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诗秀 《科学通报》1985,30(6):442-442
本文利用1967—1980年的测风资料及1972—1980年的南半球高度资料,综合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盛夏台风频数与南北半球高空西风带强弱及南半球长波槽位置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2.
赵俊琳 《科学通报》1991,36(4):288-288
过去,人们对于南半球第四纪以来气候变迁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美温带地区的海相沉积、冰川以及孢粉学的研究.而南半球的气候从根本上说受控于南极和它的大冰盖.极地冷空气的爆发以及沿着南美和非洲西海岸向赤道方向输送极地冷水的Humboldt和Benguela洋流,对南半球西风带附近大陆的气候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依据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近千年积分的模拟结果, 对南、北半球气温及降水变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造成南、北半球气候变化异同性的可能原因. 结果表明: (1) 南、北半球平均气温在年际、年代际、百年际尺度上变化位相基本一致; 但从气候阶段转变的时间来看, 北半球年平均温度正负距平的转变明显提前于南半球; 从距平的振幅变化来看, 北半球明显大于南半球. (2) 对降水而言, 年代际及百年际尺度上的变化南、北半球基本同相, 而在年际尺度上的变化两者反相, 且年际及年代际的正相关主要体现在中、高纬地区, 年际负相关主要体现在低纬地区. (3) 中世纪暖期南、北半球的增暖幅度相差不大, 而现代暖期北半球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南半球; 现代暖期北半球高纬地区气温大幅上升, 而南半球高纬地区气温有所下降, 呈现出明显的反相变化特征, 这是中世纪暖期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时所不具有的一个气候特征. 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辉  刘芸芸  王永光  李维京 《科学通报》2012,(36):3516-3521
亚洲夏季风最早于5月上旬和中旬分别在中南半岛和南海爆发.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其爆发早晚的前兆信号最早可追溯至冬季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的异常,即南极涛动.冬季南极涛动偏强会造成初春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副热带高压带偏强,低纬地区赤道辐合带加深,从而使南半球中纬度和热带地区的气压梯度力加大,促使3~4月份索马里越赤道气流较早建立并偏强.受科氏力作用,索马里急流增强并越过赤道后,赤道印度洋西风也偏强,有利于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低层辐合的加强和对流的活跃,并使西太平洋副高偏弱且较早东撤出南海,造成亚洲夏季风爆发偏早.反之,当冬季南极涛动偏弱时,南半球副热带和热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偏小,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弱,赤道印度洋西风也偏弱,孟加拉湾和南海对流偏弱,南海上空副高偏强且东撤时间偏晚,亚洲夏季风爆发偏晚.这一结果在过去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延了基于南半球大气环流信号预测亚洲夏季风的时效,并可作为一个新的前兆信号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     
为什么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云的旋转方式不同? 确实,顺着低气压旋涡飘动的云,在北半球是左旋(逆时针旋转),而在南半球是右旋(顺时针旋转)。 云的活动是受大气运动(风刮的方式)支配的。风一般是从高气压向低气压刮,但它的方向一般不是笔直的,因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而是弯曲的。  相似文献   

6.
笔者作为香港“昌强号”远洋货轮的大管轮,于2000年11月偕同行驾驶“昌强”轮航经麦哲伦海峡。海峡的独特景色和绮丽风光,给我们留下如梦如幻的印象。 麦哲伦海峡位于南半球,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11月中旬,北半球已进入初冬,而南半球却刚是初夏。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纬54°左右,属于高纬地区,气候就像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一样,初夏气温不过  相似文献   

7.
南半球对流层上层纬向风与东亚夏季风环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会军  范可 《科学通报》2006,51(13):1595-1600
研究了南半球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和东亚夏季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的关系, 用150百帕60°S和30°S之间的纬向平均的纬向风差值(ISH)可以很好地代表南半球纬向风的年际变化. 结果发现: ISH和东亚夏季风环流在年际变化尺度上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研究揭示: 从南半球到热带区域的纬向风的径向遥相关型(主体在东半球)可能是这种关系的主要内在原因. 通过这种遥相关型使得风场和气压场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东亚夏季风环流; 另外, 与ISH相关连的欧亚大陆区的异常遥相关波列也是一个重要的机制. 而且ISH和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关系有同时性, 也有非同时性. 因此这种关系的存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斗转星移,四季更迭,大自然的变化充满玄机,科学家们观察到,随着人出生季节的不同,会给人的性别、寿命、身高乃至健康,产生十分微妙的影响。性别:早在20世纪,科学家对美国1915~1948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月份出生的婴儿性别比例显示出差异,出生女婴多的月份为2月和10月,出生男婴多的月份为5月、7月和1月,因此男婴出生率每年有两个高峰和两个低峰,几乎每年都如此。为了进一步观测这种气温影响性别的现象,科学家对南半球的一些国家也进行了调查,发现澳大利亚出生的婴儿性别同样与出生月份有关,只是相差半年时间,这是因为南半球季节正…  相似文献   

9.
今日悉尼     
悉尼(Sedney)是澳大利亚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位于南太平洋之滨,拥有350万人口,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2000年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悉尼举行,使它越来越被人瞩目和向往。 悉尼堪称一流的旅游胜地,它既是现代化的国际海港和对外贸易门户,又是南半球最富有生气的城市。在悉尼,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现代化设施比比皆是。悉尼市区占地670平方英里,与大伦敦面积相等,有南半球的“纽约”之称。在市区里,到处可见茂盛的树木和碧草  相似文献   

10.
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理位置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总结近年来在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上所取得的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岩相古地理和古生物地理等资料,探讨华北、华南和塔里木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寒武-奥陶纪)在全球古地理重建中的位置。早寒武世,华北、华南和塔里木地块均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且分别毗邻于冈瓦纳古大陆;旱、中奥陶世,华南和塔里木地块仍“滞留”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与冈瓦纳古大陆相邻,而这一时期华北地块很可能已从冈瓦纳古大陆上裂离  相似文献   

11.
吴群 《科学之友》2005,(4):41-41
2004年11月24日,经过8天8夜的艰难航行,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船成功穿越了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海域——南半球西风带。  相似文献   

12.
澳洲,遗世独立的南半球大陆。尽管历史、文化不足以傲人,建设规模亦无法与欧美建筑、中国古迹之雄伟相比拟,却以环保科技、生态保育傲视寰宇,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穿越西风带     
2004年11月15日21时30分,"雪龙号"从澳大利亚Fremantle港起锚后向中山站方向航行.当天夜间,"雪龙号"便遭遇到南半球西风带气旋.  相似文献   

14.
南、北极考察航线地面臭氧的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龙骅  卞林根  程彦杰  逯昌贵  汤洁 《科学通报》2001,46(15):1311-1316
利用1999~2000年中国首次北极和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资料,对“雪龙号”考察船航线上从75°N至 70°S地面臭氧随纬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航线上,除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考察期间地面臭氧的时间变率较大外,在其他地区时间变率并不大;从总体上讲,北半球的平均地面臭氧浓度大于南半球,且地面臭氧浓度的相对高值区都出现在航迹接近大陆处;北半球地面臭氧浓度的平均日变化幅度大于南半球,低纬是考察航线上地面臭氧日变幅最大的地区,而在两极地区平均日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15.
薛峰  王会军  何金海 《科学通报》2003,48(3):287-291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其他多种观测资料, 分析了1970~1999年期间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以下分别简称为马高和澳高)的年际变化. 结果显示, 马高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南极涛动, 当南半球高纬度绕极低压加深时, 马高加强; 与马高有所不同的是, 澳高的年际变化则同时与南极涛动和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有关,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 澳高加强. 相关分析和所选取的个例分析均证实, 东亚夏季风降水与马高和澳高有密切关系. 当北半球从春至夏(南半球从秋至冬)马高增强时, 中国长江流域至日本一带多雨, 华南到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以及东亚中纬度大部分地区少雨. 与马高相比, 澳高的影响仅限于华南地区, 当澳高增强时, 华南多雨. 研究结果表明, 南极涛动是除ENSO之外另一个能够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年际变化的强信号, 这对于揭示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和中国夏季降水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 灼日当空. 一个洁白色的热气球,像脱缰的野马,在太平洋上空穿云破雾,漫无边际地飘荡着.热气球飘过零度经纬线,又随着气流向南半球飘去.显然,它已失去了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朱日祥  赵盼  万博  孙卫东 《科学通报》2023,(13):1699-1708
新特提斯洋向北单向俯冲的机制涉及两个核心问题,分别是南侧冈瓦纳被动大陆的不断裂解和拼贴到欧亚大陆南缘陆块诱发的俯冲起始.本文统计了大火成岩省的分布规律,发现200~80 Ma期间,与地幔柱相关的大火成岩省主要分布于南半球,暗示该时期南半球地幔温度高于北半球地幔温度.在南北半球地幔温差和地幔柱/大火成岩省作用下,引起上覆岩石圈抬升、破裂,结合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共同诱发冈瓦纳大陆的多期裂解.由于南北半球地幔温差会造成地幔柱头岩浆向北扩散并与新特提斯洋中脊发生相互作用,在特殊情况下,会引发原来大洋中脊的堵塞和跃迁,形成新的洋中脊,促进了陆块不断向北漂移.在古特提斯洋闭合后洋壳持续俯冲引发的应力作用下,欧亚大陆南缘具有高含水特性的洋陆过渡带率先破裂并产生向北的俯冲起始.驱动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持续向北俯冲的动力,除俯冲板片的拖曳力/重力外,还应该包含南半球高地幔温度和洋中脊产生的向北推力.  相似文献   

18.
有关南极上空著名臭氧层孔洞的最新消息很不妙。这一孔洞为一季节性孔洞,是在1980年南半球的春季即9月~11月期间首次观察到的。从1990~1991年之交获取的初步结果中可得出两  相似文献   

19.
章少卿 《科学通报》1985,30(15):1167-1167
目前国内外对冰雪的异常分布与全球气候的异常开展了不少研究。三十年前吕炯教授对鄂霍茨克海海冰多寡与长江流域梅雨丰欠作了分析。近年来,符淙斌对北半球冬、春雪盖面积的大小与我国东北区夏季低温的关系也作了简单的定性讨论,他还利用南半球雪盖面积与长江流域的梅雨早晚作了统计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9。章少卿、徐群等  相似文献   

20.
地球西风循环移动加快了全球变暖步伐。为什么南半球西风循环幅度要高于北半球?因为这是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后果——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改变哈德里环流和加速西风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