,与僚佐、邻邑令长相互抵砺的交游风范,以及他赞美庐陵山川名胜的优秀诗篇。都是黄庭坚在庐陵留下的宝贵人文史迹,有益于促进庐陵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江西诗祖黄庭坚的诗论,与近千年后美国二十世纪解构主义代表人之一的布鲁姆的“误读”诗论作比较。笔者重点将“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理论,同构成布氏“逆反式”批评理论核心的六种“误读方式”作比较,揭示了“夺胎”与“克里纳门”、“换骨”与“克诺西斯”、“点铁成金”与误读的功用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时,笔者也指出了黄氏与布氏理论相似之中的诸多“障碍物”(文化背景等)。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是"宋四家"中表现艺术自觉意识最强的一个,他的"字中有笔"论,实为其"心不知手,手不知笔"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